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存灰:the history of the CI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75668
  • 作      者:
    (美)蒂姆?韦纳(Tim Weiner)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情局罪与罚》一书版权已授予20多个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动荡有不少是CIA搞的“鬼”!
  第一部完全根据第一手内部报告和原始档案写成的中情局宠辱史!
  2009年中情局官员“书架必备书”!一本让中情局震怒的书!
  作者认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却始终没能建立第一流的谍报机关。二战后成立CIA,60年来盛名在外,实则屡战屡败,不仅形成美国国家安全的缺口,更是牵动世局变化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展开
作者简介

  蒂姆·韦纳,《纽约时报》资深记者,1988年及2002年度普利策奖得主,国际畅销书作家。
  蒂姆·韦纳钻研美国情报20多年,曾因对五角大楼神秘经费的报道而荣获普利策奖,也为调查CIA秘密作战行动遍访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因对阿富汗战争的报道再次获得该奖。
    《中情局罪与罚》是他的第三本著作。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即备受关注,出版后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等主流媒体广为报道,好评如潮,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书“爱恨交加”。

展开
内容介绍
  《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存灰》是一本严肃而不失活泼的中情局史,内容引自5万多份中情局、白宫和国务院秘档,2000多份美国情报官员、军人和外交官的口述记录,以及300多份前中情局官员(包括10位前中情局局长)与退休特工的访谈。书中所言斑斑可考,没有匿名消息,没有盲目引述,更没有道听途说,作者钻研情报新闻20多年,调查精辟、笔锋犀利,让中情局60年的罪与罚昭然若揭。
  世界上没有哪个机构像中情局那样名扬四海,又臭名昭著!二战期间,美国对纳粹深恶痛绝;可冷战期间,CIA为何又用纳粹当导盲犬?
  为了窃听到苏联情报,CIA实施了为时一年的“柏林通道”计划,但为何在快完工时突然穿帮?
  CIA吸收的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秀异才俊,可为何却干出了像猪湾登陆这样让中情局遗臭万年的蠢事?
  肯尼迪遇刺,到底谁是幕后黑手?FBI与CIA强强联手,也难查出背后真凶?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为何要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中情局背黑锅?在这两难之时,局长又会作何抉择?
  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伊朗人见到“名噪一时”的中情局官员,为何感到莫大的羞辱?
  朝鲜战争、中东战争、苏联解体、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甚至“9?11”事件,中情局又为何全未料到、败绩累累?
  ……
  《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将在《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存灰》中为你一一揭晓其中内幕。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本年度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本书。说它令人“毛骨悚然”,不仅是因为本书记录了CIA卷入暗杀、政变、暴力、渗透、破坏、颠覆、散播谣言、扰乱社会,更是因为美国标榜的民主制度下竟能任由这样的秘密间谍机构为所欲为,令人不寒而栗。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中情局罪与罚》真的不同凡响,是描写间谍方面最好的一本书。
  ——《华尔街日报》


  ★韦纳对中情局的报道分析令人印象深刻,趣味性极强。
  —— 《纽约时报》


  ★这本新书称,中情局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推翻外国政府的秘密行动方面,而不是用来收集美国敌手的情报,这使它未能对任何一起重大国际事件作出预报。
  ——毕远 中新社


