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六祖坛经名句品读10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4098545
  • 作      者:
    武宁编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粱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干古之绝作。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
内容介绍
    《悦读经典品读古典名句:史记名句品读10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冯翊夏阳,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在他父亲死后的第三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正式继任父职,成为汉武帝的太史令,时年38岁。不久,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名句品读101》。司马迁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事进行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了腐(宫)刑。司马迁忍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前后用了大约18年的时间完成此巨著。
    本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史记名句品读101》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本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目标,不仅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它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
精彩书摘
    1.风萧萧兮易水寒
    【经典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名句由来】
    出自《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读懂名句】
    太子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婉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
    【闲坐说名句】
    描写荆轲刺秦王前在易水边出发时的悲壮气氛,意思是表达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人。
    【故事链接】
    早在战国时候,秦国以大压小,以强欺弱。燕国就是常受它负的一个,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聘天下英雄豪杰,决心富国强民,抵抗秦国。荆轲就是在这以后,被燕太子丹用重金招聘来的。
    荆轲是韩国人,被聘来之后,燕太子丹专为他修建了一所非常漂亮的房子,叫荆馆。现在的荆轲村,据说就是当年的荆馆所在地。荆轲吃的是山珍海味,身边还有关女侍候。这样养了他一两年,太子丹也不说为什么。荆轲想为燕国出力,可是又一时思报无门。就在这个时候,燕太子丹来到荆馆,说明想派他去刺杀秦王的意思。荆轲满口答应,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定好的日期已到,太子丹在易水河边设宴为他饯行,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大臣,因不满秦的暴政投奔了燕国。为了刺秦王成功,樊是自献人头,以便让荆轲取得秦王信任的),同时还带着燕国督亢的地图,图中藏着匕首。勇士秦舞阳跟着,登车直奔秦廷而去。
    秦王正在宫中与嫔妃和宫女们歌舞作乐,忽听内臣来报:“燕国使者荆轲,献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来了。”秦王不禁龙心大悦,传令在咸阳宫接见使者。
    成阳宫里金碧辉煌,威武森严。秦王端坐在正中,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荆轲上前首先献上樊於期的人头,秦王一见哈哈大笑。接着,荆轲又把督亢地图高举过头顶向秦王敬献。在这节骨眼上,秦舞阳胆小发慌、腿肚子直哆嗦。荆轲从眼角里扫见这情景,怕露了马脚,就忙着往前凑,想让秦王赶快接图,以便动手。秦王接过地图,荆轲借口图上有一处看不清楚,又凑前几步,一边帮秦王展图,一边指点。图展完了,匕首也露了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穷匕见”。这工夫,荆轲急忙抽出匕首,向秦王刺去。没想到秦王有护心镜,荆轲又离他稍微远了一点,匕首刺到了,力量也小了。只听当嘟一声,却没有刺死。于是秦王慌忙撩袍闪到大红柱子后边,荆轲急急追杀。两人围着柱子就转起来了。
    宫殿两旁站着许多文武大臣,可谁也没带兵器。他们为什么不带兵器?因为秦国有规定,文武大臣上朝不准带兵器。再说,秦王没令,谁也不敢动手。这时候,秦王慌了神,只顾跑,连身上挎的宝剑都忘了,哪还顾得上下令呢!还是大臣赵高提醒喊了一声:“大王,你也有剑啊!”秦王这才恍然大悟。可他挂的是龙泉剑,龙泉剑长,他慌手忙脚地抽不出来。赵高又打了个从背后抽剑的手势,他这才拔出剑来。荆轲是武士,身强力壮。秦王拔出剑来也不是荆轲的对手呀!他吓得脸色煞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赵高一见急了:“大王,快下命令呀!”他这才下令。满朝文武,这才七手八脚擒住荆轲和秦舞阳,当场把他俩剁成了肉酱。后来,燕国的黎民百姓为纪念荆轲,就在荆馆旁边的小山上,修了一座荆轲塔。荆轲的尸首没有了,就把他的冠袍带羽放在了里面。荆轲塔,实际是荆轲的衣冠冢。
    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
展开
目录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挑战王权
3.鸿鹄之志
4.大智若愚
5.鸟尽弓藏
6.当机立断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8.举贤
9.士为知己者死
10.知死必勇
11.一诺千金
12.忘与不忘
13.浴不必江海
1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15.至言实也
16.众口铄金
17.贫贱之交
18.破釜沉舟
19.人弃我取
20.人自为战
21.刎颈之交
22.敢于说不
23.君子相送以言
24.卧薪尝胆
25.大家风范
26.识人难
27.识人五法
28.国乱思良相
29.孝的三部曲
30.围魏救赵
31.民以食为天
32.取长补短
33.美女戒律
34.乐极生悲
35.无愧的心
36.打江山与坐江山
37.人不可貌相
38.朋友是一面镜子
39.奉公守法
40.市道之交
41.在德不在险
42.纸上谈兵
43.不食周菽
44.一鸣惊人
45.鸡鸣狗盗
46.图穷匕首见
47.自胜者强
48.用人之道
49.“功狗”与“劝人”
50.萧何不治垣屋
51.公而忘私
52.将在外
53.前倨而后恭
54.脱颖而出
55.一饭之德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57.项庄舞剑
58.大行不顾细谨
59.桃李的谦逊
60.鉴往知来
61.欲壑难填
62.情与礼
63.歌为长言
64.疑事无功
65.变则通
66.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67.至德者不和于众
68.先见之明
69.泥古与创新
70.父母之道
71.贪欲杀人
72.治国与音乐
73.人民最大
74.谨择君子
75.人生的修正
76.人人自坚
77.平衡的艺术
78.居必择乡
79.管鲍之交
80.人的局限性
81.贫贱之交
82.月满则亏
83.独立不迁
84.渴望清洁
85.饮水思源
86.行动的力量
87.时者,难得而易失
88.能屈能伸
89.急流勇退
90.知耻近乎勇
91.俭以养德
92.战争的艺术
93.行胜于言
94.读书人的道德底线
95.人貌荣名
96.贤者之风
97.远离俗谛
98.因材施教
99.暴得者必暴亡
100.给完美主义者的忠告
101.穷且益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