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Japa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8636
  • 作      者:
    董磊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董磊,1978年生,致公党党员,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亚细亚太平洋研究所,现就职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经济发展史。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以时间为轴的编年史写法,思路清晰明朗,内容上面举出大量史实,一个国家能够保持世界第一,60多年,一定有他的理由。这本书中很生动地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将美国战后独霸世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内容丰富精彩,绝对值得一读。对于计划经济,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中的概括是:“计划的整个综合思想,就本质而言,在方法上是理性主义的,结论上是国家干预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相信自然演进,相反,它把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统“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便经济体系能依照有目的的制定且合理协调的政府政策朝着其所要求的方向运动。”保罗·萨缪尔森甚至一再预言,苏联的计划经济将会超过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历史给出的结论却是,自由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和自由。计划经济的两个大本营——苏联和中国也都先后放弃了这个过于理想化的体制,转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深刻反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得出的经验和结论。
展开
精彩书评
    “日本从古至今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于‘日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特色的……’之类的‘体用之争’。日本这个国家从来没有担心过因为学习了谁,而变成谁或失去自己这个问题。所以,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日本在面对美国时,能够做到发自内心的‘卑躬屈膝’,并能够毫无保留地引进一切对本国有利的技术,甚至是制度。”
    ——1945年 在废墟上
    
    “虽然美国战后对日本实行了扶持政策,但是在日本经济走上发展道路后,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却并非来自外部,诸多企业家和无数科技人员的努力才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1966年 地价与伊奘诺景气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居安思危’的心态,那么就必将走向衰落,这是历史中亘古不变的规律。没有国家能够逃脱这个规律,日本很幸运地当了战后最典型的案例。”
    ——1991年 失去的十年
    
    “资产泡沫和之后的经济萧条不仅让日本企业在痛苦中学到了专注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性,也让日本政府变得更加理性。”
    ——2004年 复苏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日本的历史,那么‘千年老二’可以说是最贴切的描述。日本从来没有站在世界的顶点来影响别国,即使其实现了经济飞跃后也无法摆脱‘经济强国、政治弱国’的地位。这就是日本的‘宿命’。”
    ——2008年 日本的宿命
    
    “经济上并无精彩之处的日本正在为亚洲未来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做着精心的准备,而中国无疑是这一新格局中日本所需要面对的最重量级的‘对手’。一贯缺乏战略眼光的日本在美、日、中的‘三国演义’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的新格局将会如何影响日本的发展?谁将成为新格局中最大的受益者?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正在上演,而答案只能等待时间来检验。”
    ——2012年 步步惊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金融企业“收复失地”的同时,日本国内的实体经济也在2009年开始快速复苏。实体经济的复苏首先源于日本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从2008年年底开始,日本政府就集中地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以防止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在日本的蔓延。日本政府首先推出了75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应对危机,但是这次财政刺激政策与70年代和80年代推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其中63万亿日元是用于扩大政府系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规模的,而实际财政投资规模只有12万亿日元,在此之后日本政府又针对提高消费和促进产业升级推出了减税和支持新能源等财政补贴方案。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政府自2006年结束零利率时代后再一次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下调到0.1%的水平,日本重回“零利率”时代。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未受到伤害的日本实体经济部门开始逐步恢复了元气。2009年前3个月,日本GDP实际增长率还同比下降了13.7%,到了第二季度就实现了6%的正增长,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0.6%和3.8%。虽然2009年全年GDP增幅在第一季度的拖累下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但是经济从衰退转为复苏的“拐点”在2009年6月已经明显出现。
    金融业的扩张和制造业的强势复苏验证了日本经济微观主体的健康,也让爆发危机的美国更加颜面扫地,代表着现代美国经济核心的华尔街正在遭受着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挑战。但是,就如同美国政府对待恐怖分子和敌对势力采取的“永不妥协”的外交政策一样,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也一直采取“主动出击”和“以牙还牙”的策略。面对日本企业的强势出击,美国政府也出手“收复失地”了。
    ……
展开
目录
20世纪40年代
在一片焦土上和美国的军事管理下,曾经“疯狂”地想征服亚洲的日本回归到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之上。虽然因为亚洲政治局势的原因,美国并没有帮助日本完全认清其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但在美国的引导下日本还是顺利地走上了君主立宪的民主之路。这一切都为日本之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945年 在废墟上
1946年 物资匮乏
1947年 法制
1948年 转机
1949年 道奇计划

20世纪50年代
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成为了美国的亚洲新盟友后,日本的财阀得以再次集结,这个曾经在“二战”期间制造了亚洲最强大空军和海军的工业机器重新运转了起来。随着“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的成功,日本经济再次崛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已经初具雏形。

1950年 特需经济
1951年 结盟
1952年 扶持
1953年 战后萧条与新财阀
1954年 给食法
1955年 神武景气
1956年 已经不是战后
1957年 紧缩
1958年 岩户景气
1959年 顺差与三件神器

20世纪60年代
日本的普通劳动者们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人民收入的增加又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随着“新三件神器”的逐步普及,日本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切身地感受到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喜悦。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日本的文化也在战后迎来了新的繁荣,“made in Japan”的动画片和川端康成成为了向全世界宣传日本文化的代表。此时的日本,正在享受“世界第二”所带来的赞扬和荣耀。

1960年 收入倍增计划
1961年 日本制造与变革
1962年 《惊人的日本》
1963年  奥运景气与东方文化
1964年 富人俱乐部
1965年 结构性萧条
1966年 地价与“伊奘诺景气”
1967年 自由化
1968年 日本第二
1969年 新三件神器
 
20世纪70年代
一场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让日本彻底偏离了经济增长的轨道,日本政府为了缓解“滞胀”的压力,不得不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日本独特的企业经营模式也成为帮助日本企业们度过难关的重要保障。但是,已经脱离了轨道的日本却找不到回归之路了,日本经济的命运也从此开始画出另一番景色。

1970年 日本式造车热
1971年 尼克松冲击
1972年 列岛改造论
1973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
……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