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与组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40172
  • 作      者:
    贾俊民,董海荣,李逸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与组织》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但如何建设新农村对于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本丛书旨在使建设者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帮助。<br>    本丛书涉及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农民组织化问题,这些内容是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活宽裕所必需的;第二个是村庄建设问题,包括村庄规划、村庄整治与改造,这些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需知识;第三个是村庄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农村资金融通与管理,这些内容有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br>    本丛书语言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能够阅读,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尤其适用于乡村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也适用于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实现这一新战略需要大量的新型农民。实行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尽快提高,以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但是,与过去不同,它是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的。这就要求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民,具备适应新要求的新理念和思想文化素质。如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才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改变原先的地方农业封闭自守的小生产的陈旧意识,树立开放观念、城乡统一协调发展观念,具备现代农业的生产与经营素质;就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一方面要求提农业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这就要求农民改变过去务农为本、安土重迁保守思想和习惯,树立城乡自由流动就业的新思想,改变原来世代传承的田园式生活方式,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公共生活环境。如果没有大量的具有新思想和多方面素质与技能的新型农民,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就不可能实现。<br>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保障<br>    增加农民收人,是目前我国和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从目前收入的来源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劳务报酬收人)、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三大类。其中前二者是主要部分,分别占50%和4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其中哪一种都与农民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性收入,以农民工工资收入为例。
展开
目录
总序一<br>总序二<br>前言<br>第一章 传统农民特征与历史地位<br>第一节 农民诞生与发展<br>一、农民的诞生<br>二、农民的发展<br>第二节 传统农民特征<br>一、传统农民的界定<br>二、传统农民的特征<br>第三节 农民在古代历史上的地位<br>一、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br>二、传统文化的奠基人<br>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br><br>第二章 培养新型农民任务的提出与新型农民特征<br>第一节 农民的转型<br>一、农民的初步转型<br>二、农民的全面转型<br>三、培养新型农民任务的提出<br>第二节 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与特征<br>一、新型农民的内涵<br>二、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br>三、新型农民的基本特征<br>第三节 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br>一、农民在我国现代化中的地位<br>二、培养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br><br>第三章 培养新型农民的总体规划与体系<br>第一节 培养新型农民的总体规划<br>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体规划的背景<br>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体规划<br>三、农民工培训规划<br>四、“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br>第二节 新型农民培养体系<br>一、新型农民培训体系<br>二、农业人才建设体系<br>第三节 培养新型农民的政策与措施<br>一、培育新型农民的政策与措施<br>二、培养农业人才队伍的政策与措施<br>三、培养新型农民政策实施的成效<br><br>第四章 新型农民的培养<br>第一节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br>一、社会公德教育<br>二、家庭美德教育<br>三、诚实守信教育<br>四、文明生活方式教育<br>五、农民文化教育<br>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br>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内容<br>二、农业劳动力培训<br>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br>第三节 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养<br>一、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br>二、农民经营能力的培养<br>三、农民管理能力的培养<br><br>第五章 国外农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br>第一节 国外农民教育的三种模式<br>一、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盟模式<br>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br>三、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br>第二节 国外农民教育的基本经验<br>一、立法保障,依法规范<br>二、主体多元,体制合理<br>三、注重实际,方式灵活<br>四、资金来源稳定,支付方式多样<br>第三节 国外农民教育经验的启示<br>一、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实行依法管理<br>二、理顺主体关系,完善教育体系<br>三、围绕新型农民要求,明确培养目标<br>四、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市场机制<br><br>第六章 新型农民组织建设<br>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组织的要求<br>一、农民组织的定义与分类<br>二、当前农民组织现状<br>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组织的要求<br>第二节 新型农民组织建设<br>一、村庄“两委”组织建设<br>二、农民维权组织建设<br>三、农民经济组织建设<br>四、农民群众组织建设<br>第三节 农村家族组织的引导<br>一、农村家族组织的复兴<br>二、传统家族组织的特点<br>三、农村家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br>四、引导家族组织的对策<br>附录农业部:《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