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9次崛起:大变局下的历史忧思与时代强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6321
  • 作      者:
    白海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反思大历史,积蓄大智慧;探索新路径,谏言新未来。
  【大变局下的历史忧思与时代强音】
  勘破千年崛起之迷思重布当下中国大棋局
  《大国崛起》中国篇
  建立“中国模式”,履行大国责任;参与改造世界,以“北共识” 取代“华盛顿共识”
  ■中国的第九次崛起,不但是兴盛,而且是一种扩张,目的就是要做不同于美国的领导者:美国以训斥、制裁乃至导弹做手段,而我们以自己的榜样来领导。
  ■“美国模式”正在伊拉克沙漠里垂死挣扎,而“中国模式”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着世界,它是否会成为未来大国构建的魅力榜样?
  ■崛起是一次永无止境的长征。阻止我们的有两个敌人:一个是自身的衰落因子,一个是西方阴谋家。
  ■中国历代王朝的衰落都死于“自杀”而非“他杀”:盛极而衰,自毁长城。所以,第九次崛起前的手术应从内部做起。
  ■参与全球博弈游戏,我们不做“抄袭生”——照搬老祖宗,照抄洋鬼子,应彻底打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宿命怪圈。
  ■西方人无耻,西方的法律更无耻。种种事实证明西方文明已经没落。中国需要建立大目标——构建超越西方文明的新文化体系。
  ■网络战、信息战、情报战……手段琳琅满目,多不胜数。虎视眈眈的美国已经发起了对我们的全面“密战”,国人岂能坐以待毙?
  ■大机遇中藏着大危机,时势决定中国到了“该出手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巨人,我们需要更强烈的尚武精神。
  你要想有朝一日自己制定规则,那就要首先遵守别人强加给你的游戏规则,这是真理。用持剑经商来对付持剑经商,也就是要以剑对剑、以商对商。
展开
作者简介
  白海军,自由撰稿人,出版有(2049,相信中国》、《月球时代大挑战—大国崛起新契机》、《海盗帝国》、《海上大征服》等多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文明亘古流传5000年,只有潮起潮落,从没断过烟火。中国是唯一拥有八次崛起史的大国,它的第九次崛起就在我们眼前。历史的马蹄声仍在向前奔袭,它的悲壮在于:在死亡的边缘崛起,在崛起的巅峰死亡。我们在剖析大国衰败的时候,往往把病灶归咎于“他杀”,而不是“自杀”。汤因比说:“外部敌人的最大作用,只能是在一个社会自杀还没有断气的时候给它最后一击。”
  几次衰败的民族基因何在?西方阴谋家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第9次崛起:大变局下的历史忧思与时代强音》以纵向视角,审视中国历史的前八次崛起,一边解说朝代兴亡周期,一边反思衰败和愚昧,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大胆展望中国未来的大目标和大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园。国家也一样,首先得有一方土地,中国就有这么一个传统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范畴就是大海、高山、沙漠环绕的一个广大区域,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北面是戈壁和草原,南面是云贵高原,就是这么一个范围。而有的家园是开放的,有的家园则是封闭的,就像伽利略设想的船一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这个范围里,从文明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始终就是中国人自己和自己在玩。这里有一个“中国本部”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所属土地,这是中国的发源地。其实很多国家也都有“本部”,如俄罗斯的本部就是莫斯科大公国,英国的本部是英格兰,美国的本部是十三州,德国的本部是普鲁士。在这个“本部”之外很多国家都会扩展.这和侵略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历史的扩展——有的国家的扩展史中充满了血腥和侵略,比如美国和俄罗斯;有的国家的扩展则是历史自然的延伸,比如中国。
  古代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原,但这已经是第二次扩展之后的中国。中国最初的本部只有黄河中下游的一块土地,面积也就大约三四万平方公里,经过夏商两代lOoo多年的缓慢扩展,到了周朝建立之时已经东到大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后来的长城一带、南到广东广西,也就是大体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地域。
  首先从地理人手,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根本生存环境,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又决定了中国会有些什么样的文明。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也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不过这三者还有分歧。孟德斯鸠用启蒙思想的原始办法分析说,地理环境先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然后再通过性格气质决定了这群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黑格尔是先按照地理类型分为三个地理环境,即高原草原、大平原、海岸地带,不同地带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黑格尔比孟德斯鸠想得要多、要深;而马克思,就是把地理环境当做一个人类生活的要素了。我还是对黑格尔的说法比较赞同,中国有句话叫做“因地制宜”。首先就有一个地理条件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你要发展,就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比如,长城以北是传统的游牧部落地域,你偏要在这地方发展农耕文明,那根本不可能;长城以南是传统的农耕地区,你偏要改造成牧场,那不就是在破坏农业基础吗?
  从地理上说。历史是有宿命论的。
  中国为什么形成了单一的农业经济?小农思想为什么一直流行?这些都有一个地理元素,其实这和一个世界性问题有着同一个答案,为什么非洲除了埃及以外其他的地区都长期处在石器时代?为什么西方殖民者抵达美洲的时候,美洲也是处在石器时代,只不过要比非洲的石器时代发达得多得多。但就是一个轮子也造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地理让这些地区相互隔绝.它们在西方人到来之前都处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非洲、美洲资源丰富,竞争程度很低,东方竞争程度和西方差不多,但比较而言,东方是封闭的,西方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开放的竞争进化得更快,封闭的竞争进化得较慢。所以,西方虽然在16世纪时在经济规模、帝国规模、人口规模上还没有超过中国,但其竞争的内核早已超过了东方。以计算机作比喻,在16世纪,西方已经是386了,东方还是286;17世纪,西方已经是486了,东方可能还是286;结果18-19世纪西方科学大发展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中国还是286,顶多就是清朝规模比明朝扩大了些,这个时候当英国舰队打上门来的时候,胜负岂不是早成定论了吗?
  也就是说.由于地理因素,在中国范围内就存在两种基本的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由此也就种下了两种发展模式的矛盾,确切点说,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矛盾。
  游牧民族有地盘概念,但没有领土概念;相反,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领土概念,因为耕种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而游牧需要的则是水草,不是固定土地。农耕文明为此死守每一寸土地,游牧文明则经常数百公里、数千公里地游动;农耕文明是守地获利,游牧文明则是逐利而行,两者演化的结果就是:一个要造长城保护家园,一个就要跃马扬鞭进行劫掠。这就是地理给我们定下的基调.决定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
  从周朝起,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就存在一条天然边界.看看中国北方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就会明白,它们大体是沿着等降水线分界的。
  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朝
  我说中国的真正崛起或者说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朝.而不是秦朝统一中国后,也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紧密相关的。通常认为,中国是崛起于秦帝国,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实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中国的第一次崛起应该是是在周朝,因为四点:一、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文化;二、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三、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四、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国家形态。有这四点,谁还能说中国第一次崛起是在秦帝国?
  中国在青铜时代有三个王朝:夏、商、周。很早以前,西方人就否认夏、商的存在,理由就是这两朝的历史过于含糊不清,掺杂了太多的传说和神话,不值得一信。直到1958年,在河南偃师,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这才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展开
目录
前言 华人的势力
上篇 前八次崛起,为何盛极而衰?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立鼎青铜
有鼎无兵的悲剧

