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3794
  • 作      者:
    (美)彼得?德鲁克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1950年任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著有数十部管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专著。这些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德鲁克本人更是全世界管理者的学习典范。美国《商业周刊》称赞他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则称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毫无疑问,下一个社会即将到来。它与20世纪末期的社会大不相同,也和大多数人所期待的不同。它会有很多前所未有的构成因素,其中大部分不是已经存在的,就是正在迅速出现的。社会的功能如何发挥:社会要发挥本身的功能,除非它能赋予个人社会地位和功能;除非决定性的社会力量具有正当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自我的成长<br>    真正的分界线可能不明显<br>    即使在一个最平坦的地形上也还会有一个隘口,所谓隘口是指道路在此爬升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到山谷。大部分的隘口只是地图上的标志,它两侧山谷的天气、语言或文化的差距并不大,甚至会毫无差别。但有些隘口却不同,它们是真正的分界线:这类隘口通常不高,也不会特别壮观。布里纳隘口(Brenner)是阿尔卑斯山最低、最平缓的隘口。但自古以来,这个隘口都是地中海和北欧文化的分界。<br>    历史的分水岭不易察觉<br>    历史也有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常常是不引人注目,而且在当时也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的。但是,当跨过这道分水岭后,社会和政治的面貌就会开始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社会及政治的氛围有所不同,就连社会及政治所使用的语言也会大有不同。这就是新的现实。在1965~1973年之间,我们就越过这样一道分水岭,进入了下一个世纪。<br>    几百年一次的大变动<br>    每隔几百年,世界就会激烈的变动一次,我们也会因此跨越一道“分界线”。社会也会在短短几十年间,重新调整它的世界观、基本价值、组成及政治结构、艺术、主要机构等。经过50年后,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世界。<br>    持续到2020年的变动<br>    在大变动后出生的人们,他们无法想象他们祖父辈生活的世界,以及他们父母出生时代的生活。我们仍处在这种变动之中,如果以史为鉴的话,这个变动要到2010年或2020年才会结束。<br>    大家关心的议题已脱离现实<br>    目前,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企业家及工会领袖还在关注、发表相关著作及演说的议题,已经脱离了现实。具体的证据就是:当今政治和经济领域充斥着深层的不真实感。<br>    妨碍效率的元凶是……<br>    口号、义务、昨天的问题是妨碍效率的主要元凶。它们仍然主宰着公共舆论,限制了我们的眼光。
展开
目录
序言 社会的演变与未来趋势<br>第1章 自我的成长<br>真正的分界线可能不明显<br>历史的分水岭不易察觉<br>几百年一次的大变动<br>持续到2020年的变动<br>大家关心的议题已脱离现实<br>妨碍效率的元凶是……<br>变革才刚刚开始<br>下一个社会即将到来<br>知识是主要的资源<br><br>第2章 知识革命<br>知识的作用与目的<br>技能不是知识,只是一种技艺<br>科技的定义<br>资本主义与科技带来的革命<br>一夜之间,知识变成公共财产<br>知识带来的三个革命<br>泰勒的生产革命<br>无产阶级也是受惠者<br>蓝领工人的时代<br>成也知识、败也知识<br>管理革命是什么<br><br>第3章 知识社会<br>知识社会的核心课题<br>知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br>知识就是不停追求新知<br>自然与人文无法分开<br>转向的宇宙观<br>跨学科的研究正急速地发展<br>知识是技术的基础<br>抢手的科学技术专家<br>最可能大幅成长的教育机构<br>知识社会的三个特质<br>知识工作者离不开组织<br>知识社会一组织社会<br>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组成分子<br><br>第4章 组织的社会<br>社会的急速多元化<br>组织间的共生关系<br>社会像银河系.