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61777
  • 作      者:
    赵园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对《易堂寻踪》做了校订,补入了一些为原书体例所限而不能纳入的注释。附录中的《易堂三题》,曾作为拙作《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的附录。《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在完成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人了我的世界。对于明清之际,我的兴趣始终在士大夫的处境与命运,包括展开在上述伦理关系、日常情境中的命运。明中叶以后,士人对当代士风之恶浊,批评不遗余力,我由明代及明清之际的士人那里,却常能遭遇极清明纯净之境,赤子般的真挚与热诚。易堂诸子涉世均不够深,应当属于“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的一类,是天性的诗人,尽管不以诗名。我想,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的吧。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易堂故事也如其他故事,有其发端以至尾声;发生于其间的大小事件,波澜迭起,为叙述提供了动力。这故事的“发端”,在易堂人物的叙述中,魏叔子与南昌人彭士望的遇合,最足作为标记。我不知道倘若没有两个人物的一番邂逅,以下的故事还能否演出;可以肯定的是,其精彩性必定要大打折扣。<br>    时在乙酉,甲申北京陷落的次年,地点则在那时宁都的南关。是一个秋日,魏叔子与彭士望,在临河的一处宅第前相遇了。作为易堂的核心人物,这两个人戏剧性的邂逅,在事后的叙述中,犹如小型的创世神话,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br>    三十年后,彭士望还记得,那年六月,他携家眷由南昌避地南下,只身三次到宁都,却为人所骗,正在彷徨,一个少年来到了面前,那少年“颀然清癯,角巾蓝毂衣”,说自己是魏凝叔,“慕君久,幸过一言”。就此“携持入小东园,语不可断”。甚至当自己洗浴时,魏叔子也站在水盆边说个不停。“比夜漏下三十刻,予日:‘定矣,吾决携家就子矣。’……”(《魏叔子五十一序》,《树庐文钞》卷7)这年叔子二十二岁。<br>    这段遇合在两个当事者事后的追述中,有详略及侧重的不同。魏禧说,彭士望前此已经由别人那里得知了叔子,既与叔子“立谈定交”,就决计与林时益携妻子相就。叔子详细记述的,是如下场面:那天早上船到的时候,叔子刚起床,听到消息,即“蓬头垢面幞被走砂碛相见,慷慨谈论”,每谈到佳处,彭氏就摊开两手向同来的林时益说:“何如?”(《彭躬庵七十序》,《魏叔子文集》卷11)两段记述,在时间上前后衔接,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叙述同一过程时,他们不但截取的片段不同,且相互写照,写自己记忆中的对方,写各自印象最深的细节。
展开
目录
南昌-赣州<br>宁都<br>宁都·翠微峰(一)<br>宁都·翠微峰(二)<br>宁都·冠石<br>南丰-星子<br>附录一  《翠微峰记》(魏禧)<br>《翠微峰易堂记》节录(彭士望)<br><br>附录二  《走过赣南》<br>《易堂寻踪》后记<br><br>附录三  易堂三题<br>征引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