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地产权变革与社会生态的互动:八十多年来赣南闽西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2237
  • 作      者:
    温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温锐,江西宁都人,先后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1993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前后工作于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理论经济学,经济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土生导师;长期从事近现代中国史与农民问题研究;有关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研究》(中英文版)、《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农村经济之变革》、《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毛泽东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与社会生态的互动——八十多年来赣南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考察》等,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发表《清末民初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民间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是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认识障碍》、《政府主导与农民的互动》等相关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农地产权变革与社会生态的互动:八十多年来赣南闽西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视角与选题界定、赣闽边区与典型个案、文献研究与问题探索、学术前沿与研究价值、核心观点与研究框架、理论与方法、文献资料、典型调查资料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936年秋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为拉拢傅柏翠,特许在古蛟地区保留分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列册批准,确定其产权。傅柏翠在古蛟地区实行一套脱胎于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却又表现为“非共非国”面貌的土地政策,实际仍维持着苏维埃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这一分田制度能够在夹缝中保存下来,坚持到新中国成立,是由于傅柏翠长期成了国民党上层争取、利用的重要对象。尽管逃亡在外及邻乡的地主不断控告,但几任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都想尽办法拉拢他,就连国民党南京政府也拉拢他,并且以特许的方式批准他维持分田制度。以致到后来傅柏翠被称作“闽西社会主义实验区的护持者”,古蛟地区被视为“新桃源”。古蛟地区的分田制度做到“相对的平均,每口大体可以分得2-3亩田地,农民吃饭决无问题”,因而受到古蛟地区群众的欢迎,人民基本上能安居乐业。
  需要说明的是,历经30年代初的国共争战,1934年年底以后,闽西南地区(包括龙岩、永定、上杭、宁洋、漳平等闽西各县)一直处于持续的半军事化状态。1934年年底,中共中央及主力红军离开后,留守中央苏区的4万红军部队,到1935年年初大部分被国军打散。闽西各地余留的小股红军逐渐汇集到闽西南地区,1935年4月,成立了由张鼎丞领导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原名为闽西军政委员会);在张鼎丞的领导下,闽西南各地红军武装一直比较活跃,并创建了小块游击根据地。因此,1934年年底以后,尽管国民政府军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闽西政局,但是在闽西南地区,实际上还处于半军事化状态。很显然,在一个半军事化状态地区,无法进行正常的“地归原主”工作,同时,这也为当地的政治强人继续进行地权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性。傅柏翠的古蛟土地改革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为我们呈现了土地产权改革的另一种类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选题价值与研究思路
一 选题·概念·个案
(一)从农民流动与农民财产权谈起
(二)研究视角与选题界定
(三)赣闽边区与典型个案
二 学术回顾与问题研究
(一)文献研究与问题探索
(二)学术前沿与研究价值
(三)核心观点与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支撑
(一)理论与方法
(二)文献资料
(三)典型调查资料

第二章 边区八十年农地产权变革与制度演进
一 变革基础:传统经济与社会生态
(一) 区位、人口与边区开发
(二)土地农有与产权多元化
(三)租佃制度与永佃权制
(四) 民间金融与实物借贷
(五)社区管理与公共产品
(六)社会生态恶化:战乱与边区商道
二 天翻地覆:苏区革命与土地财产权变革
(一)平田废债与划分阶级
(二)“抽多补少” 与“抽肥补瘦”
(三)反复平分与限制富农
(四) 苏维埃公有与土地农有
(五)查田运动: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六) 战时经济与农民贡献
三 赣闽新政: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另类试验
(一)蒋经国在新赣南建设中的农村改革
(二)傅柏翠的上杭县古蛟土地改革
(三)林诗旦主持的龙岩扶植自耕农改革
四 土改运动:走向“共产”的“农有”策略
(一)地权、债权与阶级政策
(二)平分式土改与瞬间的农地农有
(三)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五 “一大二公”:快速前进的集体化运动
(一)“一大二公”与“先进等级”
(二)步步登高与共产公社
(三)共同劳动与工分口粮制
(四)辉煌中的灾难与农民的抗争
(五)退却策略与量变前进
六 联产承包:从包产到户到使用权长期化
(一)先富后富论与公社思维的分道扬镳
(二)农户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变与不变
(三)统购统销的终止与乡企、民工潮
(四) 民间借贷的复苏与农民地下金融
(五) 自然生态危机与林权改革
(六)政府征地与官、商、民矛盾

第三章 跌宕的农地产权改革与边区经济发展之困
一 褊狭认识:传统经济制度与阶级革命视野
(一)农地租佃制度属性封建剥削化
(二)拔高的地权集中度:村社公田、永佃权及其他
(三)高估的地富剥削率:地租率与高利贷
(四) 忽视的农民兼业:战乱与阻塞的商道
二 公私之争:难以“终结”的地权革命
……
第四章 农地产权虚位对边区发展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农地产权制度重构与农民财产权益保障
结束语:解放农民:从保护“小”与“私”做起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