<br>知识组织的出现<br>组织是什么<br>组织的目的是什么<br>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br>新多元社会的基本原则<br>让组织运转的是……<br>谁需要执行效率<br>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深信什么<br>组织需要多样化吗<br>组织是超越社会群体的<br>具有不安定要因的现代组织<br>组织该如何延续寿命<br>企业的本质是什么<br><br>第5章 管理<br>为什么远古的恐龙会灭亡<br>最不可或缺的机制——管理<br>谁赋予了企业生命<br>怎样让知识工作者发挥效用<br>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br>如何赢得知识型员工的忠诚<br>满足于“员工没有不满”还不够<br>管理发展与组织发展<br>多样化的联盟结合形态<br>最高管理阶层的职责<br>企业应该考虑什么<br>企业的新东家——机构投资人<br>短期的资本收益是错误的目标<br>无法卖股票的股东<br>退休基金需要什么<br>企业稽核该怎么做<br>组织存活的条件<br><br>第6章 非营利组织的角色<br>非营利组织的“产品”<br>非营利组织的重大任务<br>非营利组织使我们再度变成公民<br>义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br>非营利组织也需要专业员工<br>非营利组织更需要管理<br>善念无法取代……<br>最需要优先处理的议题<br>捐款如果可以抵税<br>捐款与避税<br>谁在害怕非营利组织成功<br>政府办不到的,交给他们<br>急需爆炸性成长的组织<br><br>第7章 经济人时代的终结<br>社会的功能怎样发挥<br>不知道规则的游戏<br>社会的性格由谁决定<br>“宗教人”——自由平等的实现<br>人是经济动物吗<br>经济进步不会带来平等<br>“经济人”理念的崩渍<br>战争带来的领悟<br>经济大恐慌说明了什么<br>人为什么相信离谱的政纲<br>工业社会不能不谈经济诱因<br>这个社会能不谈钱吗<br>经济成就很重要,但不是唯一<br>与“经济人”的诀别<br>如何建立新的社会基础<br>如何实现经济平等<br><br>第8章 政治变迁<br>对世俗信仰的恐惧<br>相信神与相信这个社会<br>马克思最吸引人的是……<br>社会运动可以创造完美的社会吗<br>从自己开始<br>政党渐渐失去整合力量<br>组织构成社会的问题是……<br>现实与理想<br>什么会导致专制<br><br>第9章 国家的巨大化<br>迈向万能国家的一小步<br>改变政府角色的保险制度<br>政府是社会问题的代理人<br>榨取人民的底线是……<br>预算,让政府变得万能<br>政府成为公民社会的主宰<br>变成“分饼国家”的后果<br>民意代表做了些什么<br>政府的善意是有限的<br>最深刻的不连续事件<br>如果凯恩斯正确<br>政府能免费提供服务吗<br>无法相信的承诺<br><br>第10章 政府再造<br>政策并非神圣不可侵犯<br>政府再造的三个步骤<br>开始时就设想结果<br>组织社会要求什么样的政府<br>政府的目的是治理<br>治理与执行,不能混为一谈<br>权力下放:企业应该比政府<br>旱些领悟<br>再民营化的原则<br>再民营化的目的<br>在无能与强力的政府间抉择<br>让政府变成作曲家<br>政府更多介入<br>单一国家无法对抗环境破坏<br>必要的侵犯<br>在纽约引爆的不只是炸弹<br>全球机关的构想<br>跨国机构会出现吗<br>不要重蹈过去的覆辙<br><br>第11章 经济政策<br>经济景气刺激方案真的有效吗<br>无法控制的经济气候<br>政府支出能左右国民经济吗<br>谁主宰经济气候<br>熊彼特否定的凯恩斯定理<br>政府真的能控制经济吗<br>越来越靠不住的总体经济模式<br>世界资金的摧毁性力量<br>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br>我们最需要哪种经济模型<br>经济体系就像自行车<br>创新是经济的本质<br>除了均衡理论,我们还需要什么<br><br>第12章 经济发展<br>前所未见的差距<br>社群成员间的差距如何形成<br>先进国家的数目从未增加<br>我们一直误解经济发展的意义<br>援助越多,经济越停滞<br>如何让经济援助发挥作用<br>要救济真正的饥民,不然……<br>援助造成的依赖心态<br>跨政府计划有效吗<br>经济发展的基础是……<br>经济发展没有公式<br><br>第13章 高龄化的社会<br>大家真的想退休吗<br>弹性退休制度<br>组织需要采用新的雇用方式<br>由谁制定退休制度<br>发达国家正在“集体自杀”<br>我们需要提高出生率<br>移民带来的社会对立<br>大量移民带来的危险<br>退休基金是延迟支付的工资<br>退休基金是一种老年保险<br>投资在过去的人<br>退休人口大增导致反储蓄现象<br>通货膨胀将成为最危险的病症<br>通货膨胀是退休人口的杀手<br>附录 社会生态学<br>社会生态学者德鲁克<br>社会生态学的目的<br>社会生态学的基础是什么<br>“我见,故我在”<br>社会生态学家的工作<br>社会事务是无法量化的<br>统计是过去事件的表现<br>蝴蝶效应<br>短期而言,没有系统只有混乱<br>因为光线,我们才能看见事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