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95889
  • 作      者:
    莫于川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的显著特点是,以颇具代表性的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作为重点样本。专题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风险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握出了解决对策,对《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立法特点的分析报告也非常切台实际,若干国家志愿服务立法文本的引介使得《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的内容更为丰富。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以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关系为主线,阐述了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体系、方法,探讨了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志愿服务立法等基本概念,研讨了志愿服务的演进发展、基本原则和法律保障,分析、介绍了志愿服务立法的动因、条件、目的、功能、历史;重点研究了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主体、行为、程序、监督、救济等方面的制度框架;介绍了域外的志愿服务立法,包括美、加、德、法、西、日等发达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经验和特点;概括、分析了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立法的概况,重点考察、分析了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志愿服务立法现状;就志愿服务立法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机制、志愿者权利保障机制以及志愿服务立法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书末收录了关于北京市志愿服务现状、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现状、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特点的专题调研报告和问卷分析报告;书末还提供了六个国家的志愿服务立法文本,可为改进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立法、强化志愿者权益保障提供理论和实务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组织专家编写的这本书,是一本有利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书,是一本志愿服务立法的参考书,很值得阅读。首先,它在大量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比较了中外志愿服务立法的做法,总结了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分析了志愿服务立法必须解决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等疑难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其次,本书的显著特点是,以颇具代表性的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作为重点样本,专题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风险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立法特点的分析报告也非常切合实际,若干国家志愿服务立法文本的引介使得本书的内容更为丰富。最后,本书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突出实证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方法,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罗豪才(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法研究中心名誉会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基础
  一、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彼此信任,相互依赖”,这是一种促进社会繁荣与人类福祉,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送人鲜花,手留余香”的志愿服务正是将理想化为现实,在人人喜欢的同时还能亲身感受到的一朵香花。志愿服务是现代民主社会极其普遍的社会服务活动,已经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潮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志愿服务活动水平是人民素质、人民自觉程度、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程度的具体表现之一。1985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把每年的12月5日确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1997年11月20日,第52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3个国家提交的52/17号提案,决定把2001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以推动地球村的全人类共同关怀各国人民福祉与社会安全保障,增进志愿服务的水平。可见,志愿服务是一个特殊的事物和光荣的事业。这里先对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些说明。
  (一)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voluntary service)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自愿、无偿地贡献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能及时间等,以增进他人福利、提升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服务活动。它源自于慈善,但提供的主要是非金钱的帮助。我国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法”对志愿服务作出如下解释:“民众出于自由意志,非基于个人义务或法律责任,秉诚心以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及增进社会公益所为之各项辅助性服务。”
展开
目录
导论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者权益保障
一、志愿服务立法成为世界潮流
二、志愿者牵手结缘北京奥运会
三、本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基础
一、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
二、志愿服务的演进发展
三、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
四、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第二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制度框架
一、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类型
三、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域外的志愿服务立法
一、美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二、加拿大的志愿服务立法
三、德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四、法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五、西班牙的志愿服务立法
六、日本的志愿服务立法
七、域外志愿服务立法的特点

第四章 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概况
二、各地(省、区、市)志愿服务立法现状考察
三、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及立法概况

第五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疑难问题分析
一、关于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二、关于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三、关于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机制
四、关于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
五、关于志愿服务立法成本与效益
附录1:北京市志愿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附录2:北京奥运志愿服务走访调查报告
附录3: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调研报告
附录4: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附录5: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研究报告
附录6:《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特点分析报告
附录7:若干国家的志愿服务立法文本
结语 我国志愿服务法制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