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9725
  • 作      者:
    詹成付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吸收了试行十年的成功经验,完善了“四个民主”的基本规则。在民主选举上,特别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对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直接提名、差额选举、秘密写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罢免都作了规定;在民主决策上,确立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合法地位;在民主管理上,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在民主监督上,突出强调和规范了村务公开制度。修订后的法律内容更丰富、程序更具体、保障更有力,成为一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指导村民自治跨人新世纪的重要法律。它的实施给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村民自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br>    这一时期,国家对农村的宏观政策导向和村民自治所依存的宏观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废除农业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村级组织运转费用,影响了国家、农民和村级组织的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村庄形态发生变化,乡镇合并、村组撤并、“村改居”和土地征占大量发生等。这些变革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施和村庄治理效果。从后果看,有机遇也有挑战,如自治范围或者变大也可能变小;自治事务或者变多也可能变少;选举竞争性或者增强了也可能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变得更为重要但实施起来也更难。种种变化使村民自治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增加了领导、组织、参与的难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的起源和发展<br>第一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权建设<br>一、乡制的历史沿革<br>二、乡制的历史发展<br>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层政权建设<br>一、土地革命时期的乡镇政权<br>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基层政权<br>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基层政权<br>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层政权建设<br>一、1949年-1957年的乡镇政权<br>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乡镇政权<br>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基层政权建设<br>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政权<br>二、乡镇机构改革时期的乡镇政权<br><br>第二章 乡镇政权建设<br>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br>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br>二、乡镇人大和乡镇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br>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准备<br>四、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r>五、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br>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r>七、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br>八、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br>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br>一、乡镇人民政府的产生<br>二、乡镇人民政府的性质<br>三、乡镇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br>四、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br>五、乡镇党委的性质和职能<br>第三节 民族乡政权<br>一、民族乡的建立和发展<br>二、民族乡建立的基本原则<br>三、民族乡的特点<br>四、民族乡政权<br>五、民族乡的作用<br><br>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建设<br>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和设立<br>一、村民委员会概述<br>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过程<br>三、村民委员会的设立<br>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br>一、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含义、意义<br>二、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br>三、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br>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br>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br>二、村民委员会<br>三、村民委员会下属各委员会、村民小组<br>附录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的情况<br>附录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情况<br>附录三: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投票程序实例<br><br>第四章 村民自治<br>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br>一、村民自治的萌芽时期(1980年-1988年)<br>二、村民自治的试验时期(1988年-1998年)<br>三、村民自治的普及时期(1998年至今)<br>第二节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br>一、村民与村民自治<br>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br>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br>第三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创新<br>一、“海选”创新<br>二、“两票制”创新<br>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创新<br>四、村民民主恳谈制度创新<br>五、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br>六、村级“一制三化”制度创新<br>七、村级财务管理“五牙子章”制度创新<br>第四节 村民自治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br>一、村民自治的主要特点<br>二、村民自治的基本经验<br><br>第五章 城市街道工作<br>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1949年-1979年)<br>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街道体制的探索<br>二、街道办事处的法定化<br>三、城市人民公社运动<br>四、“文革”时期<br>五、对改革开放前30年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的分析<br>六、街道办事处基本特点<br>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30年历程回顾(1979年-2008年)<br>一、街道办事处改革的必然性分析<br>二、第一轮改革:“两级政府,三级管理<br>三、第二轮改革:“街道社区化<br>第三节 街道体制变革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br>一、城市街道体制变革目标价值取向<br>二、街道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br>三、街道体制改革创新的保障措施<br><br>第六章 居民委员会建设<br>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br>一、居民委员会的创立<br>二、居民委员会的发展<br>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br>一、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起源与发展<br>二、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意义<br>三、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法律制度保障<br>四、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表现形式<br>五、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特点<br>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建设<br>一、关于居民委员会的建立<br>二、关于居民委员会的任务<br>三、关于居民委员会的规模<br>四、关于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府和所在地单位的关系<br>五、关于与居民委员会有关的资金问题<br>第四节 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br>一、关于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领导、指导和主持<br>二、关于选民资格的确认<br>三、关于候选人的条件、提名和确定方式<br>四、选举方式和形式的选择<br>五、等额、差额与差额的幅度<br>六、选举有效条件和当选条件<br>七、辞职、撤换和补选<br>第七章 城市社区建设<br>第八章 农村社区建设<br>附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