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宪法审查的“不能承受之重
三、研究方法上的几点交代
与启动要件的重要意义形成对比,它在国内宪法审查理论研究中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零星地关注其中的部分要件,但关于启动要件之整体,则鲜有文献论及。②笔者尝试着展开系统性的言说,充分整合具有功能等值性的各国比较法资料,同时借鉴独立诉讼形态(指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制度)的相关原理与制度,一方面在我国宪法文本与相关制度中寻求其存在空间;另一方面回应近年出现的宪法事案对于启动要件依据的需求,简言之,通过在比较法资料、宪法规范、宪法事案三者之间往返流转,丰富原理与技术层面的宪法审查理论素材。
(一)原理与技术的研究进路
关于宪法审查研究的智识努力,可大致分为两类:宪法审查的理论依据(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以及审查实践的程序与实体内容(formulation),或者笼统地概称为宏观问题研究和非宏观问题研究。前者以宪法审查制度之正当性基础为核心,不同模式的宪法审查制度涉及的正当性问题有所不同,模式问题也属于宏观问题;后者关注的是宪法审查运行的具体机制,围绕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展开,其焦点可以对应地称为技术性问题。
我国宪法学界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呈不平衡的状态:对于宏观问题,已有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有大量的积累;但对于后者,却鲜有论及,几乎属于空白领域。①因而,关于宪法审查原理与技术的研究,是我国宪法审查研究中十分迫切的课业。启动要件正是这项课业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
纵览各国宪法审查的理论与实践,宪法审查的正当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经常相互夹杂着出现,不平衡的研究状况将制约宪法审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形成体系完备的宪法审查理论,否则精妙的正当性论证会在现实的宪法事件面前捉襟见肘,导致有限的宪法资源非但不能物尽其用,反而被滥用、误用,这在前文所述的“法律问题宪法化”、“宪法事件案件化”的现象中已经显露出端倪。寓正当化问题于技术化操作中,方能使复杂的宪法问题得以举重若轻的解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