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典大会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47531
  • 作      者:
    伊凡·马卡洛夫斯基原著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争锋阿拉曼:“狐”“鼠”间浩瀚大漠进行的一场生死决斗。隆美尔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敌英国的“超级机密”。二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到来了……决战库尔斯克:1.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引发了二战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苏德间一场血肉与钢铁的大比拼,红场224门礼炮的鸣响宣告了红军的胜利。
  攻克柏林:105个血雨腥风的日日夜夜,战争狂人希特勒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百万苏军的围困密不透风,密集的炮火声敲响了纳粹德国覆灭的丧钟。
展开
精彩书摘
  PART.1 争锋阿拉曼
  chapter01 铁骑践踏下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在古老贫瘠的非洲大陆北端,有一片浩瀚无垠、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它西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东临欧洲通向中东和近东的必经之路一苏伊士运河,北濒有“欧洲腹部”之称的地中海,与欧洲大陆的三大半岛隔海相望。
  在这块灼热的土地上,分布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这5个国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从古代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直到近代的意大利人、英格兰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对它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后快。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在欧洲率先起兵,在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奇迹般地闪击了波兰,而后又挥师西征,直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近而威逼英伦三岛。
  希特勒席卷欧洲的巨大成功,强烈地刺激着他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意大利盟友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是一个天性为虎作伥的家伙,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早已令他垂涎欲滴。
  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沦陷前不到两周,这个蓄谋已久的意大利独裁者终于把意大利也拖入了战争,开始正式向英法宣战,北非随即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一战场。墨索里尼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向英法宣战,基于他自以为是的两大便利条件:第一,德国的凌厉攻势已使英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虽然英国控制埃及由来已久,先是作为保护国的身份,随后又根据条约向埃及派驻了军队,但英军此时更为现实的想法应该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大本营。由于两线作战,英军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均已大量消耗,作为次要战场的中东地区,英军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战争力量用以投入。第二,埃及西临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又与东非的英属殖民地相毗邻,而这两片小小的国土早已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如果英军不自量力奋起抗争,意大利军队完全可以展开大量兵力,向埃及实施两面夹击。
