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承担
我们常常祝福别人“吉祥如意”、“自在吉祥”、“新春吉祥”……“吉祥”有平安、顺心、圆满的涵义。如何能吉祥呢?《法句经》认为,待人以慈悲,便能获致吉祥:“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悲,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多年前,慧龙法师从寿山寺驾了一部“小山富”汽车回佛光山,在崎岖难行的小路上,一个无照驾驶的农夫正开着铁牛车迎面而来,慧龙法师无处闪躲,“砰”的一声,彼此撞个正着。铁牛车人车无恙,但是“小山富”汽车可惨了,不但车身支离破碎,稀烂一团,里面坐着的慧龙法师鲜血直流,不省人事,眼看着奄奄一息,命在旦夕。
农夫吓得脸色发青,赶紧与路人将他送至高雄外科医院,医师急救后说道:“慧龙法师肋骨、肱骨断了八根,至少要在医院里疗养三个月才能恢复。”当我到医院探望他时,他却很平静地跟我说:“师父,千万不可以怪那个铁牛车司机,不要要求赔偿。这是我的业障,应该自己承担!”他丝毫没有一点怨恨。
面对庞大的医药费,农夫实在欲哭无泪,直向慧龙法师道歉赔不是。在病床上的慧龙法师反倒好言安慰农夫说:“没有关系,我不会要你赔,这么多的医药费,你就是倾家荡产也赔不起,你放心,让我自己来承担好了。”
伤愈之后慧龙法师虽然身体里还有很多铜管、铁条,但他仍一如常人,行动自如,甚至四处弘法利生。这么一位厚道的出家人,一心一意慈悲待人,不以自身利益得失、性命为优先,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把过失加之于人,让人不能堪受。俗话说:“好心有好报”、“憨人有憨福”,我想,往后他必定有大福报,也能诸事吉祥。
人生如同一门一门的课程,我们必须在课程当中学习认错,学习吃亏,学习承担,学习慈悲待人,在一次一次的学习中为人带来“吉祥”,从而更加圆满自己。
千里还愿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有一天药石后,他在大雄宝殿前面一面念佛一面经行。忽然看见一位老太太气喘吁吁的,从成佛大道跑到大雄宝殿门口想要进去,但是殿堂已经关闭,铁门深锁。
看她着急的样子,心定法师就上前去关心。老太太说:“我三年前到这里来许了一个愿。我住在花莲,平常都是捡破烂的,好不容易有了一千多块的铜板,我现在要来还愿,赠送给佛祖,但是门关起来怎么得了,我还要赶回去,我是坐火车转搭汽车,好不容易到了这里……”
心定法师一听,赶快找香灯师来开殿门。佛光山很大,工作结束后大众各自用功办道,不容易找。费了好大工夫,终于找到香灯师来开殿门,让老太太拜佛、还愿。
心定法师跟老太太说:“天色这么暗了,就不要回去,在山上住一晚吧!”
老太太说:“我如果住下来,又要缴吃饭的钱、住宿的钱,实在负担不起!”
“哎呀!你这么诚心,应该让常住来招待你。”心定法师带着老太太到佛光山的朝山会馆,为她安排上等客房。
第二天早上,老太太要离山时,依依不舍地望着远处的大佛掉下眼泪,她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礼遇过。”
心定法师告诉我这一件事情后,我告诉他:“你真的能当一个住持了,有这样的爱心,有这样的人情味,就是住持之道。”
住持之道如此,待人之道更是,多一些人情味,多一分慈悲,多一些柔软语,多一点关爱的眼神,人与人之间就能连成一片蔚蓝而清澈的天空。
师父心
我常鼓励大家,我们宁可失去世间上的一切,也不能失去慈悲心。为什么呢?从我一位徒众依宏法师身上,可以了解个中意义与道理。
依宏法师随我出家二十多年,是一位老实办道的修行人。记得过去我在佛光山刚刚开办大慈育幼院时,十分缺乏人手,天性慈悯的她自愿前去照顾小孩。
有一年,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看到她出来走动、吃饭,心里很挂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育幼院里的孩子出水痘,一个接着一个发高烧,卧病在床。眼看蔓延下去不是办法,为了与大众隔离,她辟出一个房间给出水痘的病童,自己也和他们一起同住,每天起早贪晚,帮他们煮饭、喂药、说故事,当他们哭闹的时候,还得耐心劝导,好言安慰。
这件事慢慢地传扬开了,许多人赞美她慈悲为怀,但也有些人不解地问她:“只不过是一群孩子,长大了也不一定留得住,何必那么含辛茹苦地对待他们呢?”
