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浪:翻江倒海吐故纳新(1978.12—1992.9)
第一章 第一浪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二、“导火索”由“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燃
三、思想基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二)大讨论转败为胜
四、关键举措:变讨论经济工作会议为拨乱反正会议
(一)会议转变了方向
(二)一边讨论一边行动
(三)邓小平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
五、兴起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第二章 第一浪的拍打
一、平反冤假错案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一)为刘少奇平反
(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
二、设立经济特区
(一)逃港事件引发的思考
(二)深圳特区的提出和成长
(三)设立五个经济特区的决策经过
(四)从“租界”之嫌到“洋浦风波”之争
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拉开帷幕: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二)“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对话
(三)中央的第一个“一号文件”
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与干部人事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四项重大改革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政府机构的两次改革
五、改革文化体制与开展文化市场化建设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酝酿和展开
(二)开展文化市场化建设
六、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与发展
七、中关、中苏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正式建交和邓小平的三次谈判
(二)中苏关系正常化
八、百万大裁军与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一)百万大裁军
(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九、实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
(一)浦东的开发、开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付诸实施
(二)浦东的开发、开放方案由国务院和上海共同制定
(三)浦东的开发、开放从项目启动到全面展开的大跨越
第三章 第一浪的航标
一、改革开放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出台
(二)一个目标两步走,两个文明一起抓
(三)一条贯穿改革开放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改革开放的“方向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任务和方针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折点”:我国第一份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形成
(一)深层根基:经济调整的高层决策
(二)理论博弈:“笼子与鸟”
(三)第一份改革总体规划及相关方案形成的前前后后
四、解读第一次浪潮主浪: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定
第二浪:波涛曲折奋进创新(1992.10—2002.10)
第四章 第二浪的兴起
一、客观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二、“导火索”由关广梅的实践与“皇甫平”的言论引发
(一)关广梅:姓“社”还是姓“资”的实践
(二)皇甫平:参与姓“资”姓“社”之争
三、思想理论基础:开展“社”与“资”问题大辩论
(一)1990年,“社”与“资”的大辩论正式交锋
(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把“社”与“资”大辩论推向新高潮
(三)江泽民为“公”、“私”定论
四、关键性举措:邓小平南方谈话
(一)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谈话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要点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代内涵
五、兴起的标志:党的十四大召开
(一)党的十四大召开的背景、意义、任务
(二)三项重大决策全面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浪潮
第五章 第二浪的拍打
一、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一)历史起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发生的?
(二)演变进程: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推进的?
(三)最后冲刺: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出台与形成的?
二、金融、财税、外贸、外汇的体制改革与发展
(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二)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三)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三、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二)“科教兴国”政策走过的路程
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兴起与发展
五、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一)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六、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香港回归祖国
(二)澳门回归祖国
七、兴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
(一)三峡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坝工程
(二)三峡工程:四代伟人参与的工程
(三)三峡工程的四十年之争
八、新世纪元年拉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帷幕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二)2000年西部大开发拉开战幕
九、百年梦想,十年申奥:北京取得奥运会主办权
(一)中国与奥运的百年不解之缘
(二)十年申奥路漫漫
十、十五年谈判和五位谈判代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一)十五年谈判
(二)五位谈判代表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化发展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二)文化产业化的探索与发展
十二、“铁腕”反腐:严惩重大贪官和查处特大案件
(一)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陈希同腐败落网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收受巨贿被判死刑
(三)胡长清:从副省长到被判死刑
(四)查处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
(五)反腐倡廉的新特征与新力度
十三、关注医疗、住房、社保、义务教育等民生问题的改革
(一)中国医疗的改革
(二)中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四)中国义务教育的改革
十四、重视分配制度、劳动就业、扶贫开发等社会工程的改革
(一)分配制度的改革
(二)劳动就业的改革
(三)扶贫开发的改革
第六章 第二浪的航标
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定和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定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改革开放的“护身符”:依法治国的提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践行
(一)邓小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奠基人
(二)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者
(三)胡锦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推进者
(四)治国方略:从重视“法制”到重视“法治”
四、解读第二次浪潮主浪: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
(一)南方谈话与邓小平理论
(二)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背景
第三浪:迎浪搏击与时俱进(2002.11—2008.12)
第七章 第三浪的兴起
一、现实背景: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状况
(二)第二次浪潮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四个方面的“落差”和“滞后”
二、“导火索”由“李昌平给总理的信”与“孙志刚事件”引发
(一)李昌平关于“三农”问题给朱总理的一封信
(二_)“孙志刚事件”
三、思想基础:“市场化改革方向对不对”大争论
(一)争论的起因和发展
(二)争论推向高潮,中央一锤定音
