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br> 一、问题缘起<br> 二、学术史回顾<br> 三、知县社会史研究<br> 四、思路、方法、史料与概念<br> 上篇 幕友时期乡村治理思想<br> 第一章 清初台湾乡村社会<br> 第一节 海岛乡村概貌<br> 一、中西文化影响下的海岛乡村<br> 二、海岛乡村风情<br> 第二节 乡村社会管理<br> 一、清朝对海岛乡村的管理<br> 二、清初台湾知县的出身与任期<br> 第二章 蓝鼎元乡村治理思想述略<br> 第一节 乡村治理思想的产生<br> 一、思想渊源<br> 二、可能性条件<br> 三、历史的机缘<br> 第二节 乡村治理思想的内涵<br> 一、台湾地区乡村治理的具体主张<br> 二、一般性指导意义的乡村治理思想<br> 三、乡村治世观<br> 四、新思想的萌发<br> 第三节 乡村治理思想的影响及原因<br> 一、现实影响<br> 二、原因所在<br> 第三章 蓝鼎元乡治思想的贡献与不足<br> 第一节 传统乡治理论的总结与发展<br> 一、传统乡村治理思想述略<br> 二、传统乡治理论的总结与发展<br> 第二节 乡村治理思想的历史缺陷<br> 一、乡治思想体系中民治思想的不足<br> 二、乡村治世思想的缺陷<br> 下篇 知县时期乡村治理实践<br> 第一章 清初潮普地区乡村社会<br> 第一节 “海国”社会及县官缺考<br> 一、“海国”社会<br> 二、潮阳、普宁两县县官缺考<br> 第二节乡村社会管理<br> 一、县级宏观管理<br> 二、巡检司署与专区管理<br> ……<br> 参考文献<br> 附录一 蓝鼎元年表<br> 附录二 蓝鼎元世系表<br> 附录三 记载蓝鼎元的主李史籍<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