她说:“正因为他们没有父母照顾,所以才把他们接引到佛门里来,让佛教作他们的父母。”
还有些人看到孩子对她服服帖帖,很奇怪地问她:“你没有做过父母,怎么能把孩子管教得这么好?”
她不卑不亢地回答:“不一定有孩子的人才可以为人父母,只要是肯施予慈爱的人,都能作天下人的父母。”
观觑世间,有的人具足财富,但未必具足道德;有的人拥有土地万顷,但未必拥有快乐;有的人极具权力,但未必掌握得住自己如万马奔腾的心。然而,也有的人深具慈悲心,他们安于每个因缘,欢喜生活,就像这位依宏法师。
我想,拥有慈悲心的人,才是最富有,最快乐的人,诚如《法句经》所言:“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悲,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花生汤
依空法师的父亲张来福老先生是一位中医师,因为女儿来山出家,所以偶尔也会上山小住。
有一年,他来山上挂单在朝山会馆,我担心工作人员是否招待亲切,于是问依空:“父亲住得习惯吗?饮食合胃口吗?”
依空说她父亲因为长年胃疾,三十年来不能进食五谷杂粮,只能喝花生汤,因此这几天她都亲自熬花生汤给父亲吃。第二天早斋,刚好侍者端了一碗花生汤给我喝,我突然想起张老先生,赶紧派人把依空找来,要她趁热送给父亲食用。哪知张老先生吃了以后,千言万谢不绝于耳。
几年以后,依空告诉我:她父亲一直到往生前,都还念念不忘我给他的一碗花生汤。而且经常向亲友说:“星云大师对我们佛门亲家多么礼遇,奉为上宾,别人供养的花生汤,他都慈悲省下来送我吃。”
听了依空的叙述,我的心中颇有感慨,区区一碗花生汤,就让张先生对我感激一辈子。其实,“僧情不比俗情浓”,我不但要求全山徒众要孝敬每一位同门师兄弟的父母,而且我也把这些佛门亲家视为自己的父母,给予安养,以报答他们将儿女送来学佛度众,我以为这就是人间佛教的孝顺之道。
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中提到父母恩德形容:“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母之恩,吴天罔极,怎能不报?不只佛门,孝养父母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人蛇共处
有人认为佛光山很大,常常抓到毒蛇就拿到佛光山来放生,不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曲解了放生的真正意义。
这当中发生过一件趣事:一天清晨,心定法师做完早课,回到寮房准备换长衫。一打开衣橱,咦!角落里怎么多了一堆东西?打开电灯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粗大的蟒蛇正盘在那里,昂首睁眼,吐着红信。他赶紧关起来,不敢惊动它。但是他还是得开衣橱拿东西,于是笑嘻嘻地和这位不速之客商量:“你是不是喜欢这里呢?如果你想要住在这里,我很欢迎,但是我们必须遵守共住规约,那就是大家互不侵犯,好吗?”蟒蛇似乎听懂了他的意思,温婉地把头低下。
此后每次回到房间看到蟒蛇,心定法师总是不忘和它打招呼,它也颔首作礼,大家相安无事地共处了一个多月。
有一天,当心定法师打开衣橱时,蟒蛇杳无踪影,但见一堆蛇皮留在那里作为纪念。此后,心定法师与人谈起此事,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连蛇都听我的话,人怎么会不听话呢?”
心定法师能与蟒蛇一起相处,没有受到伤害,可见人与畜生都有一种和平的愿望,所以佛教有言:“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为一个慈悲的心肠,要蟒蛇也为之感动,彼此互不侵犯,相安无事,足见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
在动物里面,鸽子拥有和平的象征,蛇是有毒的代表;人也是一样,有和平的性格,有斗争的性格,有喜舍的人,有贪欲的人。我常说,这世间的本来,便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好的一半坏的一半,善的一半恶的一半,黑的一半白的一半,佛拥有了一半的世界,魔也拥有一半的世界,但重点在于不陷入二元对立的困境中,而是转魔为佛、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将我们所拥有的好的一半,去改变那坏的一半,用善的一半,去感染那个恶的一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