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你的眼神<br> 谁先离开视线谁先输。<br> 有句俗语说:“看着别人眼睛说话的人,一定不是坏人。”我们暂且先不去评估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我们可以由此得知,人们早已认为说话时正视着对方,这不但是一种礼貌,而且可以加深他人对自己的印象。<br> 可是,“看着别人的眼睛”并不是要你从头到尾一直凝视着对方,如果其是这样,恐怕你的眼睛会十分疲倦,而且还会被对方认为唐突。<br> 第一次与人见面,谈话30秒钟之后,就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能站在有利的立场,这也就是说,当四目交接之后,能使对方视线移开的人,可能就是获胜的一方。<br> 在谈话一开始时,两者的关系通常处于平等的地位,而先将视线移开的人,心里会渐渐的较在意对方,而在内心则不断想着:“他会不会看不起我呢?”“说不定他会觉得我言语乏味。”从这一刻开始,无论他说什么或做什么,心里都会受对方视线而左右。<br> 美国的大学曾以彼此不认识的学生进行以下的实验:首先,由两组学生当中各选出一人,让他们一起在一间房子里,然后面对面坐下来。两人之间有一面高一公尺的黑色玻璃,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脸。接着让双方自由交谈,不一会儿,突然有人将不透明的玻璃拉起,两人就此四目相接,结果发现,先将视线移开的几乎都是内向型的学生。<br> 假如今天你将与一位令你头痛的人物见面,不妨以这个方法试试自己的定力,借此提高自己的自信。<br> 暂停的功能<br> 无法解开的问题,往往会强化你的记忆力。当我们在看自己想看的书时,一定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总得从头到尾看完,才能安心入睡。<br> 但是,以这样的方法看完书后,到了第二天早上,却往往记不清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反倒是因某种原因而读到一半,反而可以清楚记住整部小说的内容。<br> 你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考完试以后,对于迎刃而解的问题,很快就会淡忘,反而对于解不开的问题却久久难以释怀。直到回家后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而感到无比沮丧。其实,这是因为当你无法解开问题的时候,会强化记忆力,而在无意识中对该问题一直念念不忘,因此,要想增强记忆力的话,就应维持高度的紧张感。<br> 把无法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使紧张感得以持续下去的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会议上。例如在会议所提的问题,有的很快就获得共识,有的却迟迟无法解决。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仍继续讨论下去的话,往往只是浪费时间。因此,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将这一难题暂告一段落,换下一个议题。<br> 一般来说,会议的目的便是要解决问题,但是有许多问题很难在一时之间获得圆满的结论,遇到这种情况时,与会的人大都会有一种紧张感,而这个棘手的问题就会萦绕在脑海里。这时候,不妨把问题暂时搁下,过一段时间再继续讨论。<br>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与会的每个人可以冷静下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然后等会议再度开始时便可轻易地获得解决。这也就是说,会议虽然呈现暂停的状态,但与会人员的脑海里,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却仍持续在脑海里盘旋不去。<br> 所以,下次当你碰到难以解决或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也许会更快获得答案。<br> 适当地给予报酬<br> 偶尔给予报酬比每次都给予报酬,效果会来得更好。<br> 心理学上提到的“再强化时间表”,这是表示学习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也就是对正确反应而给予的报酬,其次数越少,其行为反而会持续下去。<br> 所谓“强化”,是指强化这种行为的欲望因素。换言之,也就是给予任何形式的报酬。我们由实验来证实这一点:首先准备两个箱子,其中一个箱子只要一推拉杆,食物便会出现,此种情况称为“完全强化”的箱子。另一种情况则是装置“间歇强化”的箱子,也就是在推动拉杆时,偶尔才会出现食物。<br> 然后在两个箱子里各放一只老鼠。当老鼠发现推动拉杆就会出现食物时,会不断地持续此种动作。