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放下
一次,坦山禅师与一位同参外出行脚,正遇上天降大雨,一条小沟立刻被雨水冲成了一条小河。
他们正准备横穿小河,发现一位身着丝绸衣服的年轻姑娘,站在一边徘徊不前。显然,她不想趟过小河弄脏衣服。
“来吧,姑娘。”坦山说着伸出双手,然后抱起那位姑娘趟过了小河。
同参见此情景,闷闷不乐,一言不发,直到天黑挂单寄宿时,才忍不住问坦山道:“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美貌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犯戒呢?”
“噢,你说过路的那个女子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她呢!”
白隐生子
白隐是日本禅宗里的著名高僧,培育他的老师是正受禅师,两人的师徒之情极深。在白隐要出外云游时,老师给他的临别赠言是:聚离都为友,如影随身行。
这是正受对白隐的临别依依,但不是世俗的依恋,而是将其升华为伟大的心愿,期望白隐领会存于俩人心中的不只是人间温情,更重要的是由智慧而来的真情与佛的慈悲。
白隐并没有辜负正受的期望,下面这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正足以说明白隐已尽得正受的衣钵真传。
白隐禅师本以生活纯洁而闻名,不料有一日却被指为使附近的一个女孩受孕,女孩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因为这个美丽的女儿在父母的逼问下指称孩子的父亲是白隐。
白隐默默地听着那对愤怒的父母的交相指责。最后只说了一句话道:“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之后,当然交给“父亲”白隐。此时大师的名誉扫地,恶名远播,但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婴儿所需的奶水及一切用品,都由他向邻居乞求而来。
事隔一年之后,孩子的这个未婚妈妈终于忍不住良心的谴责:向父母吐露了实情,孩子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儿,向禅师道歉,请他原谅,并且将孩子领回。白隐并不说话,只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面对巨大的委屈、众人误解的不公待遇。白隐禅师却能吃下这天大的亏,只一句“就是这样吗?”而轻轻打发了。
放下得道
一个老和尚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扁担上挂着盛满绿豆汤的瓷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碎汤洒,这位和尚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一人跑来说:“你不知道瓷壶已经破了吗?”
“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那么你为何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我转身又能如何?”
事半功倍
一日,一位禅师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弹奏。
“你的弦拉满了吗?”禅师问。
年轻人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把它放松了吗?”禅师又问。
他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怎么调它的?”禅师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松不紧,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禅师庆幸道:“生命,就是一场游戏,正如此琴般。若众生对待每一件事,皆轻松却不轻浮去面对,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来。”
年轻人听后,谢过禅师点化,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渐渐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乐趣。
心净土净
赵州禅师和徒弟文偃谈论佛法时,一位信徒送了一块糕饼供俸他们。赵州禅师就对徒弟文偃说:“这一块饼,我们两人怎么好吃呢?我们来打赌,如果谁能把自己比喻成最脏最贱的东西,谁就赢得这块饼!”
“您是师父,就由您老人家先开始比吧!”文偃说。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偃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便。”
文偃不落人后地说:“我是粪便里的蛆虫。”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这蛆虫在粪便中做什么呀?”
文偃回答说:“我在粪便里避暑乘凉啊!”
禅镜照性
一面清明的镜子,不论是最美丽的玫瑰花还是最丑陋的屎尿,都会显出清楚明确的样貌;不论是悠忽缥缈的白云还是平静恒久的绿野,也都能自在扮演它的状态。
唐朝的南阳慧忠禅师,修行深而微妙,被唐肃宗迎入京都,待以师礼,朝野都尊敬为国师。
一日,当朝的大臣鱼朝恩来拜见国师,问:“何者是无明,无明从何时起?”
慧忠国师不客气地说:“佛法快要衰败了,像你这样的人也懂得问佛法!”
鱼朝恩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立刻勃然变色,正要发作,国师说:“此是无明,无明从此起。”
慧忠国师是说,这就是蒙蔽心性的无明,心性的蒙蔽就是这样开始的。鱼朝恩当即有省,从此对慧忠国师更为钦敬。
禅心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在终极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流过空中的鸟影令人怅然,镜里的笑痕令人回味,却只是偶然的一次投影呀!
吃蜜谢罪
日本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这天要出门,心想:这瓶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会偷吃,因此把一休叫来吩咐道:“一休!刚才信徒送来的这瓶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可贪食。”
一休是个很机灵的人,他当然懂得师父的意思。师父走了以后,他就把整瓶蜂蜜吃光了,饱尝一顿之后,心想师父回来时怎么交代呢?灵机一动,就随手将师父最心爱的一只花瓶打碎,当师父回来时,一休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向师父哭着说道:“师父!我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过了。”
“一休!你做了什么错事?”
“师父!我把您心爱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你怎么这样粗心大意,把那么贵重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无限悔恨似的说道:“师父!我知道不该将您的花瓶打破,为了表示忏悔,向师父做个交代,我只好以死来谢罪。所以把您的那瓶毒药吃下去了!”
这样的谢罪方式,使师父哑巴吃黄连,哭笑不得!
拨云见日
有一信士问佛光禅师道:“经说: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不知百千诸佛有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
佛光禅师用诗偈回答道:“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这意思是说,只因多了一片白云,归巢的鸟雀都迷了路,飞不回家了。因为供养诸佛,有了对象,反而迷失了自己:供养无心道人,乃以无分别而超越一切。百千诸佛,虽无过失,但无心道人,而能认识自己。
信士又问道:“既是清净佛伽蓝,为何敲打鱼和鼓?”
佛光禅师仍用诗偈回答道:“直须打出青霄外,免见龙门点头人。”这意思是说,清净寺院道场,所以敲打木鱼、撞击皮鼓,完全别有深义。如敲木鱼,是因鱼在水中,从不闭眼,故以木鱼以示精进不懈;打鼓,只为消业增福。鱼鼓之声,上达云霄之外,何必还受轮回之苦?
信士再问道:“在家既能学佛道,何必出家着僧装?”
佛光禅师还是用诗偈答道:“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这意思是说在家修行固然很好,但终不比出家修行更能精专一致,孔雀的颜色虽然好看,终不比雁鸟能够高飞!
信士心中的疑云终于被佛光禅师拂拭了。
有些问题没有通达时,真是心有千千结,但经过解释,就如拨云见青天。
生命的长度
一天,佛陀待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他们道:“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我们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长养色身,来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们,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且说说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肃穆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说道:“嗯,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一昼夜的时问!”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