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司法评论.2008年第2辑(总第14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77932
  • 作      者:
    赵旭东,宋晓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件作为董事注意义务审查标准存在问題的批评、论解散公司诉讼的适格被告、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协议排除、董事的善管注意义务与食品安全的确保、股东会决议不成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法中没有法人这个概念,我们采用的是单位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完全依附于政府,所以不需要法人这个概念。1978年我们开始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扩大自主经营权,法人制度才开始受到重视,并在改革初期的立法中出现了法人的概念。最早开始使用法人概念的法律或法规是1983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其中第8条规定企业是法人,厂长是法人代表,其目的就是让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1986年的《民法通则》最终在法律上确立了法人的基本制度。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再一次明确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法人,并提出了企业法人这个概念,这在其他国家的民商法中并不多见。但是,这两部法律均没有确立法人独立财产权这个概念,它强调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样一种观念,之后我们对企业的产权进行了社会化或者说是私有化的改革。于是,在1993年的《公司法》中我们确立了法人的独立财产权的概念,但是这部法律依然留了一个问题,就是它规定公司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直到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人概念发展的一个历史简况。我们知道,法人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之所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要解决教会在接受教徒捐赠时如何确认谁是受捐人这样一个法律问题。而在中国,法人概念是为了改革国有企业,确认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而出现的。应注意对两者的产生背景进行比较。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法人概念的本质和研究的方法。德国传统民法学者常常采用以黑格尔、康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来研究法人概念的本质,这种方法遭到了英美法系实用主义法学家的强烈反对,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哈特。杜威反对对法人本质的争论仅限于概念之争,他认为应当考虑这些法人组织本身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什么;而哈特则认为法人概念的本质不在于形而上的一种抽象的本质,而在于它在法律推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实际上是在强调法人作为一种符号在符号学上的功能。
    ……
展开
目录
将董事的注意义务审查标准与特拉华州公共政策相结合——以凡·高尔科姆案及其后续案
件作为董事注意义务审查标准存在问題的批评
论解散公司诉讼的适格被告
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协议排除
董事的善管注意义务与食品安全的确保——日本Dasukin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事件评析
股东会决议不成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以“未向全体股东发出股东会召集通知”为中心
九位著名国企高管的罪与罚
论公司人格否认在民事执行中的适用
丹麦公司治理原则
中日公司法论坛——法人,法人人格否认,商事主体;公司法发展趋势
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法的制度设计与最新变革
2008年公司法研究综述
2008年公司法研究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