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清】
一家比不起眼还要不起眼的
湖南风味菜馆
翠清酒家是家湖南风味菜馆,最早的一家开在翠微路一个不起眼的楼里。几年前我就听陈晓卿老师说起过这家餐厅,因为菜好吃,成为了他们经常光顾的餐厅之一。2008年,《Time Out》杂志举办的餐厅大赏活动中,作为评委的陈晓卿力推翠清,它获得了2008年度最佳个性小馆的荣誉。
陈晓卿老师的颁奖词是这样的:一家比不起眼还要不起眼的路边小店,却能够保持恒久稳定的菜品质量。不到二十款主打菜,每一种都做得既豪放又细心。这里聚集着等位的客人以及别家难以企及的人气,也在时刻提醒我们,美食在民间。
餐厅的厨政总监周潞久是我的朋友。周潞久是湘菜一级大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研究新菜而四处走。来到北京后又拜师北京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饭店协会名厨俱乐部主席、京菜研究会副会长石万荣先生学艺,在烹调技艺和烹饪视野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翠清一般一个季度就会换一轮新菜,而这些新的创意都是周大厨在湖南当地的最新发现。所以,隔段时间去翠清吃饭,大概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许多湖南人都说,翠清的味道比湖南当地的餐馆还正宗。湘菜说白了就是口味菜,香、辣、下饭。这里最经典的两道——小炒肉和酱椒鱼头,是每个餐桌的必点。翠清的小炒肉做法是青辣椒、芹菜加上湖南新鲜的小红辣椒,配上纯瘦肉,越吃越辣,但让人“越辣越吃”。酱椒鱼头可是翠清的首创,平常大家吃的多是剁椒鱼头,但从口味上来说,新鲜腌制好的酱椒辣味比剁椒重,但咸味少,吃起来更香。底下的汤汁比一般湘菜馆的多得多,全都是酱椒和鱼头的精华,用它拌面可是最好不过的了。名菜臭鳜鱼,鱼肉脆、滑、香、鲜,辣味平和舒缓,实为臭中逐鲜的美味佳肴。湘式与徽式不同,臭鳜鱼用白酒、臭豆腐腌制,鱼肉发酵程度轻一些,臭味小一些,咸度也小了许多。
这里环境虽不讲究,食材却都选用湖南当地的最好来。可以尝尝这里的清炒白菜苔,摘取最嫩的前三分之一,口感自然爽脆可口。季节合适,还有湖南当地最鲜嫩的油菜。
这里的米饭也不能随便被忽略不计,钵仔统统二两一碗,拌上盘中的残渣剩料也能吃得酣畅淋漓。不在乎多少大鱼大肉,仅仅一份小炒,一个小菜,约上三两知己,喝壶小酒,互相“策”着玩,也能给你一份满足。
推荐菜品:
酱椒鱼头、臭鳜鱼、清炒白菜苔
地 址:海淀区翠微东里甲1号
【鼎泰丰】
中国台湾地区中华美食的代表
鼎泰丰是家台湾的餐厅,历史并不长,1972年开始营业到今天,也不过40年的历史。两岸对峙的时候,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品牌。后来海峡两岸解禁了,人员往来多了,一些台湾的餐饮品牌开始在大陆出现,鼎泰丰就是这个时候让大家知道的。
鼎泰丰的名品是小笼包。要说这小笼包该是江浙一带的寻常吃食,最早在上海的南翔镇,后来慢慢发展到周边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小笼包售卖。在广东的茶楼里,小笼包也是一种特色点心,冠名为“南翔小笼包”。因各地饮食风格的不同,小笼包的味道在各地也是略有差别的。
鼎泰丰的小笼包出名,源于鼎泰丰1993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十大美食餐厅”之一。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成为台湾中华美食的代表,很多外国人到了台湾,都要去鼎泰丰吃饭。当然了,餐厅出名还是因为它的出品有很高的品质。
鼎泰丰没有大菜,多是一些小吃,最多再有几个炒青菜,但是它的小笼包、菜肉蒸饺、牛肉面、原盅土鸡汤因品质好,所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声誉,也成了鼎泰丰主打的产品。小笼包更是一枝独秀。据说,他们用的猪肉一定是要当天宰杀的,肉里没有一根筋,每个包子一定是18个摺,蒸包子用的是电子钟控制时间,4分23秒一定出锅,不能少也不能多。虾饺、蟹黄小笼包等皆采用活虾活蟹,以保证肉质鲜嫩。在原料上有着这样严格的控制,在制作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正是鼎泰丰小笼包出色的根本原因。
前几天办事去了新光天地,朋友说要吃小笼包,因此提前打电话订了位子。12点半到了的时候,位于新光天地6楼的鼎泰丰已经是人满为患了,门口的沙发上尽是坐着等位的顾客。因为事先订好了座位,得以一路直达。坐定后,要了一份蟹粉小笼,一份葱油面,一份原盅土鸡汤和清炒豌豆尖。朋友在要豌豆尖的时候,叮嘱服务员一定要是鲜嫩的。服务员很不耐烦地看了朋友一眼,我读到的含义是:“这还用说?我们这里一切都是最新鲜的。”朋友也觉得这句话有些多余,说完后就吐了一下舌头自嘲。服务员能有这样的自信,朋友能够觉得自己的话多余,还真是因为鼎泰丰多年来一贯的高品质保证。
