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社会与社会事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5256
  • 作      者:
    徐新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所进行的社会转型,其本质意义上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然而,制度的调整不仅仅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而且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出了种种矛盾和冲突,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社会组织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多元化社会的演变带来的是国家权威的消解、民间社会的觉醒、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文化结构的全面倒塌,但是新的结构并没有同步产生和置换,于是,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精神呈现出难以愈合的断裂痕迹。其结果是全社会的精神危机、认同危机,如贪欲无度、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问题,以上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体制转换中的社会和谐问题。<br>    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经济增长代替不了社会发展。因此,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立的突出位置,并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展开
精彩书摘
    (3)改革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重构科技政策体制与机制<br>    首先,将原文部省与科技厅合并为文部科学省。根据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政府改革法,2001年1月在改革内阁的同时,政府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也正式启动,就科技管理而言,最大的改革举措当属将原文部省与科技厅合并为文部科学省,以及将国立大学和部分国立研究机构“改制”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新成立的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政策旨在改善大学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促进国立大学和国立研究所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推动官、产、学联合。这一举措受到了日本科技界的普遍欢迎。<br>    其次,设立“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该机构是负责科学技术政策的机构,在法律上受内阁总理大臣领导,但实际上由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具体负责,与原科学技术会议相比,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性与及时性。该机构负责起草综合性科学技术战略,讨论与研究科技资源配置问题,并对国家重大的R&D活动及计划开展评估。该机构每个月开一次会,而不是像过去的科术会议那样每年开一两次会;二是综合性。新体制下的科技政策讨论与制定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如旧体制下只有自然科学,因此,涵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重要而广泛的问题都在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科技政策考虑之列;三是自主性。新机构更多地是向内阁总理大臣提出政策建议,而不是被动地回应总理大臣的咨询要求。此外,该机构还与内阁办公室的另一个“智囊”机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合作在国家预算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力图改变过去科技政策制定中的部门分立色彩以及科技发展与国家财政预算关系不够紧密的状况,加强了科技政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成为推进科技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制度保障。<br>    再次,将一些国立机构(国家实验室、国立医院、国立大学等)的性质改变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赋予其组织和管理上更大的自主权。自2001年4月始,改制的研究机构成为独立行政法人,采用灵活自主的管理模式,获得了更多的管理灵活性和学术自由。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于2004年4月开始实施,改革涉及大学的法律地位、组织治理、人事及绩效考评、财务与财产管理等重要而广泛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为独立法人后,大学的教职工不再是国家公务员,大学灵活的人事与工资制度、聘请外国人担任大学校长或系主任等都将成为可能。
展开
目录
序:在和谐中发展/001<br>第一章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001<br>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001<br>第二节 发达国家科技政策新趋势/006<br>第三节 中国科技现状及对策/029<br><br>第二章 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036<br>第一节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036<br>第二节 国际性环保理论和实践/044<br>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政策/063<br><br>第三章 国民凝聚力与文化事业/074<br>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074<br>第二节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管理和改革/081<br>第三节 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改革/087<br>第四节 发达国家文化事业管理/092<br><br>第四章 国民素质与教育事业/101<br>第一节 和谐社会与教育支柱/101<br>第二节 奠基工程:基础教育/106<br>第三节 业者乐业:职业教育/120<br>第四节 提高素质:成人教育/129<br>第五节 创新摇篮:高等教育/137<br><br>第五章 国民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156<br>第一节 卫生发展与健康公平/156<br>第二节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其评估/161<br>第三节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187<br><br>第六章 社会安全与和谐社会/200<br>第一节 社会安全与社会风险/200<br>第二节 国外社会安全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施/208<br>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安全理念和政策/218<br>善治社会/226<br>参考文献/246<br>编后记/2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