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说话心计学——巧迂回,直言不妨拐弯说
提出否定意见,要用转折句
与人交往,难免有意见与他人不一致的时候,你是怎样面对这种情况的呢?是虚伪地迎合他人的观点,还是直言否定别人的意见。其实,有心计、会说话的人知道,只有带有转折地提出自己的否定意见,才是让对方接受的最佳方法。
转折,就是在提出否定意见之前先对他人的观点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可,接着话锋一转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既顾及了别人的面子,又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可谓一举两得。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做法,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意见不相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念。所以,当你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反对别人时,无论你的口气和神态怎样,对方都会觉得你没有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这样会使你在无形中多了一个不必要的麻烦。相反,通过先扬后抑的转折句间接地提出你的想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下属与领导交流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提出反对意见的方式。许多现实例子表明,越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如果你直接反对领导的意见,他会觉得这是不尊重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那么狭隘。有些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
下属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你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信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看重这些东西。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
“闻过则喜”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当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时,不妨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对方的敌意。
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做人固然要正直、直率,但并不意味着说话也可以直言不讳。太过于唐突的直言,有时就是一种消极、否定的语言暗示,不仅使人抵触反感,还会让人顾虑重重,甚至增加心理压力。
比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暗示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
相反,若医生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状,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
所以,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自如地运用多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他们知道,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些,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巴西的贝利素称“世界球王”,他在绿茵场上的超凡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场上对手叫绝。他不知踢过多少好球,当他创造进球数满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笑回答:“下一个。”
委婉的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妻子买了一块布料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用这块布料做成衣服穿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做衣服,那是很漂亮的。”
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之词来暗示。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一次酒会上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绝了二十多年。”真是妙绝!既让人体会到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美国侵略和干涉的结果,又不伤美国客人的面子,听者皆发出会心的微笑。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言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但是,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达效果。
你可以选择讳饰式委婉法,它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话语。
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华旅游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
有时,即使动机是好的,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对售票员表示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或者运用借用式委婉法,即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直接回答的方法。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两例,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委婉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艺术。含蓄委婉地说话,正是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方式。
曲径能通幽,舌头不妨拐点弯
也许含蓄不是说话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无疑是口才技巧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与那些说话过于直白,容易伤人感情和自尊心的人相比,说话委婉的人,更善于调节尴尬的谈话氛围,更工于心计。
不论是在批评或者恭维别人的时候,都不妨直话曲说、忠言婉说。在说话中避开对方的忌讳点绕道而行,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一步步迂回接近,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之后,他已经不自觉地缴械投降了。春秋战国时的晏子、触龙等人可谓是迂回说话的大师。
春秋后期,齐相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经常劝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有一天,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勃然大怒,不容分说就要把养马人用刀肢解。恰好这时,晏子也在齐景公身旁,侍卫已经持刀进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问齐景公:“当年,尧舜肢解人时,从谁的身躯开始的?”齐景公回答道:“从自身开始。”刚答完齐景公就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是委婉地批评他,于是下令不肢解养马人,改口道:“那么就罚他下狱吧!”
晏子说:“好呀,但请允许我代大王数数他所犯下的大罪,这样才能让他心服口服。”齐景公说:“那就先听一听。”于是,晏子历数养马人“罪状”道:国君让你养马而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而且养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这样的小事而杀人,百姓知道,一定会埋怨国君残暴,而且邻国听了,也一定会耻笑国君,轻视齐国,这是第三条死罪。来人,把他打入大牢!晏子虽是在历数养马人的罪状,可齐景公听得明白,立即说:“把养马人放了,不要因为这件小事阻碍了我的仁政。”
可见,说话语气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效果之神奇。直来直去这种说话方式,对于家人或交心的好友而言还是比较能让人接受的,但就同事、上下级的关系来看,说话也直来直去恐怕就多有不当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