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case studies on NGO's participation in Wenchua earthquake relief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5615
  • 作      者:
    朱健刚,王超,胡明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ICS)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社区发展与NGO集体行动。
  王超,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明,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的舞台上,中国的志愿者及其民间公益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登场。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NGO普遍采取联合行动,这种联合行动不但有NGO之间的联合,NGO与志愿者之间的联合,也有NGO与地方政府的合作,NGO与解放军的合作,NGO与企业的合作。责任产生行动,行动孕育合作,“联合行动”及其背后的合作精神,成为整个抗震救灾中最关键的主题词。《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通过20个个案的研究试图说明NGO合作大体存在着五种类型:第一类是NGO主导型合作,第二类是NGO的联盟型合作,第三类是社会企业导向的合作,第四类是以专业为基础的合作,第五类是以志愿精神为基础的合作。而这五种类型都强调NGO的社会责任意识、互惠一共享机制、专业性和创新陛。这些共同特征使得NGO能够把握机会空间,甚至突破机会空间的限制,实现合作,最终推动合作在公益领域主流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强强合作:中国扶贫基金会个案
  案例提要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家于1989年创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1999年以后,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转制,取消事业编制和行政级别,将自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主发展的典型意义的NG0。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打造出一支专业化团队,确立了阳光、透明和志愿精神等价值理念,使得扶贫基金会成为一个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国内首屈一指的NG0。也正因为强大,使得它能够和强势的政府以及实力强大的企业进行多层次、多部门、多方位的立体合作,展现出“强强合作”的巨大优势。本案例在描述这一优势的同时,也将分析产生这一优势的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指出专业运作的合作团队以及强强合作的策略是扶贫基金会得以成功的原因。
  第一节 专业转型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扶贫开发事业的全国性非营利组织,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个“吃皇粮”的政府内部的机构。其实在199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取消了事业单位编制和行政级别,其目的是想把扶贫基金会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相对独立、自主发展的专业基金会。它确立了“一切遵循人类良知和善心的指引”,“像企业家一样的经营谋略和高效管理”,“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理念”,“像工作狂一样的职业追求和奋斗精神”等理念。由此,“专业化”成为扶贫基金会追寻的基本目标,并且它在10年磨砺中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个专业化转型过程体现在如下方面: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NGO主导型合作
第一章 引领合作:南都公益基金会个案
第一节 组织战略:支持民间公益
第二节 救灾行动
第三节 对合作的分析
结语

第二章 强强合作:中国扶贫基金会个案
第一节 专业转型
第二节 全力救灾
第三节 强强合作的能量
结语

第三章 资源优势与“合作伙伴”模式:乐施会个案
第一节 作为专业公益组织的乐施会
第二节 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的行动过程
第三节 资源优势与“合作伙伴”模式
结语

第四章 “本土化”背景下的合作策略:国际小母牛个案
第一节 从走进四川到参与抗震救灾
第二节 国际小母牛参与灾后重建
第三节 行动定位与合作文化:小母牛的救灾重建策略分析
结语

第二部分 NGO联盟型合作
第五章 民间组织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个案
第一节 民间组织联盟的尝试
第二节 合作的延续——“5·12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合作为什么能够得以持续
结语

第六章 聚合的力量——NGO四川地区救灾联合办公室个案
第一节 联合办的缘起
第二节 抗震救灾中的联合办
第三节 从责任意识到力量聚合——对合作行动的分析
结语

第七章 通过合作走向可持续的社区——新家园计划案例
第一节 建设灾后的新家园
第二节 共建社区——外部合作策略分析
第三节 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伙制尝试
结语

第八章 合作的创新:新驼峰联合行动个案
第一节 “新驼峰行动”的缘起
第二节 救灾日程
第三节 合作的机制及创新
结语

第九章 成败不可轻易言说——遵道社会资源协调办公室个案
第一节 遵道镇来了志愿者
第二节 “遵道模式”背后的成功与困境
第三节 成败不可轻易言说——对遵道办案例的分析
结语

第三部分 社会企业导向的合作
第十章 团队凝聚和风险规避:NGO备灾中心个案
第一节 NGO备灾中心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 授人以渔的救灾行动
第三节 分析:团队凝聚和风险规避
结语

第十一章 商业模式的社会合作——茂县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个案
第一节 缘起:沟口乡花椒协会
第二节 地震中的危机与转机: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
第三节 合作分析
结语

第十二章 发展动力与合作之路:绵竹民生合作社个案
第一节 从志愿者突击队到合作社
第二节 合作社的合作之路
第三节 “合作之路”如何继续?
结语

第四部分 以专业为基础的合作
第十三章 以专业为依托,在合作中创新——鹤童老年福利协会案例
第一节 颇具规模的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
第二节 从救援小队到紫竹分院落地
第三节 以专业为依托,在合作中创新——进一步的分析
结语

第十四章 专业社工的合作:广州社工映秀工作站
第一节 工作站的成立
第二节 专业行动的开展
第三节 进一步的分析
结语

第十五章 行业合作的潜能激活: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的“爱心食堂”计划
第一节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与“爱心食堂”的诞生
第二节 “爱心食堂”行动的开展——合作中克服困难
第三节 分析: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结语

第十六章 为目标求合作:自然之友个案
第一节 自然之友参与抗震救灾
第二节 “灾后绿色学校重建”
第三节 分析:偶然与必然的合力
结语

第五部分 以草根志愿精神为基础的合作
第十七章 永不缺席、构建诚信:廖冰兄基金会个案
第一节 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一波三折坎坷救灾路
第二节 救灾行动
第三节 进一步的分析
结语

第十八章 尊重与合作:爱白成都青年同志中心案例
第一节 爱白在抗震救灾中的行动过程
第二节 进一步的分析
结语

第十九章 合作引发转型:野草文化传播中心个案
第一节 “野草”的转折点
第二节 灾后重建的合作路径
第三节 对“野草”转型的分析
结语

第二十章 “震在行动”:梁漱溟乡建中心个案
第一节 “震在行动”——灾区中的梁漱溟乡建中心
第二节 乡建中心的行动过程
第三节 对行动的分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