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老鼠推动拉杆时便不再给予食物,久而久之,每次都会推动的那只老鼠就不再推动拉杆,也不再存有出现食物的希望。至于偶尔会出现食物的箱子里的老鼠,反而仍不断尝试推动拉杆,希望食物的出现。由此可见,间歇强化的效果比完全强化效果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br> 这种结果也可以应用在人的身上。“电动玩具”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便是因为它充分运用间歇强化的效果所致。如果每一种电动玩具都让人百发百中的话,在玩腻了之后就不会再有人想玩了。而事实上,每一种电动玩具都具备了满足人们这种间歇强化心理的条件。所以,打电动玩具的人,总是义无反顾地把硬币一个个丢进去。此外,这项原理也可以运用在人事管理或教育孩子上面。<br> 在教导孩子学习事物时,若能准备一些奖品(也就是报酬)则效果更佳。但是偶尔给予报酬比每次都给予报酬的方式,效果会来得更好。<br> 心理退化现象<br> 许多人偶尔会和朋友打打麻将。麻将是一种有趣的娱乐,可以借此了解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一面。有一种一开始就输的人,他会固执于自己的打法,一味的固执而不知变通,结果输得更惨。<br> 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心理退化现象”,当自己遇到挫折时,会有孩子般固执的倾向,而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出来。根据以小孩为对象的实验,先测验小孩的智商,接着再给他较难的功课,然后骂他:“连这都不会,笨死了!”用严厉的斥责会让小孩沮丧气馁。后来再让他重做原来的智商测验,结果你会发现,他的智商会明显地下降。<br> 这就是人在气馁时能力会降低的证据。有些公司的经理人会利用这个弱点来打击别人,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例如对已威胁到自己的部下给予他们不合适的工作,使其觉得:“我为何要做这么卑微的工作?”当工作失去热忱时,本来能力强的人,也会产生退化的状态,而使能力降低。<br> 有很多被上司责难而遭受打击的职员,就是这些上司使用“心理退化现象”下的牺牲品,而且这些上司会无形中剥夺了公司的活力。<br> 反之,如果交付个人比其能力略高的工作,并且予以鼓励、支持,明白表示“你一定做得到”,干劲便会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br> 部分刺激与政治家的手法<br> 集中一点来反复夸奖,会使对方十分高兴,本来怀有戒心的,也会因此松弛下来。<br> 花花公子的技巧之一,就是他们会经常对女人说:“你的脖子好美”或是“你的眼睛好迷人”,以集中一点来反复夸奖,让对方十分高兴,本来持有戒心的,也会因此松弛下来,这便是暗示说服法中“部分刺激”的应用。因为人会对自己某一部分的夸奖而联想扩大,仿佛别人是在赞美自己整个人。<br> “部分刺激”不但可以打开对方的心扉,当攻击对方时也能发挥效果。反复攻击某一点,方法虽然单调,但也可使对方信心感到动摇。<br> 在一次企业集团的股东大会中,一位股东就用了这种心理战术。当会议按照程序即将结束时,那位股东突然站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说:“这样重要的会议,董事长为什么翘着二郎腿?”董事长一听大惊,赶紧把脚放下来,这位股东仍得理不饶人地说:“被人指正后才改变态度,还当什么董事长!”<br> 虽然这一段小插曲对整个股东大会并没有什么重大影响,但却带给董事长和其他股东内心的动摇,也使职员对这位股东有很深的印象,结果使他以后办事顺利多了。<br> 这件事不能责怪董事长,董事长对各个股东的攻击都防备得很好,只是不注意坐相,当他人攻击其不备之处时,他自然会瓦解。尤其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越怕受到这一类的攻击。<br> 反过来说,不想被对方的攻击屈服,就尽量讨论大问题。政治家都避免谈细节,而总以冠冕堂皇的方式来总论,这可以说是这一类手法最高明的运用。<br> 使威胁的效果加倍<br> 情绪放松后,再制造另一个高潮。<br> 你看过《十三号星期五》这部电影吗?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告诉你说:“这部电影最恐怖的是在影片结束的那一刻。”<br> 在影片结束前的五分钟,凶手——那个变态的妇人死了,后来警察来了,记者也到了,女主角一个人躺在小舟上,整部片子呈现难得的平静,突然……“杰克”从水里冒了出来。哇……接着整个电影院立刻响起很大的尖叫声。这可怕的尖叫声是由于观众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忽然又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恐怖,让内心为之一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