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9689
  • 作      者:
    丛日云,庞金友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丛日云,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在耶鲁从事一年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世纪卷》、《中国公民读本》等。主持翻译《牛津欧洲史》。
  庞金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2年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2002年,在韩国鲜文大学留学。2002~2005年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站项目博士后。2007~2008年,美国埃默里大学卡特中心访问学者。著、译作有《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自由多元主义》等,在《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系“第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中西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关系”这一核心论题展开,全书立足中西两个政治文化传统,探讨政治文化的发展、演进、个性特征以及政治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集与同类研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广泛,涉及当前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诸多主题;二是论题新颖,由于作者均为本领域内的青年学者,他们的视野独到,思维活跃,能够把握和捕捉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终结了。”①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些论调的背后,隐含着精英民主论者对大众民主的基本判断。他们根据对大众品性的判词,断定非理性的大众终究不是合格的政治主体。因此,普选权构成了大众参与的充分要件。对于大众政治运动和现代社会中“参与激增”,他们则极力反对。而对于大众的政治冷漠,他们认为很正常,它恰恰是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亨廷顿的论述集中代表了精英民主论者的上述态度。他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大众民主风潮导致了政治虚脱,表现之一就是政府活动的扩张和政府权威的衰弱。具体地说,从60年代以来的大众政治参与的高涨——他称为“参与激增”,包括学生运动、抗议运动和利益集团行动等——使得政治需求系统超负荷运转,其结果是政府行动的扩张。但是,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完全满足这种运转需求,这样就使得政府的权威下降,最终导致民主的治理危机。大众政治参与激增的另一个后果是意识形态的两极化。民主浪潮不仅表现为公民在政治上更加投入,而且表现在公民对政策的评议更多地是出于意识形态的标准。政治参与相应地与政策议题(尤其是社会和种族议题)的分化相关联。然而,政府囿于传统的治道模式,很难对这些变化作出及时回应。这样,因为议题的两极化而产生了对政府的不信任。这样,在平等主义的氛围之下,专业、技能、领导的功能被忽略了,结果是传统权威受到挑战。②亨廷顿认为,每一个社会都需要某种尊重、权威和等级,以保证这个社会运转顺畅。更具体地说,后工业时代的政治冲突和紧张关系都需要更加权威有效的决策模式。而意识形态两极化和参与激增都不利于政府权威的强化。因此,他认为,“民主政体的有效运作,通常需要一些公民与团体的某种程度的冷漠和不参与。”③把以前边缘的团体整合到体制中,固然使政治更加民主了,但也增加了危险。所以,亨廷顿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团体被整合到政体中,它们都应该学会克制自己,避免盲目参与。
展开
目录
代序 认识中西政治文明关系的几个思路
第一编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从神圣到世俗:人民主权观念的诞生
近代西欧绝对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历史意义
大众民主:一种思想史的研究论纲
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研究
试论政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权利基础的道德证明——从洛克到诺齐克的质疑
正当性的证明:程序正义
因袭与创新——洛克对英国政治传统的利用和改造
西方自由主义之个人主义论纲
多元的权利,多变的自由——论柏克的权利观

第二编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
略论20世纪以来中国自由主义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殷海光为个案
政治浪漫主义的困境与宪政建国的构想——牟宗三先生早期政治哲学浅议

第三编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文化间民主的困境及其出路:以协商民主为例
弱政府是如何可能的:保守自由主义国家观及其批评者
共和主义的复兴如何可能——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局限与困境
罗蒂与施特劳斯的隐匿对话
积极自由新论——消极自由、传统积极自由和新积极自由概念辨析
社会选择理论与民主理论的对抗:威廉·赖克的民主理论述评
比丘·帕瑞克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
父权制理论地位的演变——对几种女权主义流派的分析
绿色政治:权威主义,还是民主主义
传统·历史·政治——奥克肖特对西方政治传统的解读

第四编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礼治论说与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趋向
社区建设与社会信任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生长的制度化路径——政府与社团关系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审视
试论宪政的概念与中国的法治
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层:社会心理与情绪——基于近五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民调数据的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