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庭语言技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94417
  • 作      者:
    廖美珍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廖美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四川大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199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访学一年。2001年应邀在香港理工大学作学术研究两个月。2006年被遴选为2006—2007年度赴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其问,应邀在布鲁克林法学院、洛杉矶Loyola法学院、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作巡回学术演讲)。先后担任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副院长职务。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之前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教学和研究基地中外语言对比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下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语言学协会副会长,中国语用学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语言与法律协会创始成员。
  学术兴趣和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法律语言学、隐喻研究、翻译研究。
  学术代表性理论是“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隐喻研究代表性作品是国际知名语篇分析刊物TEXT(SSCI收录)上的“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1999)和“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法律语言学代表性作品是《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和2009年发表在国际著名语言学刊物TEXT&TALK上的“A Study on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ourtroom Discourse’。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代表作为“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一一语用学新途径探索”(《修辞学习》,2005a,2005b)和“目的原则和语篇连贯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
  代表性翻译作品是《在亚当之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编《法律语言学译丛》(法律出版社,2007年),其中包括《法律语言学导论》、《法律、语言与权力》、《法官语言》、《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和《法律话语》。
  承担过的主要科研课题有:“中国刑事法庭语言规范研究”(2003年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国法庭话语语用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YY051,2006-2008)和“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与教育中心,2006-2008)。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增加的第一个内容是精心选择的几个精彩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法法庭演说词。每一个演说词的前面都有对案件的介绍,有对演说者的介绍,还有学者的评论。增加的第二个内容是作者在美国纽约法院的考察见闻。作者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法学院做富布赖特访问学者期间,曾经深入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进行现场观摩、考察和旁听,亲历了好几个案子的整个审判过程,获得了第一手的美国法庭审判的材料,对美国的司法审判制度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并在空闲之余做了一些手记。作者把这些东西附在这本书的后面,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的司法审判制度,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的司法改革,我们的法治建设,在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充分借鉴西方和其他文明中的法治建设的成熟做法。
  增加的第三个内容是一些学者和读者对《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的评论。
  第二件要说的事情是,《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也是作者承担的司法部2003年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刑事法庭语言规范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的标题说的是语言技巧,绝对不是玩弄文字的低俗的语言游戏,实际上每一个技巧都是一种语言规范,一种直接或者间接地有助于实现法律所追求和弘扬的正义、公正和法治的规范。
  第三件要说的事情是,《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也是作者“法学语言转向在当代中国”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是“法学语言转向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1.学者评价
  (3)法官审案的语言范本
  (此文载于《法律与生活》2005年第21期)
  程朝阳博士
  烟台大学法学院
  廖美珍教授的《法庭语言技巧》一书,已于2005年8月由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专业性出版机构——法律出版社再版。这是作者继2003年9月出版第一本专著《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有关法律语言研究的力作。
  该书虽然是一本纯学术性的有关法律语言研究的专著,但其中亦不乏精辟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思考。《法庭语言技巧》与《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相较,更加侧重于通俗性、指导性和易于操作性,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更加面向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
  其实,关于本书的读者定位,从该书的书名和内容安排上亦可看出。该书总计约20万字,包括学者评价、法庭语言问话技巧、法莛语言答话技巧、法庭语言预设技巧、法庭演说技巧、法官的语言技巧、检察官的语言技巧、律师的语言技巧和当事人的语言技巧九个部分。
  学界论及法律语言技巧的书籍和文章不可谓不多,可是像廖美参教授这样用西方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从目的分析和角色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对审判现场录音转写的即时语料的实证分析,对我国法庭审判过程中各主体语言的使用技巧做出考察,而不仅仅是从中文语文文法的角芝或者纯粹实用技巧指南的角度出发,就笔者查询所及,尚不多见。
展开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标注符号说明
1.学者评价
2.法庭问话技巧
3.法庭答话技巧
4.法庭预设技巧
5.法庭演说技巧
6.法官的语言技巧
7.检察官的语言技巧
8.律师的语言技巧
9.当事人的语言技巧
附录一:公诉人的终结辩词:“迟到的正义”
附录二:辩护人的终结辩词
附录三:纽约联邦法院刑事法庭考察记
参考文献
第三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