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学别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53266
  • 作      者:
    劳政武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佛学别裁》阐释佛学义理,概述佛教史传,文字浅白雅训,内容深入浅出。
展开
内容介绍
  《佛学别裁》是一部“教”“学”并重,以佛学基本义理与佛教传播历史为二大叙述主线,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学(教)概论性著作。《佛学别裁》的特色, 一是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又平实。二是主线明确。以佛教四圣谛为纲目,来贯摄一切佛学,层次朗然。佛学深奥,名相繁多,初涉义诲者,往往茫然无从入。如何消除障碍,既有知识上的,又有认识上的。特色一重在对治前者,特色二则示人以学佛之门径,能引领读者从总体上去把握佛学(教)的特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佛学(教)观。因此可以说,《佛学别裁》乃一本对教、学两界均入门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言篇
  为什么要学佛
  在很多的佛经中,常把教主释迦牟尼(如来、佛陀)比作“医王”,把他的教训比作“医药”。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譬喻,因为它点出了佛教的性质与目标。我们宜先了解这譬喻,再去深入了解佛教的义理,才可望确保不致误入迷途。因为佛教经典浩如烟海,涉及的义理又十分深奥繁复,若不把握住正确的信解,困于迷途是很容易的事。
  既是“医王”及“医药”,就意味着:必有要治疗的“病症”,佛教常用词语称为“对治之病”。佛教要治的病是什么呢?就是有情众生、尤其是我们人类的苦痛烦恼。
  人的一生,充满了苦痛烦恼,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一事实,不但为古今中外圣哲所共认,也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真实感受。
  一、西方哲人对苦痛的看法
  早在纪元前,希腊三大哲之一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伦理学》中就曾指出:“贤哲所追求的不是快乐的享受,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这句话的涵义就是:痛苦才是人生的真实,.而快乐不过是这种“真实”的否定。快乐既然不是真实的存在,那就当然不能成为贤哲们所追求的目标了。
展开
目录

本书要旨
引言篇
为什么要学佛
佛教义理的特色
佛学的繁难
把握佛学义理的要领
佛教、佛法、佛学、佛家
义理篇

第一章 苦谛
释迦牟尼为何出家
苦的类别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阴盛苦
苦的性质
一、三受义理
二、“三受”与“三苦”的关系
三、苦是人世的本质
苦的形而上意义
一、佛陀强调“苦谛”不是消极,而是教人积极超越
二、苦痛本身是“缘起”的,故可以转化提升
三、苦痛可以释放吾人的精神光芒

第二章 集谛(之一)
缘起性空
一、提出“缘起论”的印度文化思想背景
二、“缘起”要义
三、缘起与无常
四、缘起与“性空”
五、“缘”的种类
有情生命的构成——五蕴
一、五蕴的性质
二、五蕴类别
三、五蕴与轮回
认知事物的因素——十二处、十八界
一、六根
二、六境
三、六识
四、“十八界”的深层原理
因果论
一、六因
二、五果

第三章 集谛(之二)
法与一切法
一、狭义的“法”
二、广义的“法”
三、最广义的“法”
四、佛陀亲说的“一切法”
小乘的七十五法
大乘百法
一、心法(8种)
二、心所法(分为六类51种)
三、色法(11种)
四、不相应行法(24种)
五、无为法
一切法的重点问题

第四章 集谛(之三)
十二因缘
一、一般性解说
二、佛陀亲说“缘起义”
三、三世两重因果观
四、二世一重因果论
五、现代学者的解读
业是什么
一、业的性质
二、业的种类
三、业感缘起
四、“业”论的价值
轮回理论的演变
一、古印度的“轮回”思想
二、原始佛教的“轮回”理论
三、部派佛教对“轮回”的论诤
四、唯识学派建立完整的“业论”
五、对“十二因缘”的新解
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一、“中有”与投生
二、三界
三、四生
四、四食
五、生死轮回的重点问题

第五章 灭谛
涅槃的意义
一、涅槃涵义的遮诠方式
二、涅槃的同义辞
三、“涅槃”与“灭”、“解脱”的异同
佛陀的涅槃思想
一、古印度的涅檠思想
二、佛陀的涅槃观
三、佛家涅槃观的形而上要义
佛教涅椠思想的演变
一、原始佛教的两种涅槃
二、部派佛教的涅槃观
三、大乘佛教的涅槃观
四、大乘空宗的涅槃观
五、大乘有宗的涅槃观
涅槃思想的完成

第六章 道谛(之一)

第七章 道谛(之二)
史传篇·上·印度佛教

第八章 印度佛教
史传篇·中·中国佛教

第九章 汉传佛教史略

第十章 汉传佛教宗派

第十一章 藏传佛教
史传篇·下·世界各国佛教

第十二章 世界各国佛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