  据此,墨索里尼制定出了自己的进攻战略: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战备目的一旦达成,地中海即可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海”。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6月下旬,墨索里尼的军队便侵入了肯尼亚、苏丹和英属索马里。意大利人以10个师的庞大兵力一路高歌挺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很快向南渗透到肯尼亚,占领了索马里,从而打开了通往苏丹和埃及的道路。意军像一把巨型钳子从南部和西部向埃及步步逼近,这把钳子很快将摧毁驻埃及的英军,那时,意大利就会成为赤道以北的头号势力,墨索里尼对此深信不疑。
  1940年6月28日,墨索里尼命令他的意大利军队全面入侵埃及,去努力实现意大利人期待已久的光荣与梦想。8月份,当墨索里尼听说德国即将入侵英国时,他迫不及待地向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兼总司令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下达了第三道进攻命令。
  9月上旬,意大利驻利比亚军队终于开始了他们拖延已久的行动,纠集6个师的意大利兵力对埃及发起大规模的进攻。9月13日,一支先遣队越过了边境进入到埃及西部的沙漠,紧接着8万大军在200辆坦克的掩护下,以游行队伍的方式从边境以西3公里处的一个叫卡普佐的村庄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随着一阵嘹亮的军号声的吹响,一支穿着黑色衬衫、装备着短刀和手榴弹的法西斯突击部队趾高气扬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后面,缓缓开动的是装运着大理石里程碑的卡车。这些大理石里程碑是意大利军队用来标示胜利进程的,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对于一支攻不能克、守不能固的队伍来讲,这样的东西显然准备得有些过多了。
  意大利的先头突击部队穿过利比亚高原边缘的陡坡,沿着狭窄的海岸平原一路悠闲自得地向前推进,就好像在进行着一次并不正规的长途拉练,用了整整4天的时间,才推进了不足97公里的距离,来到了西迪巴拉尼小镇。格拉齐亚尼元帅一纸命令,部队全部停歇下来,一边安营扎寨、加修工事,一边乞求着元首增派更多的人员和供给品。
  意大利人浮夸、散漫的天性在这一时刻暴露无遗。他们的军队不仅不擅长作战,就连建起防御工事来都拖拖拉拉、不紧不慢。
  格拉齐亚尼元帅命令意军修建的是一个由7大据点组成的呈半圆形的防御要塞,这道要塞从海岸边距离西迪巴拉尼以东24公里的马克提拉村开始,向内陆蜿蜒伸进80余公里。令意大利军官们甚为满意的绝不仅仅是这些要塞军营所具有的防御功能,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些“军官俱乐部”之类的生活便利设施。有了这些设施,高级军官们就可以在战斗间隙听上一曲美妙的音乐,跳上一支华丽的舞蹈,再品尝一下用
  高级玻璃器皿盛装的冰镇弗拉斯卡蒂白葡萄酒。如果有可能,意大利人甚至想在沙漠上踢上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因为只有那个才是他们真正能引以为豪壮的游戏项目。
  希特勒对意大利军队这种坐观静待的战术行为深感忧虑,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所遭受的巨大损耗与重创,无法让希特勒镇定自若地看着他的同盟在北非战场上无所作为。他担心英军迟早有一天会从设在埃及的基地向意大利军队实施猛烈轰炸,这样一来,轴心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必将受到严重损害,更可怕的是,这有可能影响到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0月4日,希特勒在与墨索里尼的一次会晤上,主动提出了愿意提供装甲部队和飞机大炮帮助格拉齐亚尼元帅早日行动起来,但他的这番好意却遭到了他那位傲慢自大的法西斯盟友的冷漠拒绝。
  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突然入侵希腊,希特勒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为了教训一下狂妄的墨索里尼,他决定暂缓给意大利军队的任何援助。
