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4168
  • 作      者:
    王立民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立民,男,1950年生,浙江宁波人。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全国优秀教师,首届“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已出版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古代东方法研究》和《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等。主编了著作3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他文章200余篇。主持、参加了3个国家项目、10余个省部级项目、2个福特基金项目。已获上海市和司法部等的学术成果奖项10余项。曾被德国帕桑大学和日本青山学院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上海市立法研究所、上海市检察官培训中心、华侨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南京经济学院等聘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或顾问。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律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和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法文化的基本范畴人手,进行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法文化的基本范畴包含法律意识、法制建设、法律实施、法律设施以及法学教育与研究五方面。《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编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阐述;第二编至第六编沿着这五方面,分别从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法文化的基本范畴及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一、法文化的基本范畴
  对“法文化”的探讨,得从探讨“文化”着手,因为文化深深熔铸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也由此决定了与该特定文化紧密关联的法文化。
  (一)“文化”与“法文化”
  1.“文化”内涵的探讨
  “文化”是较难界定的概念之一,被誉为“当代文化学之父”的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在他的专著《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中就列举了近三百种文化的定义,他总结得出自己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自下而上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形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所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文化社会学者认为: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梁漱溟更是一语道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可以说,文化既表现为人类历史已经积淀下来的和正在积淀着的以及发展着的精神、意识、道德观念、思想、风俗、习惯等,又凝结为人类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产品,这些精神产品可以称为人类“文明”。
  “文化”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汉朝时,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基本上是我们现在可查到的汉语“文化”一词的最早出处。后来,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章 法文化的基本范畴及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一、法文化的基本范畴
二、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法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法文化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法文化可以促进人与社会之问的和谐
三、法文化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文化提出的要求
一、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二、法律完备,落实有力
三、机构合理,设施齐全

第二编 法律意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章 法律意识的内涵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法律意识的基本范畴
二、法律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意识需求
一、当代中国人法律意识的实证分析
二、当代中国法律意识的矛盾分析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意识需求
——法律意识现代化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意识的实现途径
一、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是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前提
二、“制定良法”是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三、“公正司法”是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法制宣传”是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第三编 法制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 法制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法制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建设的历史考察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保障社会和谐所取得的法制建设成果
二、影响社会和谐的法制建设问题
三、我国法制建设成败的原因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法制建设的对策
一、法制建设经验教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二、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其他对策

第四编 法律实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章 我国法律实施的含义及其概况
一、法律实施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我国法律实施总体状况

第十一章 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司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我国执法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守法现状及原因分析
四、法律监督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十二章 改进和完善我国法律实施的对策研究
一、培养和维护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完善立法,为法律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继续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
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五、加强教育和宣传,促进守法意识的形成
六、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

第五编 法律设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法律设施中的不和谐因素
一、作为器物文化的法律设施
二、法律设施中不和谐因素透析
三、法律设施不和谐的社会后果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法律设施不和谐的成因分析
一、当代法律设施不和谐的文化背景
二、传统法律文化的抵抗
三、苏联法律文化的坚守
四、现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法律设施走向和谐的文化路径
一、法律设施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品质
二、法律设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三、法律设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

第六编 法学教育与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六章 法学教育与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阐述
一、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界定
二、新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法学教育与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新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性变化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现实矛盾

第十八章 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改革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教育与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二、培育法治精神是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辩证看待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衔接问题
五、不断改进法学教育的有关考核办法
六、不断创新法学教育中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