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恋爱中的苏格拉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6821
  • 作      者:
    (美)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畅销书“苏格拉底咖啡馆”系列终结篇,风靡全球的都市养心书。<br>    爱是生命之盐,是一生的修行。韩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多国读者争相阅读的“爱的解析”;“9·11”之后美国人的心灵医典。
展开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一个带有使命的男人,倾力复兴苏格拉底的对话传统,启发人们对当今精神问题的追问。受成为精神导师这一美好愿望的驱使,他在美国各地旅行,在书店、老人中心、小学、大学与监狱里聚集民众参与苏格拉底的咖啡馆。 
    他是个教育家、自由作家,同时也是非营利哲学探问学会的创办人,系列畅销书“苏格拉底咖啡馆”的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菲利普斯致力于复活苏格拉底的对话传统,组织苏格拉底咖啡馆,在全球展开了一次次的哲学讨论。其第一本讨论成果《苏格拉底咖啡馆》曾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这本《恋爱中的苏格拉底》延续之前风格,将爱分为情爱、对陌生人的爱、亲情之爱、友爱和圣爱展开讨论。讨论大都结合时下热点话题,在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展开,力图从哲学上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解释。<br>    带着爱的问题,菲利普斯走遍了世界。他和爸爸妈妈们讨论“父母的爱”;和最高设防监狱的狱友们讨论“无条件的爱”。他到了卡特里娜飓风难民营,和那里的家庭对话;又来到日本广岛的和平广场,和日本的小学生对话。菲利普斯还在对话中穿插了从古到今的伟大哲学家的言行,从古代的鲁米一直讲到现代的安·兰德、阿娜伊斯·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爱的解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爱欲<br>      爱神厄洛斯简史<br>    柏拉图的《会饮篇》中记录了由苏格拉底讲述的爱神厄洛斯的神话,是古希腊人绵长的神话创造史中的最后一幕。赫西俄德,这位生活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的古希腊诗人和神话历史学家,在他的《神谱》或叫“诸神的起源”中记述道,在最初的肉身化中,爱神厄洛斯和世界诞生时就已存在的其他诸神有着同样的地位。就在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和大地女神该亚(Gaia)的脚后跟,爱神厄洛斯从原初的混沌中诞生,加入到诸神的行列中。他们是最早“执掌雪白的奥林匹斯山的不死之神”。爱神厄洛斯是宇宙万物诞生背后的动力。最终,爱神厄洛斯与冲突女神厄里斯(Eris)成了对手。一方面是爱神厄洛斯努力创生实体以充满宇宙,一方面是冲突女神厄里斯一意要毁灭他所有的创造物。在接下来的神话里,爱神厄洛斯的本性和目标变得暧昧不明了:他自己可能就是这种冲突的来源,因为他时常毁坏自己的创造物,于是冲突女神厄里斯就被摒弃了。<br>    很快,爱神厄洛斯又从一个无定形的原初的神被改造成一个有着独特容貌的神。他成为“不死之神中最美丽的”和最具欺骗性的神——“他麻痹诸神和人类的四肢,并弱化他们的理智和审慎。”爱神厄洛斯现在成了这样一位神,他能引发不可控制的强烈性欲、激情、渴望和世俗的欲望。在他的强大力量面前,即使最贤明的神或人也无以幸免。<br>    在这些叙述中,爱神厄洛斯不再是原初神中的一位,而成为厄洛忒斯神(Erotes)或“爱神”之一。这些神都拥有肆意激发人类欲望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其他神的欲望)。在众多厄洛忒斯爱神中,厄洛斯居首要地位,他最漂亮,力量也最大。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故事,有时把厄洛斯说成是个小孩,有时是个少年,有时是个成年男子;有时他有兄弟,有时又被描述成独生子。