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5497
  • 作      者:
    王春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春兰,女,1980年4月出生于安徽潜山县。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在《公共管理学报》、《城市问题》等刊物学术论文十多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省部级基金项目以及政府咨询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大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利益冲突与博弈集中表现的地点。本书借鉴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利益冲突与博弈为切入点,考察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方面——人口空间演变的微观过程与宏观表征,剖析政府——商业利益群体——民众之间的三角博弈,对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推动作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所引发的若干城市问题,并揭示了其中的社会政策内涵,对城市宏观决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书中所引介的文献资料与观点,反映了国际、国内城市研究界对中国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的最新动态,因而对其他大城市的同类研究也有一定借鉴作用。本书可供从事中国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研究的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供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br>      就人文地理而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就是作为城市主体的人,以及人所从事的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表现出来的格局和差异(冯健,2004)。人口的空间再分配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是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因此在以下的理论回顾中,既包括人口空间也包括城市空间方面的研究。<br>    2.1 城市政治相关研究<br>      美国政治学家莱特(Quincy Wright)曾指出:“冲突”概念有时用来表示社会实体之间的动机、意识、目标、要求和不一致(inconsistency),有时用来表示解决这些不一致的过程(王伟光,2001)。莱特给出的“冲突”概念表明,冲突既可以表示不一致的状态,也可以表示不一致的过程。基于对“冲突”的前一种理解,可以认为“利益冲突是政治博弈的起点以及产生原因”。对于冲突的第二种理解表明,冲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各方博弈的动态过程。冲突理论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层面(社会结构)到微观过程(个体互动过程)以及两者紧密结合的转变。同时,随着对冲突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冲突发生的根源、冲突过程、冲突结果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都使得冲突理论与社会现实更加吻合,提高了冲突理论的应用性与可拓展性。<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1章  绪论<br>    1.1  问题提出<br>    1.1.1  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面临困境<br>    1.1.2  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局限性分析<br>    1.1.3  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迎来转折点<br>    1.1.4  本文研究视角与研究路径<br>    1.2  相关概念辨析<br>    1.2.1  “冲突”概念辨析<br>    1.2.2  “博弈”概念辨析<br>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br>    1.3.1  研究内容<br>    1.3.2  研究方法<br>    1.3.3  创新之处<br>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br>    2.1  城市政治相关研究<br>    2.1.1  冲突理论主要观点回顾<br>    2.1.2  城市政治与利益博弈相关研究<br>    2.2  大城市人口迁居研究<br>    2.2.1  国外相关研究<br>    2.2.2  国内相关研究<br>    2.3  大城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动研究<br>    2.3.1  国外相关研究<br>    2.3.2  国内相关研究<br>    2.4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动力机制研究<br>    2.4.1  国外相关研究<br>    2.4.2  国内相关研究<br>    2.5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所引发问题相关研究<br>    2.5.1  国外相关研究<br>    2.5.2  国内相关研究<br>    2.6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的评价<br>    第3章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时代背景<br>    3.1  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嬗变<br>    3.1.1  改革开放之前相对均衡静止的利益格局<br>    3.1.2  改革开放以后加剧的利益分化过程<br>    3.1.3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博弈<br>    3.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转变<br>    3.2.1  1950-197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及其负面影响<br>    3.2.2  1980-1990年代“唯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br>    3.2.3  21世纪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与经济建设并举”<br>    3.3  全球化浪潮及其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br>    3.3.1  “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br>    3.3.2  全球城市体系发育与城市竞争<br>    3.3.3  全球化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br>    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人口空间格局转变<br>    3.4.1  中国人口朝东部地区集聚态势<br>    3.4.2  东部地区人口朝少数省市集中态势<br>    3.4.3  东部少数大城市人口集聚态势<br>    第4章  大城市若干主要利益主体行为的分析<br>    4.1  “利益”相关概念辨析<br>    4.1.1  “利益”的内涵与特征<br>    4.1.2  利益主体的界定及其特征<br>    4.1.3  利益群体与利益集团<br>    4.1.4  利益的层次性<br>    4.1.5  利益关系、利益冲突与妥协机制<br>    4.2  政府行为的分析<br>    4.2.1  “政府行为”的界定<br>    4.2.2  政府行为的公共利益指向<br>    4.2.3  政府行为的非公共利益指向<br>    4.2.4  政府“比较利益人”<br>    4.3  商业利益群体行为的分析<br>    4.3.1  商业利益群体的界定及其特征<br>    4.3.2  