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09995
  • 作      者:
    周振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振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理论与产业政策研究,著有《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产业结构优化论》、《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等专著,主编《中国经济分析》系列、“上海经济发展丛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报告·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与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当今世界体系中的全球城市、重要前提:以国家战略展开全球城市建设、首要问题:明确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路径选择:探索合适有效的发展模式、必然趋势:构建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基础、空间调整:向多中心城市模式转变、发展路径:寓于全球城市区域合作、地方行动:坚持转型与创新等。
展开
精彩书摘
  (3)全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向多中心城市模式转变
  作为全球城市,适应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要求更为迫切。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城市更加直接面对和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新突破,新兴服务部门逐渐取代传统工业而成为支柱产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球网络体系形成等变动因素的影响,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其处于网络主要节点的特定功能内在规定了必须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相匹配。
  在全球城市的崛起过程中,其能量的高度集聚势必要转化为强有力的扩散,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形成强大的辐射和影响力,这就要求在空间布局结构上突破行政市域的界限,而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来安排。也就是,全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包括其城市)的联接,不能只是其中心城区与其周边地区(包括城市)直接的单一联结,这不仅要越过广大郊区而客观上受到一定的空间阻割(当然,这可以通过城际交通的改善来加以弥补),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其辐射扩散功能。相反,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则能使全球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多点”连接,即有相当部分的外部直接联接是通过郊区的中心点来实现的,进而与中心城形成间接联结。
  因此,这就要求中心城的功能向城市郊区拓展,不能采取蔓延式扩散,在郊区形成大范围的平面式集聚,而是向郊区的若干节点集中,形成有重点的立体式集聚。这样,中心城与郊区不再是简单的“核心——外围”的关系,而是“核心——次核心”的关系,即中心城与郊区若干新城的“点射状网络”的布局结构。这种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局部与整体协调、分工与整合相统一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扩展了原有的城市空间,可以根据地缘特点将城市整体功能分解为相互联系的不同局部的组团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可以使高度集中的城市功能进行分区设置,形成明显的分区特色,同时也不影响各分区对城市各种功能的共享,实现城市功能在大空间上的重新整合,由此形成大空间范围内多元功能相互组合的现代化城市。
  ……
展开
目录
总论 当今世界体系中的全球城市
1 城市: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的重要单元
2 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基本节点
3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全球网络次节点

第一部分 重要前提:以国家战略展开全球城市建设
1 世界经济中心东移及亚洲地区争夺
2 全球城市建设是国家战略体现

第二部分 首要问题:明确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
1 战略目标:成为主要网络节点
2 核心任务:打造全球网络平台

第三部分 路径选择:探索合适有效的发展模式
1 特定约束:卷入性、中转性、分散化
2 全球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四部分 必然趋势:构建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基础
1 产业基础转换是必然趋势
2 把握服务经济发展条件及其问题:为产业转换奠定基础
3 制定产业发展导向及其方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

第五部分 空间调整:向多中心城市模式转变
1 从单核心到多中心:调整空间结构,实施功能分解
2 建设郊区新城:拓展城市容量
3 调整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功能

第六部分 发展路径:寓于全球城市区域合作
1 基础:全球城市建设与全球城市区域共生
2 前提: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第七部分 地方行动:坚持转型与创新
1 转型发展: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 考量标准:新视角、新维度
3 创新驱动:全球城市建设之灵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