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打造美国:杰斐逊总统与马歇尔大法官的角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91126
  • 作      者:
    (美)詹姆斯?西蒙(James F. Simon)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通过丰富的史料,作者忠实地再现了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坛风云,生动地展示了美国历史上这些伟大人物的鲜活形象,对他们带来的深远影响作出了中肯而公正的评价。
    这场以杰斐逊与马歇尔为主角的对抗,绵延数十年,华盛顿、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一众开国元勋身涉其中,在两个世纪后的今日美国政坛,依然余音回响!
    “两位意思坚强的伟人、两股针锋相对的政治潮流之间的斗争……西蒙自如地游走于历史、政治与法律之间,清晰地揭示这一纷争的根源、丰满地呈现了这两位大人物的形象。”
    ——《科克斯书评》
    “詹姆斯·西蒙的叙述,给这段已为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又增添了一道清新的光彩……一本精彩的读物。”
    ——《华盛顿邮报》
    “一位熟知法律的作家,为我们奉献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述说历史”。
    ——《纽约时报书评》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姆斯·两蒙(James F.Simon)美国广受赞誉的历史作家兼宪法学者,196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任《时代》(TIME)周刊特约编辑,1983年至1992年担任纽约法学院(New York Law School)院长:西蒙出版过7部著作,1974年获美国律协(ABA)“银锤”大奖;1981年获Scribes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
    约翰·马歇尔,“国父”华盛顿最欣赏的才俊,美国第四任国务卿、第四任首席大法官。
    这两位美国的开国元勋,本为远方表兄弟,皆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研习法律,同是亚当斯总统内阁要员。然而,两人之间却水火不容,从生活方式到政治信念,都天差地别。杰弗逊张扬而奢华,是州权的积极倡导者,力主13个州代表13个主权,应与联邦政府平起平坐;马歇尔低调而朴素,推崇强大的联邦政府,坚信13个州应该依据宪法整合为一。
    在两百年前的美国政治舞台上,两人均为长袖善舞的帅才;他们为各自的信念,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角逐。这场史诗般的对抗,华盛顿、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老均卷入其中,美法和谈、亚当斯与杰弗逊的总统选战、“马伯里V.麦迪逊”一案、副总统伯尔的叛国等一系列事件串连前后。最终,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独立的司法机构写就了美国基本的宪政格局;在美洲新大陆上,一个合众国得以打造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幕 “骗子的谈判”
    1.
    1798年2月,每个工作日的清晨,身为副总统的杰斐逊都要从费城的弗朗西斯旅馆出来,穿过3个街区,前往国会大厦。在那里,他将主持参议院的各项正式会议。杰斐逊当初同意接受副总统这一职务,他便已发誓要忠于总统并且期待履职愉快。不过,随着执政的联邦党与他所领导的共和党之间冲突愈演愈烈,这样的预期恐怕就要落空了。1798年的冬天,在他任职近一年以后,国会两院已没心思展开各项立法事务,代表们都卷入了激烈的党争。
    来自康涅狄格州的联邦党众院议员罗杰·格里兹沃德(Roger Griswold)奚落来自佛蒙特州的共和党人马修·利昂(Matthew Lyon)在独立战争中使用的是一把木头剑。利昂的回应是将口水唾在挑衅者的脸上,格里兹沃德则公然在众院议事厅内杖击利昂作为报复。众院的联邦党人事后要求严肃处理当事人;他们发起议程,试图将利昂这个“吐口水的野兽”逐出议院。此动议最后因为未能获得2/3多数的赞成票,不了了之。
