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大自然心像的后天整合
同情心·同理心:母性原爱的清滤镜
同情心与同理心的人文意义
有人认为,女性的弱点是脆弱、胆小,藏不住话,做事不敢冒险,喜欢搜寻谈资,爱背后议论人。看了下面一则故事,也许你就会对女性所持的陈旧偏见有所改变。
故事的题目叫《玛丽的微笑》。其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年轻漂亮的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一脸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一会儿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读罢这个故事,感觉很温馨,如沐春风。故事很简短,却让人久久回味……
相信很多人从中体味到的是玛丽的机智。想来也是,要是玛丽不是微笑,而是哆嗦求饶或者是奋力反抗,纵然她再机智,故事也会是别的结局。但是,几句话使一个已经落魄的灵魂得到了拯救,这仅仅是机智所能做到的吗?当然不是,这里映衬着一个很人文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一个善良女性的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即时体现。
面对强盗,玛丽当时也是很恐惧的,但她迅速控制住恐惧,全身心地站在心理假设的立场去理解他:“他也是出于生活所迫才走上邪路的,他本质也是很善良的,他也不想伤害别人,他内心也不想成为一个歹徒,他只是太缺钱了……”
那么,同情心与同理心为什么会如此相得益彰?
美国学者汉林和波森经过对91名咨询人员调查,对这个问题有了基本受大家认同的答案。他们依据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按重要性排序包括有:理解→同情态度→友善→幽默感→坚定十耐心→客观→诚恳→老练→公正斗忍耐斗整洁→镇静→思路宽阔→善良叫愉快→社会能力强斗平衡。
其中,理解、同情态度排在了前两位,可见其重要性。理解一一更多的是指同理心,对后面的同情(同情态度)起到了提示作用。同理心和同情心加起来,才是善良的完整含义。平常我们在使用这两个词时都不太加以区分,主要原因在于两个词属近义,且都强调站在别人立场上而不是个人主观意愿去理解他人,使得许多人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心理师的解释是:同理心侧重于从理智和行动上去理解和体谅他人,侧重的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思维活动过程;而同情心侧重于一种感情上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受他此刻状态下的喜怒悲伤。简而言之,前者是侧重从“理”上去揣摩贴近他人的内心想法,后者是侧重从“情”上去感受贴近他人的情感体验。
两者听起来差异虽小,但有些情况下却会让被接受者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说,同样是给贫困学生以物质帮助。若是仅仅有同情心,那么当你看到贫困学生大冬天里穿着单薄的衣服时,心里就会隐隐作痛,你可能会忍不住说:“你一定很冷吧!真是个可怜的孩子!”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些钱递到那学生的手中说:“拿去买件厚的衣服吧。”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那贫困学生感激地欣然接受;另一种是他拒绝你的钱,尽管他很需要这个钱。而有同理心的人,则会想,如果我是这孩子,我此刻最想的就是自己有钱买件暖和的衣服。而钱哪来呢?最好靠自己的能力挣来。于是,你就会跟孩子说:“孩子,我想雇一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帮我把门前的雪扫干净,你能给我介绍个人吗?我将付给他50元,干得好的话可以长期合作。”这样贫困学生就会高兴地说:“我就能干!”
前一种情况下,接受者会有一种接受别人恩惠的亏欠感,甚至是低人一等的无能感;后一种情况下,接受者会产生一种自食其力的自豪感。
其实,在现实中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不大容易分离开来的,它们往往是同时产生的。如果前例中你没有感受到贫困学生的寒冷,就不会进一步去揣测贫困学生的想法,更不会向他伸出援手。所以说,无论是同理心还是同情心,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都应该是对对方的处境感同身受。有了这种感同身受,才能有爱心的真诚流露。
同情心与同理心,女人魅力的源泉
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为善解人意。这些表现也许没有像男人那样大刀阔斧地干大事,也许只是生活当中让男人毫不关注的一桩小事,但细微之处见精神——女人把大男人们从略不计的细微之处拾起来,让人间充满了人文的关爱和人性的关怀。因而可以说,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女人才是世界上心灵最美丽的女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但凡和善良女人接触过的人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种魅力的存在。她们具有持久稳定的情感、浓郁深厚的情感和理智坚毅的情感,散发出宁静的幽香;她们会很轻易地被感动,会比一般人更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别人的苦痛;她们性格温和,像刚刚绽放的玫瑰花,让人陶醉让人喜欢;她们像一股潺潺涌动的温泉,温暖着每一颗心灵,哪怕坚冰也为之融化。
