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6636
  • 作      者:
    王红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红,汉族,1970年生于上海。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 1988~1992年于上海大学攻读并获学士学位;1995~2001年于复旦大学攻读并获硕士学位;2005~2009年于同济大学攻读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就读博士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方面的论文近10篇,先后参与了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中美华人学者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议和英国杜伦大学第七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主持并参与了有关和谐社会与循环经济的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出版社决定选择在学术上勇于探索、有所创新,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青年经济学人的学术专著,结集出版“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丛书。丛书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受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能够敏锐和准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演进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后,企业的扩张和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兴趣。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就是系统辩证学的系统观、时空观与过程观的体现。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主流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曾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即企业的社舍责任就是在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发生成的。这种传统规范的经济责任模式一直统治着理论界(臧志、高磊,2005)。然而,在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斯密的观点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并引起了一场关于企业责任和企业治理问题的激烈争论。因为企业的盲目生产导致了产销的脱节、劳资的冲突、大量的失业、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的视角与创新 三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四 研究的方法和预期目标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演进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二 国际相关组织的研究 三 国内学者的见解 四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 (一)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四)外部性理论 (五)C模式理论 五 文献述评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特征:企业环境责任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一 企业环境责任的要素 二 企业环境责任的结构与功能 三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原则 (一)依赖性原则 (二)协调性原则 (三)共生性原则 (四)持续性原则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视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责任 一 德国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废弃物末端处置阶段 (二)废弃物减量化阶段 (三)废弃物无害化阶段 (四)废弃物资源化阶段 二 日本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一)本田宗一郎的企业家精神 (二)本田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广州本田的环境文化解析 三 美国施乐的环境先导 (一)资产管理 (二)环保设计 (三)公司的内部活动 (四)公司的外部关系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典范: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 一 近期成绩 (一)水环境 (二)大气环境 (三)固体废物 (四)环境污染次数 (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二 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的成功实践 (一)北京同仁堂 (二)济南钢铁公司 (三)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公司 三 天人协调的文化溯源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问题探源:我国企业的环境污染及其责任分析 一 我国的资源状况 (一)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 (二)资源消费增长速度惊人 (三)资源利用效率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 (四)资源的对外依赖度较高 (五)资源的再生利用率较低 二 我国企业的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二)空气污染 (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 (四)能源开发利用率低 (五)电子废弃物管理缺位 三 原因分析 (一)企业的责任 (二)政府的责任 (三)包括公众在内的混合责任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研究:企业环境责任的系统科学分析 一 系统科学的思考 二 系统科学的方法 三 企业环境责任的实证分析 (一)聚类分析 (二)因子分析 (三)企业环境责任的关键指标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对策思考:完善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建议 一 政府规制 (一)扩大生产者责任政策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环境电子政务 二 企业自律 (一)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 (二)IS014001与企业环境文化 (三)环境企业的实施 三 公众参与 (一)适度消费 (二)社会服务 (三)合作互动 四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观点凝练:本书的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