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写作过程中,笔者在尊重历史文献和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的阐述具有独到之处。比如: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原因的分析、对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的概括等,观点有创新。敬请读者给予关注!考察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问题并非易事,未尽之处在所难免。笔者期待着读者的肯定与批评!
民族与宗教关系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宗教属于精神信仰形态,民族属于社会族群形态,因此,民族和宗教并不严格对应和同步发展,但二者又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即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宗教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不仅传承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而且也映射了蒙古社会历史的变迁。
近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蒙古社会急剧变革,蒙古族宗教信仰随之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蒙古民族后来的文化走向,也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了解蒙古民族社会史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没有系统研究近现代蒙古族宗教问题的论著。因此,本人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意在系统梳理蒙古族宗教在清代以后发展并逐渐衰落的脉络及走向。
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蒙古族宗教研究现状概述、研究的理论方法与难点、课题的突破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之后,共分七章展开论述。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传入与普及起笔,从清朝的宗教政策、寺院经济的发展、寺院大活佛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抑制、寺院教育等方面,对藏传佛教在清朝前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二章以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的衰落为主题,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经过晚清、民国、“日伪”统治和连年战争逐渐走向衰微,而晚清时期政府对蒙古宗教政策之转变、儒学文化的浸润、蒙古民族启蒙思想的兴起以及寺院经济的膨胀是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讲述民国、“日伪”时期的蒙古族宗教。从民国时期的宗教政策、“日伪”政权统治下的蒙古地区宗教状况、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的关系展开论述,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政治的关系是本章论述的重点。
第四章讲述内蒙古宗教改革。首先描述了新中国初期内蒙古地区的宗教状况,进而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及新中国的宗教政策、内蒙古宗教改革与无神论教育进行了概括,并对宗教改革的意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宗教改革,蒙古族宗教状况,尤其是藏传佛教从组织制度、信众结构、宗教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五章选取蒙古地区东部、中部、西部有代表性的寺庙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作者田野调研资料为依托,借鉴文献资料,展示蒙古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近现代演变的历史轨迹。它们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锡勒图库伦喇嘛旗;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以蒙古语诵经的寺庙——梅力更召;章嘉活佛住锡地多伦汇宗寺;号称“东藏”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瑞应寺。
第六章概要说明了蒙古地区其他几种宗教的信仰状况,意在彰显蒙古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对蒙古族历史上萨满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状况进行简要介绍。近代以来,除了处于核心信仰地位的藏传佛教之外,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一直延续着,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尽管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但也在蒙古族聚居区具有一定影响。可以说,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以萨满教为基础,以藏传佛教为核心,辅之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第七章介绍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概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内蒙古地区的宗教工作逐渐恢复,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正处于恢复和重建之中。本章通过对内蒙古宗教状况述描,归纳了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进而对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