第二章 第二次崛起:大一统的开始
秦强,秦殇
汉武帝玩出了官本位
仁义礼智信成了一种规则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
前秦倒像个男人。可惜志大才疏
一个家族都阳痿

第四章 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时代
隋炀帝和秦始皇是难兄难弟
唐再盛也跳不出历史游戏圈

第五章 第五次崛起:边读宋史边叹息
有钱有兵。但一打就败
鹬蚌相争。蒙古得利

第六章 第六次崛起:开历史倒车的蒙元帝国
蒙元也有辉煌的一面
蒙古皇帝蔑视汉文化

第七章 第七次崛起:本应称霸世界的明帝国
宦官作乱
大明本应称霸世界

第八章 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没有一个不是贤君
落幕前的光辉
不过是一个梳辫子的明朝
贪污与吸毒就像是嫖客与妓女

下篇
第九次崛起,怎么崛起?
第九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一)
汉武帝之罪
皇帝需要的是忠诚和愚蠢
调戏历史,被历史调戏

第十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二)
明帝国时期的倭寇进化成后来的日寇
郑和到底在玩什么?
张居正死得很难看

第十一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三)
有两种大国。一种僵而不死,一种临死求变
我们现在是诸侯之一
滚雪球般的历史大循环
不能再靠生孩子扩张了

第十二章 第九次崛起:不能再抄袭历史
我们的大目标
总要相信一个党
“中国模式”好得很
输出我们的“颜色革命”

第十三章 第九次崛起:该出手时就出手
靖国神社并不可怕
我们也要“持剑经商”
当心美国的新阴谋
我们的盟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