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期法治报告.2009年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5736
  • 作      者:
    孙笑侠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转型期法治报告(2009年卷)》以关注转型期的法治为中心,获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是“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践”项目的成果。《转型期法治报告(2009年卷)》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书中收录了《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中国的转型秩序与法治发展战略间》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发展进程把犯罪从一个孤立的主要是影响城市中心的社会问题提高到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由于社会日益城市化,曾经一度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问题变成影响现代自下而上的性质和阻碍许多国家未来发展进程的问题,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导致犯罪现象大量涌现,犯罪率大幅上升,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社会发展进程成熟时才趋于稳定。“从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率变动情况的一般规律分析,社会转型的起始点一般也是犯罪率变动的拐点,犯罪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一直伴随着各国的社会转型进程,犯罪问题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秩序危机的广度与深度。”
    社会转型所引起的犯罪在质与量以及分布状况的变化,直推动刑事政策模式的调整。“在历史上的许多社会和国家中,剧烈的社会变迁往往伴随着犯罪数量的大量增加,但是,通过调整刑事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可以减少社会变迁的消极后果,从而避免社会变迁伴随着犯罪增长的现象。”面对激增的犯罪,政治层面的政策决策者往往会采取趋严的刑事政策,狠下猛药,力图将不断增长的犯罪气焰迅即打压下去;社会层面的广大民众也往往希冀国家采取严厉措施打击犯罪,对犯罪作出积极反应。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常常伴随着刑事政策向趋严的方向调整。如美国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采取“先发制人”的防治对策,在三十多个州保留或恢复了死刑,对交通肇事与地铁闹事等采取入罪的办法惩处,使社会治安秩序迅速得以恢复,连续十余年犯罪发案率下降,昔日被称为犯罪之都的纽约市,成为治安秩序良好、暴力犯罪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
展开
目录
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
全球化、中国崛起与法制现代化
——一种概要性的分析
中国司法改革第三波与法社会学研究
——限制审判裁量权的客观化机制的探求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
——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
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
转型期“先行法治化”现象解读
走向和谐
——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中国的转型秩序与法治发展战略
法治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以杭州市余杭区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转型期的法学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个案研究与批判(四)

转型期的司法与纠纷解决
民意并不天然与司法为敌
司法改革在走回头路?
转型社会视域下的多元解纷方式论析
——以西安地区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例

转型期视域下的部门法
顺应时势变迁更新人大制度理念
社会转型与刑法转向
法治政府建设的二维结构
——合法性、最佳性及其互动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模式的调整
程序利益保障论
中国民法的四个面像

经济学与法治转型
人类正义感与司法制度的起源
经济利益,个人权利,自我与社会
民主的要素及其文化表达
社会过程及其评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