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的岸,无知的船
人才外传
一位富商虽文化不高,但气宇不凡,精明强干,家业兴隆,身价数亿。其妻子是大学生,两人感情恩爱,育有一子。妻子教子甚严,从三岁开始教子识字,然子既淘且泼,妻儿关系紧张,巨富站在儿子一边斥责妻子:“小孩子学这么多有什么用,长大以后还有不识字的吗?我初中毕业时连作文都写不好,不是一样成就大业。那些大学毕业生不也要到我公司竞聘,有幸才能被我选中吗?”妻子语塞,但又无充分的理由予以诘驳,于是夫妻二人协商远赴京城找一位共同敬重的朋友磋商,并约定以这位朋友的判定为准,不再为此烦恼。
这是一场认真的晚宴,夫妻两人各自向朋友据实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和理由,并紧张地等待着这位“一言九鼎”的朋友的裁决。没想到这位朋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娓娓地道出了自己对人才的思考。
他认为从古到今,人才大致可分为四等:一日不学而有道术者,二日学而有道术者,三日学而无道术者,四日不学而无道术者。
一流人才从来是不学而有道术者。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一流的人才往往带有很大的上天给定性,他们是一群“暗合天道”者,也就是说人类需千年实践才经验的东西,常人需皓首穷经而知晓的东西,他们不经所谓刻苦学习,只经社会实践,或者说学一通百便可先予获取,他们的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全局性、驾驭性、切实性和亲和性等亦随实践的精进浑融于事业的有机运作之中。这类人才往往在纷繁的变局中能抓到事物的本质而举重若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随时洞见到事态的走势而调整方向;在危难突来时能镇定自若而处之井然;在生命格局中可保持结构均衡且随机转换;在人才辈出时能广揽人才于麾下并依人才特点而选贤任能。一部人类历史几乎是一流人才的表演史:市侩出身的刘邦、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炮兵出身的拿破仑、学徒出身的富兰克林、雇农出身的林肯、小公务员出身的爱因斯坦、流浪儿出身的卓别林、小学教师出身的毛泽东、大学肄业的比尔?盖茨等等,在连篇地上演着改天换地的活剧。孔夫子《论语》中有道理的话语不是很多,但他对人才的评述却洞若观火:“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二流人才是学而有道术者。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当领军人物大旗招展、啸声震天的时候,真正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往往是他们。学而有道术者的特点是规范、认真、务实、肯干、敬业且操守持恒。如果一个学而硕士、进而博士的人有了些许成就,谋了一定的职位,是不必过于称道的。因为他们是注定的人才,但区别是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外因的渗入而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学有所成、学有所就的。对于一个人,学而有道术是风险最低但代价亦最高的道路,因案牍劳形、孜孜以求几成他们的常态。因这部分人才的体量很大,是一流人才的百倍甚至千倍,便由此导引出了世俗社会公认的一般性人才原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奋斗才可成功,其意义更多是指二流人才运作机制的形成和结果。
三流人才是学而无道术者。西方有句哲语:“知识大于能力时,知识是无用的;能力大于知识时,知识是有用的。”第三流人才的最大群体特征是知识大于能力。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过了长时期的学习,知识的保有量不低于任何其他共同的学习者。他们的优点是知识相对完备,信息较为对称,可在局部和统驭下担负一定的传递性和程序化的责任,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执行力较差,精力较为分散且趣味偏多。
四流人才是不学而无道术者。他们是一群天资不丰且不善学习者,对道术的理解是破碎的、断裂的甚至是自欺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按本性的能力随遇而安地安排自己,可以苟活于庸庸碌碌,但是有群众性和易发性特征,是涣散的同时又是可以整合的。
他在全面讲述了自己的思考后,对巨富说:“我把人才划分为四等并不是为了区分人之高低贵贱,而是从根本上唤起每个人对自己人生定位的自省、自觉和自励。社会的层面、层级很丰富,正是人才的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层面、层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人生图景。比如一场比赛,有运动员,有裁判员,有观众,有粉丝,有场地清理工,有广告投放者,有媒体传播者,有警察,有人场引路者,当然还有比赛的创意者、领导者、组织者等等。破译人才秘笈的意义还在于,如果你对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有了一种自省认知,你便可以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必蒙昧地按照社会设定的一般性人才之路而贻误了自己的好时光和好机会。同时,人才类型有很大的复合性,你如果兼具了几流人才的多种特征,你甚至可以自励自己完成自我超越,由四流而至三流,由三流而至二流,从而引导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努力和转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你是第一流人才,因此可以不用过多的学习,但一流人才并不一定能生育出一流人才,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你儿子也是不学而有道术的人才迹象呢?”
巨富愕然:“好像还未发现吧。”
“听我给你说,洛克菲勒五岁时曾随妈妈到海滨游玩,当时天热难耐,妈妈给他几美分让他去买两支冰棍,结果妈妈等了好久,小洛克菲勒才满头大汗地手拿两支冰棍跑来。妈妈问他回来晚的原因,他说,他6美分买到2支冰棍,回来的半路以10美分卖给了小朋友,然后回去又买,如此几次,不仅买回了冰棍,还将妈妈给的成本钱全部挣回来了。你儿子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没有。”巨富诚实地回答。
“那么,请你儿子读书吧,在未确认他的人才等级之前,学习是最为保险的,当然也是最为艰苦的人才之路。这样你的儿子便不至于坠入最低一层的人才之伍。”
妻子开心地笑了。
撕开成功者的谜底
成功者展示给我们的往往是一部血与泪的奋斗史、正气歌。传记作家们将成功者的成功元素一般排序为:聪慧、努力、勤劳、刻苦、诚信、谦逊等等,但现实里却难以有人能按一部传记所编排的成功序码走向成功,也就是说这条天理般的编序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正如梅特涅所说:“创造历史的人没有时间去撰写历史。”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类难堪的悖反,实践创造者的创造和文化抽离者的抽离往往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一个是浸淫于现实的恶而着力于操控,一个是生发自愿望的美而痴情于抒发,这便形成了创造历史的人无时间总结历史,总结历史的人无能力破译创造历史真相的难题。
我们试图从一个实践创造者的实况重编一套接近于成功者真相的成功序码:
成功者=高涨不息的欲望+为坚韧而近无耻+跃出道德层面的宽厚+儿童一样的简单+人性的聪慧+操作的努力+必须的刻苦+世故的聪明+理性的诚信+……
对不起,这是一条令成功者汗颜的编序。你可能因初次阅读而刺目,因惯常被认为的成功者要素:聪慧、努力、刻苦、诚信等均被排在了后面。而当你少安毋躁,以一种沉潜之思忖度你周围所谓的成功人士时,你会发现这条编序具有绝对的真实性。那么请向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士勇敢地说出这条编序吧,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感谢你。
当然,成功序码也可以用文化叙述的方式来编写:
成功者=《易经》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墨翟日:“志不强者智不达”+曹植日:“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理?斯托达德说过:“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人性的聪明+操作的努力+必须的刻苦+世故的聪明+理性的诚信+……
然而这样的叙述会因文化包裹的过厚而减弱对现实人生的震撼,磨损对实践人生的锋芒。
鲁迅与渺小
鲁迅作为文学家是伟大的,他的《阿Q正传》达到了把中国人种性格整体寓言化的高度,是世界文学史上永远的高峰;而他作为启蒙思想家,却是渺小的,与他最想成为的青年导师和思想引导者的身份相距甚远。
……
展开
——著名评论家 谢泳
银行行长出身的太旗先生写出了一本智慧书,或许只有穿透金钱的视角更能看透浮躁时代的人生。
——著名电视编导 夏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