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201165
  • 作      者:
    姚建龙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是“中国犯罪学研究30年综述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4个章节,主要对中国犯罪被害人知识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犯罪被害人基本问题研究、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研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研究、被害人保护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研究、暴力犯罪被害人研究等。该书的出版为我们展示了30年来我国在犯罪学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从而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犯罪学研究30年综述丛书》是中国犯罪学恢复重建走过的30年历程的一种学术总结,也是一份献礼。
展开
精彩书评
    现在和过去,两者都可能存在于将来,而将来则包含在过去之中。<br>    ——T.S.Eliot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这方面,要重视申报和申请致力于阐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的研究。在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征求课题指南意见时,犯罪心理学工作者要努力出谋划策,积极提供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课题题目。在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发布课题指南后,要组织研究力量、认真填写申请材料,积极争取申报和立项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课题,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br>    (四)促进多学科研究的结合<br>    犯罪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应当是努力实现多学科的结合,特别是犯罪心理学要充分吸收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促进和发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br>    在犯罪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中:<br>    首先,要重视与犯罪有关的学科,例如,法律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法律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处在发展之中,但是,其中的一些与犯罪有关的分支学科已有较好的发展,例如,侦查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罪犯心理矫治等,犯罪心理学应当重视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状况,注意吸收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又如,犯罪学、刑法学等学科。犯罪心理学要认真研究这些学科的新发展,将它们加以消化和吸收。同时,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丰富有关犯罪的知识,促进这些学科对于犯罪问题的认识。<br>    其次,要重视心理学其他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发展。<br>    再次,还要重视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对于犯罪现象的认识的深化,有利于犯罪心理学的发展。<br>    最后,还要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促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例如,重视利用计算机化的软件辅助开展犯罪心理学调查研究;重视建立犯罪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数据库,提高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效率。<br>    (五)深化国际学术交流<br>    在未来的犯罪心理学发展中,要更加重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译介等方面的工作,深化犯罪心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br>    就“走出去”而言,中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者在提高外语水平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要更多地到国外参观访问和考察研究,一些有条件的犯罪心理学工作者要到国外去,在犯罪心理学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进修,追踪和了解国际社会犯罪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努力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出去。 <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一、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br>(一)前期阶段<br>(二)复苏阶段<br>(三)繁荣阶段<br>(四)深化阶段<br>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br>(一)课程设置<br>(二)机构建设<br>(三)论著发表<br>(四)学术团体<br>(五)学术交流<br>(六)人才培养<br>(七)应用研究<br>三、中国犯罪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br>(一)机构建设问题<br>(二)研究人员培养<br>(三)理论创新问题<br>(四)研究方法问题<br>(五)学术规范与学风<br>(六)国际学术交流<br>四、中国犯罪心理学发展的展望<br>(一)重视稳定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br>(二)重视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br>(三)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r>(四)促进多学科研究的结合<br>(五)深化国际学术交流<br>(六)普及犯罪心理学知识<br><br>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br>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br>一、犯罪<br>(一)不同见解<br>(二)简要评论<br>二、犯罪人<br>(一)不同见解<br>(二)简要评论<br>三、犯罪心理<br>(一)不同见解<br>(二)简要评论<br>四、犯罪心理学<br>(一)不同见解<br>(二)简要评论<br>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研究<br>一、概说<br>二、不同见解<br>三、简要评论<br>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探讨<br>一、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述<br>(一)关于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及研究的可能性<br>(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br>(三)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br>(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br>二、简要评论<br>(一)主要成就<br>(二)存在的不足<br>第四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研究<br>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原因范畴<br>(一)犯罪心理学研究个体层面的犯罪原因<br>(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有别于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br>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br>(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br>(二)主体内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br>(三)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br>三、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研究<br>(一)内外因素论<br>(二)动力因素论<br>(三)多因素论<br>(四)“聚合效应”论<br>(五)综合动力论<br>(六)综合动因论<br>四、简要评论<br>(一)主要成就<br>(二)未来研究的展望<br>第五节 犯罪人格研究<br>一、犯罪人格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和争论概述<br>(一)人格的含义<br>(二)犯罪人格概念的提出、研究和争论概述<br>二、犯罪人格研究与争论的内容<br>(一)有无“犯罪人格”的争论<br>(二)“犯罪人格”含义的争论<br>(三)“犯罪人格”特征的争论<br>三、简要评价<br>(一)争论的积极意义<br>(二)争论中存在的问题<br>(三)未来研究的思考<br>第六节 犯罪心理结构研究<br>一、犯罪心理结构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和争论概述<br>二、犯罪心理结构研究与争论的内容<br>(一)有无“犯罪心理结构”的争论<br>(二)“犯罪心理结构”含义的争论<br>(三)“犯罪心理结构”成分的争论<br>(四)“犯罪心理结构”模式的争论<br>(五)“犯罪心理结构”适用范围的争论<br>三、简要评价<br>(一)争论的积极意义<br>(二)争论中存在的问题<br>(三)未来研究的思考<br>第七节 犯罪动机研究<br>一、关于犯罪动机的概念的不同观点<br>(一)犯罪动机的定义<br>(二)犯罪动机的分类<br>二、关于犯罪动机的形成的不同观点<br>(一)犯罪动机形成的条件<br>(二)犯罪动机形成模式说与机制说<br>三、关于犯罪动机的功能及其与犯罪目的的关系的不同观点<br>(一)犯罪动机的功能<br>(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br>四、简要述评<br>(一)主要成就<br>(二)未来研究的建议<br>第八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与变化研究<br>一、有关研究的综述<br>(一)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br>(二)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br>(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br>二、简要评论<br>(一)主要成就<br>(二)未来研究的展望<br>第九节 犯罪行为机制研究<br>一、有关犯罪行为机制的不同观点<br>(一)内外化机制<br>(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br>(三)量变质变机制<br>(四)“动机+心理模式”说<br>(五)社会学习机制<br>二、犯罪心理形成过程及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br>(一)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br>(二)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br>……<br>第二章 犯罪类型心理研究<br>第三章 应用犯罪心理学研究<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