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徐庶在刘备处当军师,时间也足足一年有余。但其间徐庶没有一次来拜访近在咫尺的诸葛亮,甚至在刘备面前连提也不提;而只是到了徐庶不得不离开有知遇之恩的刘备时,才不得已在矛盾中“回马荐诸葛”,以此报答刘备。而其间,诸葛亮不去拜见徐庶自可理解,因为自己还在躬耕的困厄中,却去拜见已初步出人头地的徐庶,这自然是诸葛亮不愿意的。而徐庶在不得已之间,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确实有作顺水人情的意味。当然,意欲助贤主谋天下的诸葛亮并不会刻意在意这些,但却给诸葛亮因其他说不出口的理由而故作生气,提供了理由。
诸葛亮心底下说不出口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水镜先生司马徽后来得知徐庶是因其母的来信急急离去,立即意识到“此中曹操之计矣”,并言凭徐母为人是断不会写此信的,并预言徐母因此会怨恨徐庶辜负自己一番为母之心,而必死无疑。后来的事实果真如此。既然司马徽能预测到徐母来信是封假信,那么作为徐庶密友,且才华可比管仲、乐毅、姜子牙、张良的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这是假信,徐庶是中计而辞军师,是无奈地让位于自己的吗?
可以说,诸葛亮一听徐庶的来意,就已经什么都明白了。但他那一瞬间也同时明白,自己命运的转折也取决于这一瞬间的表现:如果拘于常理常情,他必然要留徐庶下来吃顿便饭,但他也知道他心稍微一软,就可能会脱口将徐庶是中计而行的真情道出,那么徐庶就会恍然大悟,而回到刘备身边;而为自己的命运与抱负考虑,他最好的表现就是故作清高,表达自己不愿意做牺牲品,且在故作生气中“拂袖而人”,置徐庶于尴尬之地。
诸葛亮的这一“故作生气”,掩饰了自己即将获得人生重大转机的喜悦,掩饰了自己将占据好友工作岗位的尴尬,也掩饰了自己已经洞察到徐庶是中计而行,且陷徐母于死地的不仁之举。——这就是他隐藏个人动机的全部秘密!
……
展开
——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