  N0.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二战爆发之初,丘吉尔凭着其无可争议的军事才能,重掌海军大印,步入了英国政府的战时内阁。1940年5月,丘吉尔又在民众的一片呼声中临危受命,出任大英帝国的首相。面对德意虎视眈眈的严峻形势,丘吉尔果断确定了在欧洲取守势、在非洲取攻势的战略方针,尽最大可能将陆军投送到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其中增调至埃及的部队就有3个坦克团——皇家第2、第7坦克团和第3轻骑兵团。丘吉尔认为,非洲是英国惟一能够和敌人周旋的战场,具有较大的作战空间和防御弹性,他始终坚信,意大利帝国的毁灭将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获得的第一个战利品。
  当时英军在东非和北非一共驻扎部队5万人,由中东英军司令韦维尔将军统一指挥,其中有3.5 万人集结在埃及。英国皇家陆军第7装甲师是这支队伍中惟_的装甲部队。1940年6f116日,英军一支小分队秘密地越过埃及和利比亚的边境,采取偷袭的战法一举摧毁了意军的二个边境哨所,从此揭开了长达两年之久的非洲鏖战的序幕。
  装7师在师长克雷少将的指挥下,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战的最前沿。面对意军部署小而散的特点,克雷大胆地把部队分成多路奇袭分队,频频越境袭扰,并屡屡得手,载誉而归。该师第11轻骑队战绩尤为突出。他们神出鬼没,经常大胆迂回,深入意军防线后方,以快速灵活的机动战术设埋伏、拔据点,搅得意军寝食不安、无所适从。
  9月上旬,恼羞成怒的墨索里尼纠集6个师的兵力对埃及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就占领了西迪巴拉尼城,然后安营扎寨,加修工事,并沿线筑起兵营为盾牌,与东面的英军设在梅沙马特鲁港的防线形成对峙。
  面对数量明显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韦维尔将军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他认为:意军步兵数量虽多,但坦克质量老化、火力薄弱,应该充分发挥英军的装甲优势,兵分两路,果断反击,避敌锋芒,直插西迪巴拉尼,然后视情况攻占巴迪亚。
  12月7日的夜晚,月明星稀,风沙阵阵。装7师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如潮水般涌出防线,卷起股股浓密的沙雾,犹如一把利剑,直劈意军防线的间隙。意军急忙调兵遣将实施阻拦,无奈仓促应战,兵力一时难以集中,而且尚未摸准英军的真实意图,不好全力一搏,只有少数坦克在防线上急速射击。出乎意军意料的是,英军坦克并无拼杀之意,只令部分坦克略作抗击,其余则勇猛越障,直向西迪巴拉尼方向穿插。
  12月8日晚,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在月光的照耀下,英军开始对意军营地发起进攻。天气奇冷,坦克和卡车的引擎好不容易才发动起来,马上就要投入战斗。营地的意大利军队似乎应该能够嗅到一种不安的气味,但他们什么也没有发现,眼底只有一望无际的沙地。12月9日早晨刚过7点,尼贝瓦据点的意大利守军还在煮咖啡、烤面包,准备吃早餐。
  等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最后的早餐时,英国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已进至兵营四周低矮而简陋的围墙,防卫墙上惊呆了的哨兵早被英军装甲车上的布朗式机枪所击倒。
  伴随着尖锐的苏格兰笛声,装甲车内的士兵迅速涌出车厢,在“马蒂尔达”坦克的引导下汹涌地冲进了意军兵营。英军坦克里射出的炮弹击毁了20多辆停在营地外的意军M-13型坦克。意大利的反坦克炮火予以还击,但炮弹无法穿透英军坦克的装甲。混乱之中,意军骑兵的战马多数受惊,匹匹引颈长鸣、四蹄乱蹬,搅起一片沙尘。
  战至上午9时,意军的第一座兵营在3小时内便落入英军之手。此战,意军被俘21300余人,死伤200余人,部分人员仓皇地四处逃散。当英军控制了尼贝瓦据点后,继续向北朝其他据点进发时,炮火刚刚轰了几下,一面面白旗就举了起来。
  12月10日,面对失利的战场态势,格拉齐亚尼元帅为保存实力,无奈地放弃西迪巴拉,尼仓皇西撤。可刚行至布克镇东侧,就钻进了英军装7师早已设下的伏击圈。一场激烈的短兵相接后,又有1.4 万之众的意军成了俘虏,残余人马丢弃火炮近200门,慌忙逃过边境,退守利比亚的巴迪亚要塞。
  1941年1月3日黎明,经过英国皇家空军一整夜的猛烈轰炸,澳大利亚军队在附近海上3艘战舰炮火的协同配合下,向巴迪亚发起了进攻。澳大利亚人在一个将近13公里的战线上敲开了意大利人的防御工事,到次日黄昏时分,他们肃清了最后一批防守者,这次的战俘又有4Zi-之众。“电胡子”不在其中,他已逃到靠西边113公里的海港要塞托布鲁克。但托布鲁克也绝非一处避难所。装7师很快就包围了这座城市,澳大利亚军队随后赶到。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经过36小时的激烈战斗,最后于1月22日投降。