有关“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辨析<br>    4.3.3  商业利益群体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向与非道德因素<br>    4.4  民众行为的分析<br>    4.4.1  大城市社会分层<br>    4.4.2  民众“自利人”<br>    第5章  上海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博弈<br>    5.1  “城市化”相关概念辨析<br>    5.1.1  “城市化”概念辨析<br>    5.1.2  大城市内部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br>    5.2  19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化发展概况<br>    5.2.1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社会背景<br>    5.2.2  城市化历史沿革<br>    5.2.3  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br>    5.2.4  郊区城市化发展<br>    5.3  政府与商业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与博弈<br>    5.3.1  冲突与博弈的基础——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关系<br>    5.3.2  政府与商业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br>    5.3.3  政府主导策略:迎合<br>    5.3.4  商业利益群体策略:“理性回应”<br>    5.4  政府与民众间的冲突与博弈<br>    5.4.1  利益冲突与博弈的基础——政府居支配地位的依赖关系<br>    5.4.2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br>    5.4.3  政府策略:“柔性手段”与“强制手段”并存<br>    5.4.4  民众主导策略:“顺从”与“有限抗争”<br>    5.5  开发商与民众间的冲突与博弈<br>    5.5.1  利益冲突与博弈的基础:开发商主导下互不信任的关系<br>    5.5.2  开发商与民众之间的冲突<br>    5.5.3  开发商策略:“强势出击、随机应变”<br>    5.5.4  民众策略:“被迫适应”与“有限抗争”<br>    第6章  上海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微观过程与宏观表征<br>    6.1  中心城区人口迁居分析<br>    6.1.1  卢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br>    6.1.2  卢湾区人口迁居流量、流向及迁居原因<br>    6.1.3  卢湾区迁出人口结构特征<br>    6.1.4  卢湾区迁入人口结构特征<br>    6.2  近郊区人口迁居分析<br>    6.2.1  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br>    6.2.2  浦东新区人口迁居流量、流向及迁居原因<br>    6.2.3  浦东新区迁出人口结构特征<br>    6.2.4  浦东新区迁入人口结构特征<br>    6.3  远郊区人口迁居分析<br>    6.3.1  远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br>    6.3.2  金山区人口迁居流量、流向与原因<br>    6.3.3  远郊区迁出人口结构特征<br>    6.3.4  金山区迁入人口结构特征<br>    6.4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宏观表征<br>    6.4.1  中心城整体人口密度下降态势<br>    6.4.2  中心城局部人口空间变动与人口郊区化整体趋势相背<br>    6.4.3  近郊区人口急剧增长态势<br>    6.4.4  近郊区人口增长的空间不均衡性<br>    6.4.5  远郊区人口总量缓慢增长与分散分布状况<br>    6.4.6  流动人口郊区化的特殊表现<br>    6.4.7  人口郊区化二元结构特征<br>    第7章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br>    7.1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内在机理<br>    7.1.1  生态竞争基本机制的作用<br>    7.1.2  政府、商业利益群体的行为对生态竞争与淘汰的强化作用<br>    7.1.3  特定地方文化对生态竞争与淘汰的加强作用<br>    7.1.4  个人特征与家庭状况对生态竞争的有限影响<br>    7.2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动力剖析<br>    7.2.1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城市更新中的不均衡博弈<br>    7.2.2  中心城区局部人口密度反弹:城市更新合作博弈与政府角色错位<br>    7.2.3  近郊人口不均衡增长:政府与资本支配的郊区开发<br>    7.2.4  流动人口郊区化特殊性:现代服务业资本附带作用与政府缺位<br>    7.2.5  人口郊区化二元结构:民众应对“增长联盟”策略的差异<br>    7.3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综合解释模型<br>    7.3.1  大城市各利益主体地位与作用<br>    7.3.2  大城市各利益主体行为范式<br>    7.3.3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综合解释模型<br>    第8章  问题思考与政策启示<br>    8.1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br>    8.1.1  “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提出的背景<br>    8.1.2  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对实践的指导意义<br>    8.1.3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不相适应<br>    8.2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思考<br>    8.2.1  转型期构建干群关系的重要性<br>    8.2.2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要求不相适应<br>    8.3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考<br>    8.3.1  “宜居城市”的概念<br>    8.3.2  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br>    8.3.3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郊区失业<br>    8.3.4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城市交通拥堵<br>    8.3.5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再思考<br>    8.4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郊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br>    8.4.1  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差异<br>    8.4.2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与郊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之间不相适应<br>    8.5  政策启示<br>    8.5.1  加快大城市发展理念转型<br>    8.5.2  加强对大城市人口分布与移动政策重要性与敏感性的认识<br>    8.5.3  新时期应转变丈城市人口优化布局思路<br>    第9章  结论与展望<br>    9.1  主要结论<br>    9.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br>    9.3  未来研究展望<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