谁说善良的女人成不了大气候呢?被誉为“国母”的宋庆龄女士,美丽高贵,气质高雅,是海内外公认的中国女性的代表。她仿佛就是为善瞬人意而生的,在她有生之年,做了数不尽的关爱之事。她全力支持“国父”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深得孙中山的喜爱,以至不顾外界的压力也要和她结为连理。即使身居高位后,她仍一如既往地以她博大的爱心,去同情他人、理解他人,使得与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内心温暖、如沐春风。因而,她也得到了众人的爱戴。
再说一个曾经十分平凡的女性,她就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
特雷莎一生劳累,罹患多种疾病,外形枯槁,然而在许许多多的人眼中,她却是最美丽动人的。人们发自内心地把她颂为“永生的伟大的圣人”。就是因为她一生都在跟着她的“直觉和同理心”指引,切身地同情印度的穷苦大众,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劳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指引她一生的“直觉和同理心”就是如下五句话:
爱这世间的任何生命,
原谅这世间的不完美,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先要让别人过得幸福,
绝不戚戚于一己之悲。
生活在今天物欲横流世界里的女人看来,这未免太无私了,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正是因其难,特雷莎修女——一个平凡无奇的女人——才能以其不凡的爱感染众生,并成为享誉世界流芳史册的和平使者。也许,太无私的女人起初的行为往往不被众人所理解,或者被笑为过于单纯、想法天真、不自量力,或者被指为假扮善良、沽名钓誉,但对于一个真心实意地用同情与同理心与世界相交融的女人,她的那颗善良的心,是不会被各种无端的揣测所挤占的。
不是吗?正是因为善良的女人能像孩童一样,听从心中真实的声音,追随心中自然的律动,所以她们会轻易被感动,会轻易心软,会轻易原谅别人。她们看到可怜人的可怜相,就会自然地勾起关怀的心界;虽然估计到对方是在骗自己,她宁愿再相信一次以免错过一次帮助人的机会……因为她们总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正像特雷莎修女总是对周围的人说的那样:“我在帮别人的同时也在帮我自己。”
试问,这等心境的女人,如何叫人不为其魅力所感动?
冷漠,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大敌
虽然同情心和同理心在大多数情形下几乎就是女性的一种性别“品牌”,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天生就都能达到这种“人我合一”的心像境界,尤其是对于一些遇到过人生坎坷、对人情世态持有一定敌意的女人,在她们曾经受伤的心里,这世界上没有几个好人,身边朋友的良心都被狗叼走了……
心理受过打击的女人的情绪往往是很消沉的,以往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性格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轻慢、清高,或自卑、自负,她们从“感情动物”一下子变成了“感性动物”,在人前时常表现得喜怒无常。假如生活顺刷顺水了,就心花怒放,大发慈悲,连门前的小狗也得益;生活不顺心了,就心情抑郁,对谁都板着一张脸,甚至动辄撒泼,没准儿连自己的老公也要遭殃。
不过,这还算幸运,因为她为人处世或悲或喜的情绪,正巧说明她还有和客观世界难以割舍的些许情怀,还对生活充满着热情。糟糕的是,有些女人因为遭受的心理创伤超越了她的心理承受极限,导致她对生活在身边的人和物全都失去了同情心和同理心,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不仁或刻意冷漠。她们变得对谁都漠不关心,对谁都不在乎,如同一具冰冷的僵尸,甚至比僵尸还可怕。
那么,什么样的创伤会让一颗原来充满温情的心滑落到冷漠的地步呢?一般来说,有三种。
一是她饱受了生活的磨难,对周遭发生的不平之事早已司空见惯,而她现在活得也不怎么样。如果她为每一只被撞死的小鸡而伤心落泪,为每一个辍学的儿童倾囊相助,她自己早就哭死饿死了。不过,尽管看上去她表现得冷漠,其实,仅仅是为了掩饰和保护心中仅存的那点热情的火苗而已。
二是她曾经的善良与真诚受到了某种外力无情的戏弄或利用,她看透了人世间的虚情假意,对世界已失去信心,不再信任这个世界了。她于是从善良变成另一个人,开始对周围的人冷嘲热讽,玩世不恭。其实,这表达的是她对世界的不满,对曾经伤害她的人的怨恨。
三是出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意(当然这是指婚后的女人)。她在少年时代接触了太多言情小说或才子佳人的传说,从小就沉湎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和白马王子的潇洒,并以此来衡量自己可托付终身的对象。但婚后不快的现实使她感到理想在渐渐地消失,继而由失望发展成绝望,这也是引起她对世人态度冷漠、对丈夫性冷淡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女人往往把婚后的性生活当成义务,而对生活缺乏真正的激情,更别提对他人的同情心与同理心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