    杰斐逊写信给此时已赋闲在家的麦迪逊,感叹此番光景只能毁掉联邦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他也对联邦党人企图抢占共和党在众院中的席位而大为不满。当时,联邦党人在众院稍占上风。
    众院议事厅的楼上,是杰斐逊主持参议院会议的地方。他坐在一把红色的高背皮椅中,面前是一张铺着丝质台布的桃花心木桌。杰斐逊如今已54岁了。通常,他都是不动声色地坐着,一脸平静的样子。但在1798年2月,他像其他每一位国会议员一样,急切地等待着远在巴黎的美国外交代表团发回的消息。亚当斯总统在8个月前任命格里、马歇尔和平克尼组成代表团前往巴黎谈判,希望他们能与法国政府商议出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
    杰斐逊写信给霍雷肖·盖茨(Horatio Gates)将军:“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为了使盖茨也为了使自己更加确信这一点,杰斐逊为这个乐观判断找到了如下理由——“如果巴黎那边的谈判形势表明战争在即,我们的代表团一定会想办法告知我们要加强防卫”,既然巴黎方面没有任何警报传来,杰斐逊得出结论,“那么,和平,应该是可能的”。
    英法两国长期不断的战争,给美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为严重的是,这两个好战国家此刻都在公海上肆意掠夺没有武装的美国商船。英国声称其所作所为符合1794年《杰伊条约》,该条约不承认商业中立原则,并且基本上算是默许了英国的海事规则以及霸权地位。
    杰斐逊强烈谴责《杰伊条约》,反对它给予英国的特殊优惠待遇。随着两国间战事吃紧,杰斐逊在与盖茨将军的通信中,不得不承认法国正仿效英国以《杰伊条约》为由劫掠美国商船的事实:“实际上,我完全明白,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将此当作海事问题来处理,他们仅仅只是关心对自己有利可图的东西。”
    麦迪逊对于与法国签署和平条约的前景并不看好,主要是考虑到《杰伊条约》所引致的种种障碍。对于注重经验主义的麦迪逊来说,法国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要与美国交好,除非后者能开出与对待英国同样的条件。代表团在巴黎既没办法废除《杰伊条约》,更不可能允许法国“劫掠我们,就像我们默认英国可以打劫我们一样”。两害相较,无一可取。所以,麦迪逊并没有把巴黎方面的沉默视为好消息的征兆。
    到了3月初,杰斐逊的乐观被代表团从巴黎传回的消息击碎了。亚当斯宣布,代表团与法国的和谈希望已告破灭,五人执政团已经签署了一道法令,要求截获所有中立船只上的英国商品。10天后,亚当斯宣布,美国将采取攻击性防御措施,包括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及为商船配备武装,以保护本国在公海的利益。
    杰斐逊对于总统的反应完全不能接受,大为光火。他宣称亚当斯的讲话“极其不智”,并用“一群好战的家伙”(the war party)来指称联邦党人。杰斐逊建议国会立即休会,代表们各自返回家乡。他确信,代表们返乡后,便可知晓选民们并不赞同联邦党人的激进军事措施。共和党人要求亚当斯的行政班子公开代表团发回的所有函件。杰斐逊和麦迪逊推断,亚当斯出于本党利益考虑,歪曲了代表团传回的信息,并把联邦政府与代表团之间的通信联络当成幌子。
    总统很快满足了这一要求。当代表团的报告公之于众后,法国人在民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变得比杰斐逊的预想更糟。马歇尔作为代表团报告的执笔人,揭露了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Charles.Maurice de Talleyrand.Perigord)的拖延战术。他先是要求美国代表团等上三个月,最终又拒绝与代表团进行官方谈判。更令人震惊的是,马歇尔的报告中说,三名居中斡旋的法国人(在公开的外交咨文中,分别以X、Y、Z先生代指),要求亚当斯对他此前在春季国会上的“不友善言论”进行道歉,示意美国政府提供一笔巨额贷款,并且还索取5万法郎的贿赂作为达成和平协议的前提。这一卑鄙的外交插曲,即所谓的“XYZ事件”,当时激怒了美国民众,也给了雄心勃勃的亚当斯一个获取民心的绝佳机会。这一事件还促成了联邦党内由汉密尔顿领导的保守派发表对法宣战的声明。
