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六十年中国大变革:1949-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5780
  • 作      者:
    赵海均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六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标志性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走向统一,民族得解放,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海均,工商管理硕士,在经贸学院、大型企业集团任职20余载。曾研读于世界著名的美国沃顿商学院,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务院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2000年以来连续出版了多本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专著。    专著:《30年:1978-2008年中国大陆改革的个人观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5,《经济中国》朝华出版社2005.1,《中国经济沉思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ST中国》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再解中国经济之谜》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8,《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加减法,我们的目的是把那些逐渐被有意或无意淡忘的、被驱逐到历史记忆深处和社会生活深处的历史情节打捞出来;或者是把这些情节连接成一个时代、一个历史阶段的片段,向您轻松展现历史的来龙去脉!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卷
    第一章  历史的遗憾
    1.1  抗战胜利后的建国要求
    1949年1月6日~8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一月会议,讨论解放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政治局会议决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此时,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已经没有悬念。我们的回顾试想就此开始。但是,为了更清楚的展现历史的来龙去脉,我们还是先把历史的长镜头回放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
    国家政权问题一向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党派斗争的中心问题。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社会各界都在考虑战后国家的未来与重建。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文章《论联合政府》,提出: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1945年8月13日,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重要讲演。在深刻地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的基本形势后,毛泽东指出:“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在此之前的1945年7月,黄炎培从延安返会四川组织政团。在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的共同筹备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政纲、宣言、章程和组织原则,选举了理事和监事。会后组成了办事机构,并创刊《平民》周刊。这是以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政治党派,其基本主张是,对美苏采取平衡政策,对国共采取调和态度,要求政治民主,经济和思想自由。他们宣称,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政治上和平奋斗的典型”。
    ……
展开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历史的遗憾
1.1  抗战胜利后的建国要求
1.2  中共的建国方针与建国程序设计
1.3  1946年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1.4  全面内战爆发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1.5  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
1.6  毛泽东对建国程序的设想
第二章  新中国建国计划和程序设计
2.1  新中国建国计划的重大改变
2.2  米高扬秘访西柏坡
2.3  七届二中全会与“两个务必”
2.4  毛泽东说进京“赶考”
2.5  刘少奇秘访苏联取经
2.6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章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3.3  国旗是如何升起来的
3.4  1949年10月21日:政务院成立
第四章  恢复经济与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4.1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4.2  建国初期大行政区建立
4.3  没收官僚资本
4.4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第五章  发展经济与统一货币
5.1  建国前中国的货币状况
5.2  董必武与中国人民银行
5.3  人民币制度的诞生
5.4  货币统一与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第六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四大运动”
6.1  土地改革运动与“划分阶级成分”
6.2  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战争
6.3  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6.4  “打老虎”与“三反”、“五反”运动
第七章  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运动
7.1  震动全国的文化事件——批判电影《武训传》
7.2  建国后改造农民的批评教育运动
7.3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7.4 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
第八章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8.1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8.2  “156项”援建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发展
8.3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三大改造
8.4  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社会主义
8.5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反冒进
第九章  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及重大举措
9.1  建国后国家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及演变
9.2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建立
9.3  “一五”时期投资与计划体制的确立
9.4  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的演变
9.5  历史的记忆:“中国第一票”与票证的兴起
9.6  历史的档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章  1957年:中国历史激荡的前夕
10.1  经济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10.2  “双百”方针与反右斗争
10.3  全国农村两条道路的大辩论
第十一章  “三面红旗”出台的前前后后
11.1  总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1.2  “大跃进”运动是如何兴起来的
11.3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1.4  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制度
11.5  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
  11.6  在历史的记忆里
第十二章  中国历史在1959年的转折
12.1  毛泽东与第二次郑州会议
12.2  关于人民公社的若干问题
12.3  毛泽东为什么力辞国家主席
12.4  “庐山会议”是是非非
12.5  历史的档案(1959年)
第十三章  “三年经济困难”,天灾还是“人祸”
13.1  “三年自然灾害”的计量考察
13.2  “共产风”与“信阳事件”
13.3  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
第十四章  1961年:中央发布条例最多的一年
14.1  国民经济转入调整阶段
14.2  《农业六十条》及其修正案
14.3  《商业四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两个条例出台
14.4  科教文艺工作条例
14.5  邓小平与《工业七十条》
第十五章  “七千人大会”的前前后后
15.1  “七千人大会”的重要议题:粮食问题
15.2  “包产到户”的风波
15.3  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断言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16.1  “四清”运动的起因
16.2  刘少奇与“四清运动”
16.3  全面高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6.4  “四清”运动中的分歧和转折
16.5  历史是一面镜子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
17.1  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17.2  上海“一月革命”与“全面夺权”
17.3  “二月逆流”与刘少奇冤案
17.4  庐山会议与“九一三事件”
17.5  “批林整风”和纠正极“左”思潮
17.6  “批林批孔”运动
17.7  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工作
第十八章  毛泽东与四个现代化
18.1  毛泽东与中国发展道路
18.2  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
18.3  毛泽东与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18.4  在历史的记忆里
上卷结束语:中国需要文化现代化
下卷
参考资料与文献
附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