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41年《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说:“同志们给我的问题中,有问到什么是富农。我以为地主是以收租为主;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中农是以不出卖劳动力为主,经营自己的土地;贫农是一定要出卖劳动力,靠自己的土地不够生活;雇农完全出卖劳动力,没有土地.当然,这是指他们的主要标志。”可见斗争了富农十多年后,党内还是有人没摘清楚什么叫富农。为什么“富农”的提法在1930年后开始出现在党的文件中?为什么“富农”的概念始终比较模糊?这些都和苏联1929年底斯大林发起的“消灭富农”运动有关。
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开放市场,鼓励农民生产致富。5年以后,中农已经占了全体农户的2/3,成为商品粮的主要生产者。1927年底,苏联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最高水平,联共(布)十五大(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之前称俄国共产党,之后称苏联共产党,“布”是布尔什维克的简称,俄语“多数派”的意思,相对“少数派”孟什维克而言)认为个体小农经济已经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决定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1928年10月开始,由于农民对商品粮收购价格和集体化的不满与抵制,粮食收购总量比往年减少了1/3。联共(布)认为是农村资产阶级分子(富农)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对苏维埃政权的严重进攻,斯大林断言富农的比例为5%。当时苏联全国农户总数大约为2 400万户,那么5%就是120万户。工929年,苏联开展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新经济政策”结束,12月,斯大林提出“消灭富农”的口号。1930年工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建立专门委员会,研究消灭富农的政策,决定在没收富农的生产资料后,将富农分为三类分别处理:一类富农处以极刑,二类富农驱逐到西伯利亚、北极等边远地区,三类富农迁居到集体农庄以外的规定地段。总之是采用肉体消灭与隔离的政策。1930年划分并消灭了70万户富农,1931年又重新划分和消灭了50万户富农,两年中共消灭120万户富农,600万人,完成了斯大林5%的估计。1933年,联共(布)宣布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但是当年的农业总产值就下降了23%。后来一些西方学者指出,这些所谓“富农”实际上不是沙皇俄国时代产生的,而是产生于苏联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农民,“通常是那些更为勤劳、耕作更为熟练的农民”。这时候早已经没有地主,所谓富农只是被编造出来作为新的被剥夺对象和镇压不同意见的借口,“每一个反对集体化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富农”,因而“富农”的标准被有意模糊。同样,党内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坚持新经济政策、反对消灭富农的人就被戴上“富农代理人”的帽子而遭到镇压,并最终采用“大清洗”的残酷手段镇压党内的不同意见。据统计,在1936年到1938年3年间,中央委员70%被处决,其中包括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军队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80%被处决,包括图哈切夫斯基等元帅。“大清洗”只是苏联肃反运动的最高潮,实际上针对党内的肃反在1927年提出农业集体化的时候就已开始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