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504624
  • 作      者:
    左停,齐顾波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研究生用书)》各章依照教学工作的需要,从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突出问题,包括区域发展差距问题、跨区域合作问题、不同区域发展模式问题、农业产业转移问题、产业集群问题、城镇化问题等。每一章当中,都有一些与有关热点问题相联系的理论背景介绍,之后介绍了在相应理论指导下对这些问题开展的有关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理论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更适合指导学生学习,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的理论背景与研究工具。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区域经济学硕士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有关区域发展专题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政治学意义上的“区域”更多地与国家行政划分重合,往往由一个独立或多个具有从属关系的行政单元组成。社会学意义上的“区域”不局限于行政区划或自然地理差距,而是根据社区内的语言、信仰、民族特征、文化传统等标准进行划分,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聂华林等,2006)。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把区域看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农业圈层理论中勾画了一种典型的抽象的经济区域,即以一个均质平原上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即“孤立国”。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1990)认为“区域”的根本意义在于“一个区域各组成部分中间在特性上存在高度相关性”,“可以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两类.即均质区与结节区,均质区划界的根据是内部一致性;结节区的内部相互关系或共同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功能一体化而不是均质性”,“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因此,胡佛认为“最实用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行政区划的疆界”。此外,一些学者从生产的专业化角度对“区域”进行定义,认为经济区是“具有全国规模专门化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笔者认为,无论以何种视角界定“区域”,都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区域内部某种要素或多种要素组合的相关性,其主要表现为均质性、同类性或联系性;二是区域之间在这种要素或要素组合上表现为差异性、异质性。基于中国的发展现实,某一区域的发展选择往往受宏观政策与微观经济调控所影响,表现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或多个行政区域的组合,符合中国的行政区划的疆界。因此,本书所涉及的“区域”概念基于这一客观事实,主要是指特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主要由一个或多个有相互关系的行政区划组成。
    区域发展把发展的外延由传统的点(如村庄)拓宽到一个面的概念。农村区域指的是城市以外的空间范围,在中国,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村产业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农村工业、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从地域疆界来看,包括城市以外的地区,不仅包括乡村,也包括集镇和一些小城镇。农村区域发展是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与环境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农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域,它覆盖大多数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农村区域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在经济上与城市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条件下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约束下。在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完善,在加入WTO的条件下,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本身整体性的前提下,农村区域发展不能与整个国家和其所在地区的发展割裂开来。农村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环境保护等都是其所在地区以及整个国家协调作用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农村发展强调的是区域的视角,但始终应该关注的是,不管区域多大,农村区域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区域中的人。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中,利益相关群体可能会少些;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利益相关群体更多元化,关系更复杂化。比如在一个较大的流域中,上下游居民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问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有许多农村区域发展问题,有其内部,如区域经济结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问题等;也有外部的,如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问题、区域发展趋同等。因此,在中国研究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概述

第二章 农村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化研究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现有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以八大经济区为划分标准
第五节 个案研究:区域综合发展差异研究--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

第三章 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第一节 经济增长收敛性概念界定
第二节 经济增长差异理论
第三节 现有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
第四节 个案研究A:区域增长收敛研究--以廊坊为例
第五节 案例分析B: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差异--以江苏省为例

第四章 跨区域合作
第一节 跨区域合作理论背景
第二节 跨区域合作发展现状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中国东西扶贫协作
第四节 总结

第五章 区域发展模式多元化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几种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简介
第三节 实证分析:区域发展模式多元化研究--以苏南、温州、珠三角为例
第四节 总结

第六章 跨区域生产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
第一节 劳动力转移
第二节 农业产业转移
第三节 个案研究:中国农业产业化转移--以“东桑西移”工程为例
第四节 实证分析: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第七章 中国城镇化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背景:城镇化的生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第四节 实证分析:撤乡并镇的城镇化效应--以苏北为例
第五节 总结

第八章 农业产业集群化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背景
第三节 农村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个案研究--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集群识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