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纠葛中的官府、绅衿与民众:以清代抗粮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清代,围绕漕粮征派,中央政权、地方州县及民众形成了紧密关联的三方。征派漕粮的指令源于中央政权,任务落实于地方民众,中间的主要执行力量是州县官府,协同力量则是绅衿胥吏。也就是说,在漕粮征收过程中,诸多社会力量均置身其中。然而,驱动各社会力量形成互动的不仅仅是漕粮这种征派形式,还有由此而形成的利益关系,而后者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漕运中众多重大的群发性事件无不由此而生。
一抗粮:利益关系的失衡
漕粮征派将中央政权、地方州县、绅衿及民众连接成了紧密关联的多方。从理论上讲,为完成一年一度的漕运任务,各方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围绕漕粮征派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收支各方应该大体保持平衡,至少不能过度偏离制度的规定。否则,利益关系将出现失衡,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我们常见诸史料的群发性事件甚至社会性运动。
漕运对清代王朝至为重要,时人称“天下之大命所系”。有清一代,“京师民食专资漕运”,所谓“百官禄廪,满汉军民之饔飧,无不仰给充裕”。所以,漕粮乃“天庾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成为有清一代朝野上下的共识。由此不难确定,王朝中央乃漕运的最大受益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