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80558
  • 作      者:
    谢泳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作者以一贯的平实,透着温和的笔触,细读晚近中国的第一手辑佚材料,其中思想的疑点一个个浮现出来。<br>历史学者从直接文献中看出有用的材料并不高明,因为谁都会找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有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在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有用的史料。在相关档案不能及时解密的情况下,对历史研究者所作的推断也要尽可能宽容,因为在档案封锁的情况下,了解历史真相的努力实在不容易。知识分子的思想如果一味被理想和激情驱使,有时候思维会变得极端。 任何建筑都可以在特殊的年代以特殊的方式随时消失,但没有人敢保证一本书可以被毁弃得片纸不留,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历史的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谢泳,1961年生,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储安平与〈观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讲述关于陈宝箴奉行新政的一段回忆,介绍美籍北大教授的一则胡适佚文,陈师曾自谓短篇小册的《中国绘画史》,储安平较少为人注意的《给弟弟们的信》,殷海光早年的逻辑实证主义译作,“李约瑟难题”的初期解释文献,毛泽东与厦门大学关系的传言,孙越生研究官僚政治的遗作,钱锺书回避周氏兄弟的掌故,陈寅恪诗在中大教授间的传抄本,范文澜的一封辩诬信,影响费孝通后半生的几个批示……我们读历史,作者认为如果先从资料下手,有时反而会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情况,而再好的教科书也难免有误导人的地方。写文章做研究,则以知识增量为追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一点东西,哪怕是一条史料、一个角度或者一条线索,有增量就有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陈宝箴的一条史料<br>偶然看到一册私印的小册子,十六开本,约有十几页,名为《湖南平江黄金洞金矿八年来之回忆与展望》,作者潘振纲,时在1947年。潘振纲当时是黄金洞金矿的主管。我因为接触过一些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学者,所以有时候在旧书市场看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史料,也就顺手收集起来。这些东西我一般的做法是看过就送人,在我,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我一向的看法是历史学者,从直接文献中看出有用的材料并不高明,因为谁都会找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有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在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有用的史料,所以学者读书不能太专门,专门是职业,不专门才是趣味。专业是有硬性要求的,常常很苦;业余是轻松的,所以快乐。业余的专业是最理想的境界。<br>我看到的这个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的黄金开采史肯定是有意义的,这个行业我根本不懂。但潘振纲这个回忆中,有一则跋文,是当时湖南有名的教育家曹典球所写。潘振纲早年是曹典球的学生,二人有师生之谊。曹典球早年毕业于湖南著名的时务学堂,与陈宝箴有过交往。我要在文章最后再抄出关于陈宝箴的那一条史料,现在先发几句感慨。<br>时务学堂出过很多志士仁人,不必一一列出了。百多年后,我们评价一个教育机关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这个教育机关里出了些什么人,看这些入主政的时代,社会有没有蓬勃向上的风气。出人多,社会有朝气。这个教育就办得成功;出人少,或者不出人,这个教育就不成功。在乱世,教育的功用看得格外分明。在和平时代,评价一个教育机关成功与否,从时间上看,一般来说要五十年。