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义与问题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41571
  • 作      者:
    李占才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主义与问题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强有力地领导、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同时不断地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发掘和提升广大民众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成果,从而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占才,男,安徽省利辛县人。<br>    1982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安徽省宿州师专、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同济大学任教。现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br>    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苏州市科技拔尖人才。并获同济大学名师、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等奖项。<br>    学术研究涉猎的领域主要有:中国现当代通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中国铁路史、铁路与中国近世文明,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等。出版著作(包括独著、主编、合著)20部。发表论文8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主义与问题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为了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从历史、民族、现实等多重角度进行分析,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土壤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等等。<br>    《主义与问题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国民革命军中军官将领们大都利用革命口号,对部属灌输愚忠思想,进行绝对服从的教育。在这方面,蒋介石算得上佼佼者。他几乎每次对士兵训话,都离不了“绝对服从”之类的口头禅,有时讲得还很巧妙。他曾堂而皇之地号召:“如果长官是服从三民主义的长官,则兵士对于长官,便应绝对服从。”“如果违反三民主义……我们当然不能听他的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他……此种举动不是造反,是为主义的障碍而战。”但紧接着又强调:“上官是相信三民主义最笃的,所以断定上官一定不叛乱,由此部下对于上官就发信仰心。”说来说去,还是要士兵相信长官,绝对服从长官。国民革命军的军官将领,无论新任职的还是旧有的军官,自从他“投靠”革命那天起,就尝到了“革命口号”的甜头,都高喊三民主义的革命口号,起劲地表白自己是忠于孙中山的,是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知识水平较低,本来就分不清真假三民主义者的士兵,再经长官经常性地灌些“迷魂汤”,哪里还会怀疑长官呢?<br>    蒋介石不仅利用革命辞句向部下灌输“服从思想”,更多的是露骨地赤裸裸地号召部下无条件的服从。并为此左一个戒令,右一个律条,一顶一顶地往部下头上戴紧箍帽。《连坐法》之类的东西,全是蒋的“发明”。在他不厌其烦的“精神讲话”里,反复强调:“本校就是以校长为领袖,大家就应该服从校长的命令。”“无论什么事,我们只可听领袖的指挥。”“即使计划弄错了,只要大家同心同德照着错的做去,所谓将错就错也可以打胜仗的。所以我只要大家没有猜忌,没有二心。”蒋介石还尤其注意树立自己的独尊威望,大搞个人崇拜。早在他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初,就兼任着长州要塞司令,他住在要塞司令部里,炮台前高竖大红旗,上书斗大的“蒋”字。他去相距一里之遥的军校上班,也总是警卫森严,身披拿破伦式的斗篷,前有副官开道,后跟四名武装整齐的护兵,活像戏台上大将出征的气派。官兵、学生路上遇见他如不敬礼,必追究处分。他以此来显示威风,震嚇部下。孙中山逝世后,随着蒋职位的不断升高,他就更加“唯我独尊”。这种作风,对部下影响极坏。长官们人人都吹嘘自己,加紧对部下的奴性教育,使部属俯首贴耳。 <br>    ……
展开
目录
总序<br>前言<br>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土壤解析<br>1.1 大革命后期国民革命军“兵随将叛”剖析<br>1.2 试析五四时期美国对华影响<br>1.3 近代实业家荣氏兄弟经营之道析<br>1.4 试析抗战时期蒋介石的统兵方略<br>1.5 铁路与中国近世文明研究(4篇系列论文)<br><br>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管窥<br>2.1 五四时期的《星期评论》<br>2.2 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br>2.3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人口观<br><br>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探微<br>3.1 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革命性质的再认识<br>3.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的基本思想<br>3.3 试析共产党人早期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br>3.4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时代的抉择<br>3.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br>3.6 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包产到户”问题论争<br>3.7 试析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过频过急的负面效应<br><br>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析<br>4.1 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若干思考<br>4.2 试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br>4.3 试析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思想<br>4.4 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发展战略的构想<br>4.5 论陈云建国前后经济思想的历史启迪<br>4.6 试析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及对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br>4.7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财经金融思想<br>4.8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调整工商业的思想<br>4.9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劳动就业观<br><br>5 民众思潮及其社会变革因应心态研究<br>5.1 试析建国初期社会经济思潮<br>5.2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的社会思潮及民众因应心态<br>5.3 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社会经济思潮<br>5.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思潮<br><br>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br>6.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的一些思考<br>6.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若干思考<br>6.3 关于减轻农民负担与裁撤乡镇政府的一些思考<br>6.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本<br><br>7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br>7.1 和谐育人,德育才有效<br>7.2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一些体会<br>7.3 传统文化与道德素养<br>7.4 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