推荐菜品:
小笼包、菜肉蒸饺、牛肉面、原盅土鸡汤
地 址:朝阳区建国路87号新光天地6楼D6001号
【兰亭厉家菜】
不能点菜的皇家私房菜馆
1980年代中期,人们的生活开始从1978年前的混乱,慢慢地走向了正常,曾经被硬性规定为腐朽没落的吃喝玩乐,也以羞答答的颜面登场了。1984年国庆,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次家庭国庆宴席的比赛,一个姓厉的女孩得了第一名。这就是现今扬名京城并走出国门的厉家菜的发轫。
女孩子叫厉莉,老爷子叫厉善麟,祖上是旗人,曾在皇宫大内供职。据说是家里传有记录宫廷饮食的文献,加上厉善麟学习教课之余喜欢烹饪,带得孩子们也能做出几个菜,而且味道不错。不然的话,厉莉在比赛中做出的十几个菜也不会被专业人士认可。
电视大赛出名了,便有人请厉家人出来开个餐馆。按照当年厉莉做菜的水准,开个饭馆肯定赚钱。那时候街面上餐馆很少,还属于供给短缺的年月。厉善麟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便趁着厉莉获奖的春风,在西城区羊房胡同自家的房子里开了家小馆。
小馆,说的是营业面积很小,一间房、一张桌子,每天只做一桌饭,客人也限制在十人左右。走的是私家菜的路数,客人不能点菜,我做什么客人就吃什么,说个标准我给你做就是了。这种别出心裁的经营方式,加上美味的菜品和真实的宫廷家世,诸般元素混在一起,厉家菜还真火了,成为京城美食的翘楚。当然,平民百姓是很难走进厉家小院的,去的多是老外。厉家菜真正的扬名,还是当年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的宣传。伊文思对厉善麟说:“你不用做广告,我在外交使团圈里说一声,你就有接不完的生意了。”伊文思还真为厉家菜做了这件事。于是,在京的外国人纷纷前往品尝,在一个古老的、胡同里的、破旧小院的小房子里,品尝可能是当年中国皇帝吃过的菜品,这对外国人的诱惑已经不是口腹之欲、味蕾享受了。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会有些穿越的感受吧?
厉家菜在京城的外国人圈里有名了,又通过外交使团,影响到来中国访问的外国政要和商界巨贾。在北京除了紫禁城、中南海之外还有此等有意思的地方,而且还有中国的宫廷菜,厉家菜在那个年代很好地满足了外国人对中国、对中国民间生活探究的好奇心理,于是关于厉家菜的介绍陆续出现在国外的报刊上。这也引起了国内相关部门的关注,也陆续有国人走进羊房胡同的厉家小院。厉家菜的名声越发地大了起来。后来厉家菜在香港表演,在上海开店,在东京开店……
余生也晚,1980年代还在求学,听说厉家菜也是在1990年代的中期了。不过那时只是听说,没有吃过。原因很简单,200元一位的价格岂是我等小民可以消费的。前两年,厉家菜在北京金宝街的西口开了家分店,刚刚开业的时候和朋友去吃了一次。这个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一些饮食方面的经验,对菜品的见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金宝街厉家菜给我的感觉实在不好,远没有感受到从文字里、从别人嘴里得知的那种精彩和美味,只觉得制作上不够认真,有些干货的发制功夫也没做到家。不知是那些外国人不懂中国菜,还是金宝街这家厉家菜做得真的不够好。
香港在京工作的卢健生先生是位美食家,几次饭局相遇后也就成了朋友。一次饭后,卢先生邀我去吃厉家菜,我对卢先生说了在金宝街吃厉家菜的感受,表示自己对厉家菜没什么兴趣。卢先生说,我们不去金宝街那一家。这时,我才知道厉善麟先生的公子——厉晓麟先生夫妇,在新国展那边的欧陆时尚开了一家兰亭厉家菜。厉晓麟先生是厉老先生唯一的公子,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后来陆续负责过上海厉家菜、东京厉家菜的厨政与经营。卢先生说,兰亭厉家菜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于是前往。
兰亭厉家菜有了菜单,但都是套餐。从价格上看,降低了门槛,套餐从200多元起,直到2000多元,也算是丰俭由人。几个人坐下,厉晓麟先生过来打过招呼,菜品一道道上来。其中过程,《Time Out北京》的记者李幸菲有着这样的记述:对于随后摆上桌的兰亭厉家菜,举箸即觉出了些“不同”。皇家菜到底是皇家菜,每道弹丸小品都历经数十道繁琐工序,选材、配料、烹饪、口感均出挑,有种质朴、自然的食物本真原味。食罢,厉晓麟吐露真言:“上网一看,很多人对厉家菜的评论都不是很好,所以我现在就想把菜做好了——其实我一直觉得,对于餐馆,菜是最主要的。”
推荐菜品:
清蒸哈士蚂、原汁吉品鲍、凉拌火鸭丝、糟溜鱼片、小炒茄子
地 址:顺义区天竺镇裕祥路99号欧陆广场3楼301号(新国展对面)
……
展开
——五岳散人
一个会写字的五岳散人,写出的东西,真是乐死个人。不过,千万别信了他去炼丹、辟谷、修道,尤其别去练武做侠客,顺着他的文字走过一遭,笑过就好。
——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