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与道德传承
从“心性修养”到“公民道德”——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哲学反思
一 问题的缘起。
我一贯主张“存在的觉知”优先于“概念的思考”,所以我一直勉励年轻的朋友在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时不要执迷于概念的思考,而是要培养敏锐的存在的觉知。须知,存在的觉知会启动人的思考,虽然概念的思考也会有延展,但若将概念的思考化作话语结构,抓住话语结构由此延伸,那就会越走越远,所以我一直强调要回到存在的觉知。
首先,我想谈谈我自己治儒学的一些心得,谈谈这些年来我所谓的“后新儒学”的基本规模,并借此机会阐述我所构建的“存有三态论”系统。这个理论若置放在整个儒学的系统中说,是以“公民道德”和“社会正义论”为核心思考的。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对目前儒学的发展有一些感受。儒学在这些年来其实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整体而言,仍然有不足之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