因为五十年里,一个人在这个教育系统里所接受的教育是完整的,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个系统中最成功的人士,应当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特别是政治精英。从结果上观察,如果一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就说明过去的教育基本是成功的。如果一个教育系统自身不能产生对本教育系统的怀疑和批判,那么这个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大体上是成功的。科举制度也有许多优点,至少这个制度中产生了大胆提出要求彻底废除这个制度的人。功过可以讨论,但气度十分宝贵。平庸的时代其实是由平庸的教育造成的,或者说,坏时代都是由坏教育带来的。教育的后果要在五十年后才看得出来,今天社会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还能说我们的教育没有问题吗?<br>陈宝箴是咸丰举人,后做湖南巡抚,极具革新精神。陈家后人,代代英贤,不能说没有原因。陈三立的爱国,陈寅恪的独立,都有家风遗韵。<br>曹典球在跋文的一开始就说:<br>清光绪戊戌,义宁陈公右铭抚湘,奉行新政,谋开矿以裕国。聘德国矿师某,探勘平江黄金洞金矿。矿师决其有丰富之储藏,以报诸陈公。时有某官言于陈公曰:“此矿既如是,中丞曷弗约湘绅集资开采之?”陈公抚案曰:“开矿原以富国,何人敢取以谋私利者?”即令矿局拟奏开采。而乡绅熊秉三、蒋少穆、黄修原、廖生陔诸君,实左右之。此平江金矿定为官采之始基也。<br>当年陈宝箴父子被革职后,曾有人捏造证据,说陈宝箴有贪赃受贿之行,幸得接替陈宝箴的新任湖南巡抚俞廉三据实辨证,诬陷才没有得逞。从曹典球的这则回忆中,也可想见当时陈宝箴为官的清正。<br>一个教育系统中如果不能大批产生刚正清廉、谋国富民的政治精英,而到处是以权谋私、明哲保身、误国害民者,那是多么悲哀!<br>虽然陈宝箴最后的命运很悲惨,但在陈宝箴生活的时代里,它的教育系统和吏制中,曾产生过许多像陈宝箴这样有作为的封疆大吏,这也算是黑暗中的光明吧。
展开
目录
    辑一 晚清以来<br>关于陈宝箴的一条史料<br>由《钱理甫先生家传》说起<br>关于伍连德的史料<br>鲁迅研究的史料扩展问题<br>关于《都门汇纂》<br>我有一本《华英字典集成》<br>江绍原的一本藏书<br>读《法政速成科讲义录》<br>从《东语完璧》说起<br>晚清的两本工业著作<br><br>辑二 民国以来<br>老版人名辞典<br>关于《沈信卿先生文集》<br>读《无锡唐桐卿先生专祠文录》有感<br>李泰橥的《中国最近世史》<br>两本关于云南的书<br>从“毛泽东与厦门大学”说起<br>一个美国人对中国民主的看法<br>胡适的一篇佚文<br>在北京看到《中国铁矿志》<br>张子高解释“李约瑟难题”<br>汤用彤《往日杂稿》中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史料<br>中国谁最早介绍胡塞尔<br>再说“现象学”在中国的传播<br>我看到了《西文东方学报论文举要》<br>从刘景晨的《中国文学变迁史》说起<br>李璜的《江西纪游》<br>《欧特曼教授哀思录》<br>周作人的一篇序言<br>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br>读《欧美漫游日记》<br>《夏承枫教授公葬纪念册》<br>读《江南实业参观记》<br>储安平《给弟弟们的信》<br>王日伦的一篇论文<br>读《中国红十字会时疫医院征信录》<br>从李维城的日记说起<br>研究《中德学志》<br>读《颜惠庆自传》<br>《高鲁日记》的价值<br>罗家伦的《黑云暴雨到明霞》<br>由殷海光一本旧作说起<br>殷海光早年的一本译作<br>读杨静远《让庐日记》<br>从《中国农村复兴计划书》说起<br>《中国现代小说戏剧一千五百种》<br>关于燕京大学研究院<br>读《平津国立院校教职员联合会会员录》<br>今日《西风》何在<br>钱锺书与拉斯基<br>钱锺书与周氏兄弟<br>从王亚南到孙越生——纪念《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发表六十周年<br><br>辑三 近期以来<br>历史细节<br>王锺翰日记中的一则思想史材料<br>和胡风有关的北师大两个助教<br>从范文澜的一封信说起<br>费孝通:1957年的一件小事<br>“批判者继承现象”——从1958年对林庚的批判说起<br>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br>《宋诗选注·序》修改之谜<br>钱锺书文字中的“性”比喻<br>方鸿渐给唐晓芙的信与《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br>陈寅恪诗的标题问题<br>陈寅恪《论(再生缘)》太原流传之谜<br>想起一个老朋友<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