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一定比“冷门”好吗?
天子派了一个大臣外出去体察民情,大臣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即出去巡查。
有一天,大臣路过齐国时,看到一个老翁在路边哭泣。他好奇地跑去问老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老翁回答说:“在我年轻的时候,君主喜欢礼乐教化,所以我认为,学习礼乐教化将来必定会飞黄腾达。可是等我学成归来,君主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少主继承了王位。可是少主不喜欢礼乐教化,喜欢钻研兵法。于是我又想,兵法一定能够取代礼乐教化成为“热门”,我将来要想功成名就的话,就必须得舍弃了礼乐教化,转而去学习兵法。可是,等我的兵法略有小成,想入朝为官的时候,偏偏少主又改了性情,不喜欢兵法了。”
老翁叹了口气,感慨道:“你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想要做一番事业,但计划却总是跟不上变化。现如今我已过古稀之年,又如何再谈前程呢?”
经济学告诉你真相——没有绝对的“热门”和“冷门”
看到上面的故事,也许有人会替老人惋惜,也许有人会嘲笑老人随波逐流的愚蠢。可是,当我们肆意嘲笑那个老人的时候,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呢?我们经过了残酷的高考,为选择一个热门专业而终日奋斗。然而,经过了几年的大学教育,却突然发现我们当时所选的所谓“热门”专业却已经不被社会所需了。以前的大学生被尊称为“天之骄子”,可是现在,夸张点说,如果楼上突然掉下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其中九个都是大学生;更可气的是,这九个大学生中有八个都是学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的。
在市场经济时代,各个专业的冷热分类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主导的。比如,前些年计算机人才走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纷纷被各大IT公司高薪挖走。结果,在选报专业的时候,人们一窝蜂地选择计算机这个易就业、高收入的专业,再加上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纷纷扩招,结果导致计算机方面人才越来越多,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使得整个行业在人才方面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最终,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很多当时脑子发热去学计算机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只得待业或是无奈选择转行。相反,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化工、材料、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原本在人们眼里冷得不能再冷的专业的毕业生,却忽然变得抢手起来。
由此可见,专业的“冷门”或是“热门”,并不是永恒的,市场瞬息万变,也许今天的热门会成为明天的冷门,而今天的冷门专业毕业生会因为市场的人才紧缺而成为明天各个企业抢破头的宠儿。
那么,既然一时的冷热并不靠谱,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呢?
对于个人而言,职业规划对于择业十分重要,如果能够从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进行职业规划,那就再好不过了。要知道,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多数人以当时的热门行业作为风向标,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
比如:前些年金融行业异常火爆,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增,学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结果几年之后,金融专业的学生由于数量过多,就业竞争压力骤然增加,市场对于金融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很快就饱和了。相反,有些人报考了当时的冷门专业,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要过分追逐那些已经炙手可热的专业,而要注重发展潜力。
一般来说,如果某行业的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有章可循,并且该行业正处在蓬勃的发展阶段,并且能够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的话,那么这个行业就一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并逐渐呈现“求贤若渴”之势。这样一来,与该行业相关的各个专业就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新的“热门”专业。
与此同时,个人择业时,还需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目标明确。
一般来说,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干劲,才会有努力想把事情干好的愿望,才会有成功的欲望。有了成功的欲望,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第二,不断地自我完善。
无论在学校里,你是多么的优秀,在步人社会之后也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针对社会环境就业形势不断对自己进行完善,加强自我的拓展实践才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方式。请记住,在踏人社会后,我们必须不停地给自己充电。
我们常说:“学会一技之长,才有立身之本。”我们没有必要去跟风,现在的“热门”也许在下一刻就会成为了“冷门”,那样你不但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还会错过成功的机会。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好好地钻研,职场上总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