他总是处在“欲望角逐”的中心,有些是向善的——有些甚至能引发天神之间的性嬉戏——但多数都具有破坏倾向,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br>    最终,厄洛斯成了象征着美、爱和欲望的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儿子。从这种叙述来看,厄洛斯有好几个父亲,但阿佛洛狄忒却总是他的母亲,而且是惟一能对他进行一定控制的神。厄洛斯撩拨人类与诸神激情的行为,许多时候就出于他母亲的意旨。<br>    在所有的后期叙述中,厄洛斯美丽而迷人,灵巧而善于操纵,反复无常而又爱恶作剧,有时还狡诈而冷酷。他总能鼓动明智者去做不明智的事。在多数情况下,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从中获得了莫大的愉悦,而仅仅是毫无原由的心血来潮。有一个故事说,厄洛斯的力量还波及了自身:阿佛洛狄忒嫉妒凡间美女赛琪(Psyche),在她的吩咐下,厄洛斯将一支箭射入赛琪的心脏,促使她与凡间最丑陋的那个人相爱。但在某种程度上,厄洛斯也被自己的箭穿透了,因为他自己也被赛琪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欲火焚身。仅有这一次,他公然违抗他母亲,拒不执行她的明确命令,而叫赛琪不等灾祸降临就躲藏起来。经过一场曲折的罗曼史之后,诸神与人类的统治者宙斯同意他们俩结婚,而赛琪本人也成了一位女神。<br>    爱神与真正的德性<br>    尽管柏拉图的确给爱神厄洛斯涂上了我们所熟悉的色彩,但相对于厄洛斯神话的各种传统版本而言,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所描绘的爱神厄洛斯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更能传达出一些极为不同的有关厄洛斯目的和能力的观念。苏格拉底暗示,厄洛斯并不直接干预人间事务,他只是一个中间人。虽然他确实在人类心中植入了感官欲望的种子,或者说植入了爱欲,但在苏格拉底看来,厄洛斯的干预也就到此为止了。在那之后,到底是升华还是去满足这种留传给我们的爱欲,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抉择。<br>    如苏格拉底所言,厄洛斯“是我们相爱冲动的源泉”,但如何对待这一源泉,接下来就得由人类自己来决定了。苏格拉底取消了厄洛斯能控制人类意志的观念,拒绝承认厄洛斯能随心所欲地搅乱或败坏这种源泉。毋宁说,每个人都能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以卑下的方式来满足爱欲,还是提升它,以便造就一个更高意义上的自我和为社会谋求福利。    <br>    苏恪拉底说,在阿佛洛狄忒生日那天,乞丐模样的贫乏神(Poverty)趁资源神(Plenty)喝醉酒昏睡在宙斯花园之机,与他生了个孩子。生下的孩子就是厄洛斯。苏格拉底称他“对美有着自发的热爱”,他“不再企盼智慧,因为他本来就智慧”。而赋有爱欲的人类,并不是先天就那么智慧,那么热爱美。与厄洛斯不同,人类必须自觉成为一个美、爱与智慧的追求者。如苏格拉底所说,成为一个“像厄洛斯神”那样的人,必须成为每个人的目标,因为“智慧是最美的事物,爱也属于美的事物”。<br>    换种说法,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所能够热爱的最美的事物就是智慧。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睿智,这就证实了这种最美好的爱。这无异于追求进一步发现和外化德性的自然本性和潜能,或者说,发现一个人的全面的卓越性。这里起作用的就是“对美的热爱”。通过这种努力,我们跻身于不朽。<br>      真正的德性<br>    在《会饮篇》中,苏格拉底和第俄提玛(Diotima)的对话达成了这样的认识:<br>    如果一个人能见到美本身,将会怎样?……只有在那种契合中,用灵魂的眼睛来凝视美,人所把握到的才不是美的幻象,而是美本身,同时也由此哺育了美德本身,以……达成不朽。<br>    当你在培育以理智的眼睛来观照美的能力时,你变得没有其他企求,而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促成对这种美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和你最爱的人生育孩子,可以创作小说、绘画或戏剧之类的艺术品,可以为社会的改善而奔走,可以从事人类卓越性的哲学探索,可以去发现那美妙的宇宙物理定则,也可以去创造具有开拓性质的政治制度。无论做什么,它们的最终结果都是哺育了完善的美德。