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0152
  • 作      者:
    李友梅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分为组织的复杂化与组织研究的演进、组织社会学的成长历程、组织方式与基本推论要素、组织分析的另一些思考、步入“组织田野”的研究步骤这五章对大工业组织的发展、组织作用的发现、组织方式的维持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科学最初是与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彼此相互支持——只有在某些类型的社会中,科学才能兴旺发达,反之,科学就没有持续的和旺盛的发展和应用,这样一种社会也不能正常运行。科学是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答案,它总是依赖于它所隶属的那个社会总体的发展状态。这种关联在社会学领域更为突出,因为社会学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各种社会群体在社会演变中碰到的不明确的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学研究者从自己的实践经验里得知社会现实的本质构造比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能够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其实,社会学作为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方法,与其他科学学科相比,更容易受到既定社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演变的影响。组织社会学也不例外,它在近80年中不断取得重大发展,这个发展既反映了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清楚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集体行动而非个体行为,同时也印证了组织社会学在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中发现了与自己同步成长的身影:现代复杂社会中的组织现象的日益增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组织的复杂化与组织研究的演进<br>    组织的复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加强了人类社会活动对组织的依赖,使组织既是个体实施发展战略的首要条件,又是改变处境可借助的重要力量,从而推动了组织研究的进程。众多的组织研究发现了,个体有组织的行动不是消极被动的,也不是中立的,而是有计算有倾向的。对此,克罗奇耶形象地说,个体不只有一只简单的“手”,还有一颗“心”和一个“头”。这些发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深化组织研究的必要性。本章将通过阐述组织的复杂化与组织研究的演进,向读者提供一个能了解组织社会学在其中成长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br>    一、大工业组织的发展<br>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工业革命?是什么力量导致了第二次浪潮波及全球?A·托夫勒(A·TOffler)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解释道:工业革命不是由技术本身的力量推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本身也不是,单单用经济因素同样不能说明工业化的动力,这里只有相互联结的十分复杂的可变因素。K·普拉尼(K·Polanyi)在研究了19世纪前后资本主义强国发生的一些重大转变之后指出:工业革命是一种人为的现象,本质上是一场社会和智力的革命。工业化引起的变化是涉及全社会的现象,具体地说,是政治、经济、宗教、司法、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混合在一起的现象。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一章 组织的复杂化与组织研究的演进<br>一、大工业组织的发展<br>1.动因之一:引导或影响变化趋势<br>2.动因之二:保留或重建自主空间<br>资本积累<br>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诞生<br>个体和理性的成功<br><br>二、组织作用的发现<br>1.组织:个体实施其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br>2.组织:工业社会可动员的基本单位<br>3.组织:调整关系可借助的重要力量<br><br>三、组织研究的演进<br>1.“手”的超越与劳动科学组织原理<br>2.“心”与人际关系学说<br>3.“头”与决策分析<br><br>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成长历程<br>一、从组织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br>1.科层制现象的理论之争<br>重视现代科层制的理性化形式<br>强调科层制组织的反功能<br>2.相关的经验研究<br>案例1:工业企业领导方式的变化<br>案例2:公共机构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br>案例3:围绕两个公共部门里的规则组建的游戏<br><br>二、组织的再构<br>1.组织与社会体系<br>2.组织解析的复杂化<br>3.有组织的集体行动<br><br>第三章 组织方式与基本推论要素<br>一、组织内的个体行为特征:决策<br>1.行动者出场的逻辑<br>2.相关的经验研究<br>案例1:生产流水线工人的行为方式<br>案例2:会计事务所职员的行为方式<br>案例3:古巴导弹危机处理的决策者行为方式<br>3.行动者的自由余地<br><br>二、权力关系:不确定性领域<br>1.权力及其来源<br>2.权力与组织<br>3.相关的案例:工业垄断集团生产车间的权力结构<br>4.组织结构和游戏规则<br><br>三、组织的边际:中继者的概念<br>1.“社会职能”与“环境”<br>2.相关的案例:省政府与其环境的关系特征<br>3.环境对组织的直接影响<br>四、组织的调节:实际行动体系<br>1.体系制约的行动<br>2.行动者创建体系<br><br>第四章 组织分析的另一些思考<br>一、组织方式的维持<br>1.组织的潜功能<br>2.相关的案例:法国式的官僚作风<br>模式的特征<br>模式产生的恶性循环<br>模式的潜功能<br><br>二、组织中的决定、参与和变化<br>1.决定如同体系现象<br>2.参与如同解决问题的方法<br>3.变化如同一种学习<br><br>第五章 步入“组织田野”的研究步骤<br>一、研究者初始阶段的位置及其变换<br>二、探索性调查研究的展开<br>三、问题的解释和假设检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