四、关键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施行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体现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要求
五、兴起的标志——党的十六大召开
(一)十六大的召开
(二)十六大报告的诞生
(三)报告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第八章 第三浪的拍打
一、抗击非典,真情显现
(一)非典病毒肆虐袭击
(二)中国政府的面对
(三)抗非典,见真情
(四)团结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二、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前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三)十七大重申“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三、“两个反哺”吹响解决“三农”问题进军号
(一)“两个反哺”吹响解决“三农”问题的进军号
(二)根本改善民生问题
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推进和深化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涵与提出
(二)十六大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三)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一)“国九条”颁布的背景和内容
(二)资本市场发展与“国九条”颁布的意义和实质
(三)来自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报告
六、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二)改革的内容和经过
(三)股改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变化
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一)试点启动的背景和经过
(二)试点启动的内容和意义
(三)股改操盘手尚福林侧记
八、废止农业税条例
(一)农业税的由来及废止的意义
(二)废止农业税条例实录
九、《物权法》出台
(一)悄然发轫,高调出场
(二)出师不利
(三)艰难博弈
(四)制定《物权法》是国之大福、民之大福
(五)契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精神
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出台
(一)“老问题”求新解
(二)新思路新战略
(三)老基地“新东北”
十一、“中部崛起”战略助推中国复兴之梦
(一)“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
(二)“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
(三)“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
(四)中部六省的战略构想
(五)“中部崛起”要坚持六个结合
(六)“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十二、科学发展奏响时代最强音
(一)十七大的召开和报告
(二)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三)趣说十七大
(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最强音
十三、从“神一”到“神七”:太空大梦步步圆
(一)“神舟”:中国人的飞天梦
(二)“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的各种参数比较
十四、青藏铁路: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一)最高最长最壮观
(二)“两下三上”反复多
(三)“天路”开通成佳话
十五、“嫦娥”奔月:飞天好梦一朝圆
(一)飞天的故事
(二)好梦已成真
(三)千年梦正圆
十六、新一轮综合改革:设立四个“新特区”
(一)四个“新特区”的特点与格局
(二)设立上海浦东新区
(三)设立天津滨海新区
(四)设立成渝改革试验区
(五)设立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
十七、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一)前两次浪潮中的政府机构改革
(二)第三次浪潮中的政府机构改革
十八、宏观调控:优化抑制通货膨胀
(一)前两次浪潮中的四次宏观调控
(二)第三次浪潮中的两次宏观调控
十九、民生问题:政策体系走向的风向标
(一)深化医疗制度改革
(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三)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四)深化义务教育改革
(五)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
二十、社会工程:中国深化改革的内核
(一)邓小平未了的心愿
(二)劳动就业的改革与深化
(三)扶贫开发的改革与深化
二十一、和平外交:中日关系回暖和中非关系新格局
(一)2006年~2007年:中日关系回暖
(二)2006年~2007年:中非友好关系新格局
二十二、科技创新: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竞争力升华
(一)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之路
(二)三次大会、三个主题、三次飞跃
(三)第三浪中的科技创新与科技丰收
二十三、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关于文化事业
(二)关于文化产业
(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
(四)几个不能忘怀的文化事件
二十四、汶川地震:人性光辉大闪烁
(一)5?12:汶川震动全球
(二)灾情就是命令,全国紧急行动
(三)慈善捐款在行动
(四)灾难中闪烁人性光辉
(五)党旗在灾区高高飘扬
二十五、无与伦比:北京奥运会创造奥运史上百年辉煌
(一)光辉的使命,精心的准备
(二)全新的开幕,高度的评价
(三)完美闭幕:“真正的无与伦比!”
(四)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五)奥运精神的中国文化因素
第九章 第三浪的航标
一、改革开放的“新号角”: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二)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三)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
二、改革护航“新里程”:四次修改宪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法修改经历
(二)宪法修正案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飞跃”:《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
(一)于无声处听惊雷:《决定》起草背景
(二)《决定》出台的作用和意义
(三)与时俱进展宏图:《决定》重刷“三新”
四、城乡一体化“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推进
(一)温铁军详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二)胡锦涛温家宝亲临200名省部高干研讨(究)班诠释新农村建设
五、社会文明的“新突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经过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提上中央议事日程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诞生
(四)《决定》描绘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
六、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诞生与展望
(一)紧扣时代脉搏,确定报告主题
(二)一面伟大旗帜,一个思想体系,一个宏伟目标,一套战略部署
七、解读第三次浪潮主浪: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创新改革的领统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主题与应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重大转变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改革
尾声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一、中央十个“一号文件”开启划时代变革
(一)十个“一号文件”的时间、概况和重要意义
(二)两个三中全会,一根农民红线
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
(二)探索、实践、突破
后记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浪潮全实录》力求以翔实的资料和流畅的文笔,通过对30年中重大事件的聚焦和扫描,一幅幅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全景画卷,向广大读者重现那一幕幕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和历史场面,使我们得以重温当代中国的沧桑巨变以及中华民族30年的奋斗历程。
是什么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如此激昂的改革热情与活力?是哪些航标指引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是哪些人物高瞻远瞩地为之探索和指明了成功的前进道路?是哪些瞬间力挽狂澜地改变了历史的关键节点?是哪些事件、哪些思想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推动力量?是哪些抉择、哪些举措使中华民族在短暂的30年里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