  ★《中情局罪与罚》是第一本全面介绍中情局历史的中译本,有正史、有人物、有事件,既可作为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又可作为生动有趣的大众读物。
  ——张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情报机关应是全球性和极权式的
  杜鲁门要的只是一份报纸。
  1945年4月12日,因罗斯福总统过世而突然入主白宫的杜鲁门,对原子弹开发和盟国苏联的意图概不知情。因此,他亟需获取情报来行使他的权力。
  几年后,他写信给友人:“我刚继任时,总统没有办法统筹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罗斯福已成立了战略情报局(以下简称“战情局”),充当美国的战时情报机关,由多诺万将军担任指挥官。但多诺万所领导的战情局当初建立时只是权宜之计。因此,新设立的中央情报局取而代之之后,杜鲁门便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完全为总统服务的全球性新闻机构,每天提交新闻摘要。他写道:“我无意让它变成‘斗篷与剑’①的团体!原本的用意只是要它做个让总统知晓世界大势的中心。”杜鲁门坚称自己根本没有要中情局“充当情报组织。成立之初根本没这个意思”。
  他的设想打从一开始就被推翻了。
  多诺万认为:“在全球化与极权主义的斗争中,情报机关也应该是全球性和极权式的。”他在1944年11月18日致函罗斯福,建议美国成立一个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部门”。早在1943年,他已应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中将之请而着手规划,艾森豪威尔想知道如何将战情局变成美国军事机构的一环。多诺万告诉罗斯福,他可以在了解“外国的能力、意图和活动”的同时,展开“海外颠覆活动”对付敌国。战情局的编制一直不超过1.3万人,比陆军一个师还要少。多诺万构想此部门能拥有独立人员,成为一支擅长反共、保卫美国免受攻击、向白宫提供机密情报的队伍。他敦促总统“立即开工造船”,并表明他有意当这艘船的船长②。
  绰号“疯子比尔’’的多诺万是英勇的沙场老将,曾因一战期间在法国表现英勇而获国会颁授荣誉勋章。但他对政治却一窍不通,信赖他的海陆军将领屈指可数。多诺万想通过网罗华尔街的经纪人、常春藤盟校的书呆子、雇佣兵、广告人、新闻人、特技人员、窃贼和骗子来成立谍报机关,这令那些军队将领大惊失色。
  战情局已培养了一批美国特有的情报分析人员,但多诺万以及他那位明星干将艾伦.杜勒斯③,却对美国人不熟悉的谍报和阴谋破坏技巧情有独钟。多诺万不得不依靠英国情报机关向他的手下传授这些手段。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情局勇士,深入敌后,冒着枪林弹雨爆破桥梁,联合法国及巴尔干的反抗组织共同对付纳粹势力。二战的最后一年,多诺万的手下早已遍布欧洲、北非和亚洲,因而他也打算直接派特工深入德国。人员是派出了,可最后都牺牲了。21个双人小组当中,只有一组还有下落。多诺万日思夜想的就是这种有点豪壮,也有点虚幻不实的任务。
  多诺万的得力助手戴维·布鲁斯(日后出使法国、德国和英国)指出,“他有无穷的想象力,点子是他的囊中之物。他激动起来会像一匹赛马一样呼呼喷气。他的指令,一看就知道即使不荒诞不经,起码也异乎寻常,但如果哪位下属拒绝完成他交待的任务,那就惨了。我曾在他的指导下花了好几个星期辛苦测试,看看利用从西方洞穴捉来的蝙蝠摧毁东京的可行性。”在蝙蝠背上绑上燃烧弹空投——这就是战情局的精神。
  罗斯福总统一直对多诺万有所怀疑。1945年初,他命令白宫首席军事助理理乍得.帕克上校,针对战情局的战时活动展开秘密调查。帕克才刚着手调查,这条消息便从白宫泄漏出去,立即成为纽约、芝加哥和华盛顿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它们齐声警告:多诺万想要成立“美国的盖世太保”。消息一走漏,罗斯福便极力敦促多诺万将计划秘而不宣。1945年3月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简称JCS,通称参联会主席)正式将多诺万的计划束之高阁。
  参联会主席希望新的谍报机关服务于五角大楼而非总统。他们想要成立的是一个以将校和文职人员为主的情报交流中心,负责过滤由驻外武官、外交官和谍报人员搜集到的情报,以提供给4星上将级指挥官作参考。由此,持续三代人的美国情报机关控制权争夺战逐渐拉开。“极其危险的事情”
  战情局在美国国内地位不高,在五角大楼里更是微不足道。该机构不得查阅从日本和德国截获的最重要的通信资料。用主管军事情报的副参谋长克莱顿-比斯尔少将的话来说,美国高级军事官员都认为,由多诺万领导一个由文官组成的独立并且能直达总统的情报机构,“在民主国家里是桩极危险的事情”。④
  战情局里有很多正是珍珠港事变时酣睡不醒的那帮人。美国军方早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之前就破解了日方的若干密码,知道日本可能发动攻击,但万万没想到日方会如此孤注一掷。破解的密码秘而不宣,也没有告知前线指挥官。军方内部的对立,也意味着情报的分散、隐秘与零乱。既然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拼图板块,当然也就没有人能总揽全局。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国会才着手调查美国何以遭此突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才恍然大悟,需要以新的方式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珍珠港事变之前,在国务院的一小排档案柜里,就可以找到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相关情报。⑤但这些消息只是来源于数十位驻外大使和武官。1945年春天,美国对苏联的动向几乎浑然不知,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
  唯有罗斯福才能让多诺万成立高瞻远瞩、全知全能情报机关的梦想复活。因此,4月12日罗斯福逝世那天,多诺万顿觉前途黯淡,自怨自艾大半夜之后,来到他最爱光顾的巴黎丽兹饭店楼下,和战情局官员威廉·凯西(日后成为中情局局长)吃了一顿沉闷的早餐。
  “你觉得这对组织有什么影响?”凯西问道。
  “恐怕是要完蛋了。”多诺万答道。
  就在同一天,帕克上校向新总统杜鲁门提交了极机密的战情局调查报告。这份直到冷战结束后才完全解密的报告,可谓是一把由军方打造,再由1924年即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磨利的政治谋杀凶器。胡佛看不起多诺万,自己又怀有掌控全球情报机关的野心。帕克的报告不仅摧毁了多诺万为保护特工所创造的神话,更在杜鲁门心中播下了日后对秘密情报活动深刻而持久的不信任感的种子,断送了战情局存在的可能性。报告说,战情局“对美国人民、商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严重伤害”。
  帕克没有提出战情局有助于赢得战争的任何重大例证,只是无情地列出战情局失败的事实。干部训练“粗糙且漫无组织”。