  装7师在短短的时间内,连克3城,战绩斐然,仅俘敌就达7万余人。
  意大利军队在托布鲁克战败后,退守于东利比亚弓形海岸西侧的大港班加西,等待来自罗马的援助。2月3日,当他们获悉英军准备继续西进的消息后,又诚惶诚恐地向西利比亚方向撤退。韦维尔将军收到空军侦察发回的情报后,决定展开千里大追杀。他命令部队兵分两路,一路沿弓形海岸从正面突向班加西,另一路直取班加西南侧,切断意军退路。
  4日凌晨,克雷师长率领着第4装甲旅和第11轻骑队,如期抵达了班加西以南161公里的贝达富姆地区,并迅速构筑起防御工事,建立起主阵地。
  6日晨,贝达富姆阻击战全面打响。意大利军队大队人马沿海岸公路向南蜂拥而至,走在最前面的是100辆巡逻坦克。装7师充分利用仅有的29辆坦克,以逸待劳,依托发射阵地,凭借有利地形准确地向意军射击。英军突然而猛烈的炮火,打得意军顷刻间乱作一团,坦克频频被毁,升起股股浓烟。
  渐渐地,意军队伍恢复了原有的秩序,排列着整齐的战斗队形,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英军阵地猛扑。见此情景,克雷急令第3、第7轻骑队派出轻型坦克实施阵前出击,从侧翼以准确的火力支援正面战斗,打乱敌军部署。意军受到两面夹攻,阵脚再次大乱。夜幕降临时,意军已有半数坦克横七竖八地弃在阵地前沿。
展开
目录
PART.1 争锋阿拉曼
chapter 01 铁骑践踏下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NO.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NO.3 意军疾呼“非洲军团”
chapter 02 茫茫沙海中的激烈战斗
NO.1 韦维尔泪别北非
NO.2 “十字军战士行动”
NO.3 无奈的撤退
chapter 03 目标再次锁定托布鲁克
NO.1 来自元首的最大鼓励
NO.2 在加扎拉的殊死战斗
NO.3 “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chapter 04 誓死守卫阿拉曼防线
NO.1 梅沙马特鲁战役
NO.2 阿拉曼防线阻敌前进
chapter 05 蒙哥马利临危受命
NO.1 非洲军团的喘息之机
NO.2 第8集团军的新指挥
chapter 06 第8集团军旗开得胜
NO.1 “沙漠之狐”的赌注
NO.2 阿兰哈尔法战役大捷
chapter 07 盟军取得压倒性优势
NO.1 不打无准备之仗
NO.2 蒙哥马利的月亮
chapter 08 决战阿拉曼
NO.1 “非洲军团”最后的疯狂
NO.2 英军采取“增压行动”
NO.3 为了生存的撤退
chapter 09 “沙漠之狐”千里大溃逃
NO.1 “逐次抵抗大师”
NO.2 告别的黎波里
NO.3 “非洲军团”退出历史舞台

PART 2 决战库尔斯克
chapter 01 山雨欲来
NO.1 德军折戟斯大林格勒
NO.2 陨落的“星”行动
NO.3 “堡垒”计划出笼
chapter 02 针锋相对
NO.1 两种作战计划
NO.2 斯大林第95号命令
chapter 03 空中争夺
NO.1 希特勒不再听音乐了
NO.2 苏军的两次空中战役
NO.3 希特勒的回击
chapter 04 发动“堡垒”计划
NO.1 希特勒终于下定决心
NO.2 先发制人"
NO.3 北部钳形攻势
chapter 05 德军继续进攻
NO.1 初战告捷
NO.2 德军之“花”
NO.3 铁流大撞击
chapter 06 从东线到西线
NO.1 继续进攻
NO.2 东线收缩
chapter 07 “库图佐夫”反攻行动
NO.1 苏军出击
NO.2 追击之前
NO.3 解放奥廖尔
chapter 08 “鲁缅采夫统帅”战役
NO.1 朱可夫的计划
NO.2 解放别尔哥罗德
NO.3 收复哈尔科夫

PART.3 攻克柏林
chapter 01 阿登战役结局预演
NO.1 孤注一掷的较量
NO.2 惨然无语的失败
chapter 02 泰山压顶东西夹击
NO.1 攻防转换的形势
NO.2 苏占柏林的确定
chapter 03 东线狂大飙高歌猛进
NO.1 苏德双方的准备
NO.2 万炮齐发的开始
NO.3 奥-尼防线的突破
chapter 04 西线空虚乘机进击
NO.1 莱茵河畔的强渡
NO.2 易北河畔的会师
chapter 05 兵临城下大厦将倾
NO.1 外围守敌的歼灭
NO.2 毫无希望的挣扎
chapter 06 瓮中捉鳖直捣老巢
NO.1 战火燃烧的城市
NO.2 国会大厦的攻克
chapter 07 四面楚歌元首自裁
NO.1 发动战争的狂人
NO.2 众叛亲离
NO.3 最后午餐的告别
chapter 08 帝国末日无奈投降
NO.1 克莱勃斯与崔可夫
NO.2 一片白色的柏林
NO.3 凯特尔签订投降书
chapter 0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NO.1 纽伦堡国际法庭
NO.2 几大纳粹巨头的下场
NO.3 维持正义的判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