<br>    如古希腊研究专家基托所说,追求德性就是追求成为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尊重生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wholenessand oneness)的人,明白和谐融洽的实现“不是仅仅存在于生活的某一环节,而是存在于生活本身当中”。对于希腊人而言,这种整体性是自我与社会之间一种特殊形式的秩序与协调。在这种形式中,每一位雅典公民在做出每一举动时,都会深切地留意此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他们承认,如果不为社会中的其他任何人铺平道路以达到个人的完善,那么,他自己也就不可能臻于这一境地。<br>    “那种生活会不会是一种卑贱的生活?”第俄提玛就这种追求措辞谨慎地问苏格拉底。与此相反,选择种生活正是因为瞄准了不朽。<br>      爱欲与美<br>    在《会饮篇》中,苏格拉底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生命中的欲望是多么强大的一股驱动力:它能诱使我们走上邪道,去追逐不该追逐的东西,从而耗费自己的生命;也能使我们走上正道,引领我们直面神圣。<br>    著名人文学者斯特林费洛·巴在他关于希腊人历史的著作中雄辩地写道:苏格拉底在《会饮篇》中断定,如果能适当地引入,爱欲则<br>    像梯子一样,借助它,人们可以从感知和热爱某一美的形体进到热爱所有美的形体,爱制度和法律的美,爱各种学问知识的美,爱各种美的学问知识,直到最终凝视美本身(beauty itself)——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美,不受限制的美,单纯而永恒的美。<br>    但是,感知和热爱的过程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这个过程需要发现的方法和风气,以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感知和热爱具体的美与抽象的美。没有这个,我们就无法提升感受美的能力,更不用说创造美的形式了。<br>    而且,苏格拉底其实还暗示,我们在这梯子上每前进一步,感知某一特定形式和感知美本身之间的联结就越紧密;在我们爬梯子时,我们更能感受到普遍的美和特殊的美,而且看清它们在每个关口如何交织在一起。沿着“爱欲的梯子”攀爬的过程就是我们发展能力的一个过程,以从特定对象中看出抽象的美,同时也从中看到爱欲最精神性、最抽象化的显现。<br>    这架梯子的零件是什么呢?是希腊式爱的所有基本形式。它们必须一块儿得到培育,以便为爱欲发挥其魔力创造出必要的条件。如果把爱欲和陌生人之爱、亲情之爱、友谊之爱和圣爱这些“滋补品”隔离开来,爱欲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实现。<br>    因此,爱欲最高意义上的显现不等于最终爬到山顶,脱离凝视者和凝视对象而只凝视着“美本身”。真正的爱欲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不是站在一个固定的终结点凝视着所谓美的永恒不变的本质。相反,它是一个不断培养我们自身能力的过程,以便感知、创造和领悟美的更新鲜、更神圣的形式。所以,苏格拉底决不同意出自于爱欲的美是一种回到自身的单纯本质。在他看来,它毋宁是人类完美而复杂的感知与创造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br>      爱欲的表现方式<br>    爱欲并不仅仅能使一个人拥有想像、写诗、谱曲或创作等具有美感的原创作品的能力。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创作出某物,以便睁眼面向人类新的可能性或维度的能力。人们为某一学术科目作贡献,提出一项新法令,开创一门新类型的科学,或者促成某个新社会机构、政治体制形成,也都属于爱欲的显现。但是,并非所有此类努力都等同于运作中的爱欲。在苏格拉底看来,只有那些能拓展我们看世界和处身于世界的方法、能促进真正德性的行为才可以被视为美的形式。为了创建这类形式,我们必须发展理性睿智和富于想像的能力,同时培育社会良心和独立自主性。 <br>    ……
展开
目录
    导言<br>    爱欲<br>    亲情之爱<br>    陌生人之爱<br>    友谊之爱<br>    圣爱<br>    苏格拉底式的爱<br>    致谢<br>    推荐读物<br>    作者声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