  ……

展开
目录
《中情局罪与罚》荣耀榜
权威媒体推荐
名人推荐
推荐序
引言
第一部分 “情窦”初开 杜鲁门时期的中情局:1945~1953
第1章 情报机关应是全球性和极权式的
第2章 中央情报组的暴力逻辑
第3章 先天不良的CIA 诞生了
第4章 把俄罗斯人赶回老家
第5章 CIA 用纳粹当导盲犬
第6章 只有上帝和斯大林才知道苏联机密
第7章 CIA 无法成为专业的情报机关

第二部分 情报怪才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中情局:1953~1961
第8章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
第9章 CIA 一举成名
第10章 暴力创造的“神话”
第11章 情报搜集方式的变革
第12章 应对日本下大注
第13章 让苏军投诚是个幻想
第14章 丑态百出的叙利亚政变
第15章 奇怪的印尼内战
第16章 欺上瞒下入侵古巴

第三部分 功败垂成 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的中情局:1961~1968
第17章 遗臭万年的猪湾登陆
第18章 古巴导弹危机
第19章 美苏的秘密导弹交易
第20章 “老大,我们干得不错吧”
第21章 肯尼迪遇刺案大揭密
第22章 虚假情报开启越战
第23章 CIA 逐渐脱离越南现实
第24章 CIA 这艘船快要沉没
第25章 没有胜算可言的越战
第26章 美国总统坐在政治氢弹上
第27章 无法击败自己不了解的敌人

第四部分 清除群氓 尼克松与福特时期的中情局:1968~1977
第28章 秘密扩大东南亚战争
第29章 美国政府要的是军事解决
第30章 都是“水门事件”惹的祸
第31章 老特工的好日子结束了
第32章 CIA 被“希腊小将”给耍了
第33章 家丑已经外扬
第34章 “别了,西贡”
第35章 情报政治化倾向日甚一日

第五部分 大胜无喜 卡特、里根与老布什时期的中情局:1977~1993
第36章 卡特想改变苏维埃体制
第37章 陷入伊朗人质事件
第38章 执掌中情局的冒险家
第39章 在中东进行摸黑行动
第40章 解救人质大行动
第41章 军火换人质风暴
第42章 反情报梦魇与日俱增
第43章 为消逝的敌人哀悼

第六部分 反思评估 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的中情局:1993~2007
第44章 CIA 逐渐变成“科学怪人”
第45章 埃姆斯案重创中情局
第46章 中情局已无法重归正轨
第47章 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
第48章 追捕拉登徒劳无功
第49章 比“9·11”更要命的情报失误
第50章 迟来的葬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