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从心中流淌出对高加索奇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颂歌:
“南国的山峦啊,虽在朝霞般的年光,命运就从你们身旁夺走了我,但到此一游把你们永远地刻心头:像爱一曲醉人的祖国的赞歌,我爱高加索。
在童年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母亲,但我恍惚听到,当艳艳夕阳西落,那草原,总向我把铭心的声音传播。就为这,我爱那峭壁险峰,我爱高加索。
山谷啊,跟你们一起时我真幸福,五年逝去了,你们总在我心窝,在你们身边我见过美妙的秋波,忽起那顾盼,心田便充满了春意:我爱高加索!”①
难以想象,如此曼妙的地方,竟然是世界火药库?
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属于麦金德所称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无论是世界帝国,还是地区强国,都曾染指高加索,并图谋把它纳入帝国版图。“在历代俄罗斯文学精英的眼里,高加索是‘不屈从暴力和强权的自由之地’,而在战略家的眼里,高加索是‘各种力量云集,各种利益交错,各种冲突交织’碰撞之地”②。16世纪中叶起,沙俄用长达300年的时间与奥斯曼土耳其、波斯帝国进行了殊死争斗,于19世纪30年代完全控制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俄罗斯与高加索数百年的恩仇和利益,可聚焦在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地名——弗拉季高加索。弗拉季高加索是北奥塞梯共和国的首府。这个名字是由两个含意组成,弗拉季(或符拉迪)在俄语中为“统治”之意,弗拉季高加索的意思就是“统治高加索”。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一定记得一个永远挂怀的名字“海参崴”,在中国地图上“海参崴”字样的上方,标注的地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那是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永远的警示,也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
俄罗斯300年的执著说明一个道理:战略性通道的争夺及保有事关国力、国运。同样的道理,自隋朝开始,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如着了迷一样发疯似的进攻居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隋炀帝因兴兵而亡,深知兴亡之道的唐太宗在征高句丽一事上,与暴君杨广如出一辙。两朝四代,至唐高宗李治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原因无他,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不遗后世忧也。”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者,争国势之必争”可以归纳为一个新的名词——“李世民效应”。东北之于中原如首,首断,则国亡。明亡于此,民国败亡始于此,新中国发端于此,抗美援朝亦胜于此,苏联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①、旅顺军港亦赖于此,这是“李世民效应”揭示的千年不变的真理。
苏联解体后,车臣问题成为俄罗斯挥之不去的梦魇。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进攻再次为高加索作为世界火药库作了最好的诠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