    代表团的来信将杰斐逊等共和党人置于政治上的两难处境。如果替法国政府辩护,那很明显,他们就是一伙不懂政治的“卖国贼”;反之,如果附和联邦党人的激进主张,他们又会将下届总统竞选的一个大好议题拱手让与对手。共和党人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一方面,他们表达了对XYZ事件的愤怒;另一方面,他们又尽力划清此一事件中X、Y、Z先生令人不齿的行径与法国政府官方行为的界限,强调不要将五人执政团跟这桩丑闻牵扯到一起,因为在这一事件中法国政府当局的态度并不明朗。由此,共和党提议,美国应该继续与法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尽量谋求达成和平协议。
    就在XYZ事件曝光后不久,杰斐逊便写信跟他的女婿约翰·埃普斯(玛莎的丈夫)交流对此一事件的看法。在信中,杰斐逊夹人了代表团报告的副本。他说:“双方的磋商并非只会导致唯一的结果……即触发战争。”他并不否认这是一桩丑闻,但是,他认为,督政府只需要向其中“出尔反尔的部分”负责。
    杰斐逊指出,法国与葡萄牙之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丑闻。当时的法国政府一发现“丑闻败露”,立即将勒索者投入大牢。当前,如果亚当斯能为他曾经攻击法国政府的言论道歉,杰斐逊相信:两国间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能找到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甚至包括让法国赔偿此前在公海上掠夺美国商船而造成的损失。
    1个月以后,杰斐逊再次写信给埃普斯,声称代表团那些附加的通信除了徒增他对马歇尔和平克尼报道之真实性的怀疑以外,并不能改变他过去的看法。尽管这些报告不断地挑动民众的情绪,尤其在沿海商业中心更是如此,但杰斐逊对于“总体来说,全国各州似乎不为所动”的情况感到满意。杰斐逊相信,大多数选民已经开始逐渐接受他的看法,情绪化反应不久就会平息。他指出,最近在纽约的本州竞选中,共和党表现得很出色,这表明,在选战中,“想吸引选民持续关注此事以便对他们施加影响的做法,实在是收效甚微。”
    不过,在同一封信中,杰斐逊表明,自己对XYZ事件最终结果的乐观心态,被期盼国会立即休会这一强烈愿望冲淡了。“我从未如此害着思乡病,”他说,“这里的生活让我极度厌倦,要不是出于责任和对人民的尊重,我在此一秒都不愿多待。”
    到6月初,杰斐逊仍在期待国会休会,以让他能回到家乡,回到他所热爱的蒙蒂塞洛。不过,XYZ事件引发的政治怒火烧得正旺,休会很难指望。和政府其他成员一样,杰斐逊也急盼巴黎方面传回进一步的消息。他得知马歇尔和平克尼已离开巴黎,只剩格里留守。杰斐逊写信给玛莎:“他们对于两国间可能发生的战事毫无头绪,更不知道联邦党人正使这场战事越来越逼近。”。
    在这期问,杰斐逊也听到传闻说代表团中三人意见不和。“据传言,格里与他的另外两个搭档观点截然相反,”杰斐逊在给当年的大学室友约翰·佩吉(John Page)的信中说,“这可以为我们与法国政府和解创造条件;我们应该借此机会了解代表团中两派的观点和态度。”
    格里与其他两位代表之间在对待法国的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原本这只是传言,后来证明确实如此。格里认为法国政府的意图并不坏,并且对谈判最终能达成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抱有希望。显然,他的立场与杰斐逊以及共和党内其他人的看法相当一致(尽管格里本人是一位温和的联邦党人)。所以,很自然,杰斐逊和其他共和党人都公开表态支持格里。
    杰斐逊的观点使他站在了马歇尔的直接对立面。在法国问题上的分歧和XYZ事件的最终结果,深化了双方间的不信任,这一状况,持续到此后若干年。
展开
目录
致谢
序曲
第一幕  “骗子的谈判”
第二幕  “巫婆的统治”
第三幕  责任感
第四幕  总统保卫站
第五幕  变革前夕
第六幕  “杰斐逊的锋芒”
第七幕  “危险最小”的分支
第八幕  马伯里先生错过的任命
第九幕  驱逐法官,此路难行
第十幕  背叛祖国
第十一幕  最后的交锋
尾声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