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辩证法新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41205
  • 作      者:
    李欣,钟锦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欣,2004年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学、康德哲学、中国艺术。
    钟锦,2005年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200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康德哲学、同学以及中西人文学科的会通研究。已出版《词学抉微》。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哲学史上,辩证法被以多种意义而广泛地使用着。它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众所周知的核心概念,这使它的多义性与广泛性更值得关注。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重视渊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对辩证法的出奇关注针对的却是康德。《康德辩证法新释》认为,认真思考康德哲学中辩证法的问题,有益于认识辩证法诸多意义之间的联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沟通和包容。
    作者在康德哲学的全面视域中,对康德涉及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爬梳。由此《康德辩证法新释》以辩证法为核心线索,对康德哲学予以了全幅地新释。这种新释虽然与康德自己使用辩证法一词的息义并不相同,却更能揭示康德哲学中辩证法问题的深刻意旨。由于康德那个“可以超过他,不可绕过他”的重要地位,新释所揭示的意旨就成为诸多辩证法问题,甚至是诸多哲学问题进行会通的一个基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和第四两条定律揭示人类自身禀赋中的辩证法,第三定律揭示的是人类的超越性禀赋:“自然指望人完全凭己力产生超乎其动物性存在的机械安排的一切东西,并且除了他自己不靠本能而凭自己的理性所获得的幸福或圆满性之外,不会分享任何其他的幸福或圆满性。”尽管康德这里所讲的理性,不必然就是指超越性的实践理性,但至少是把理性从利害关心之中提升出来,总是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康德才说“仿佛自然着意于人底理性的尊严,更胜于一份福祉”。①这是康德的一贯思想,对理性的超越用途始终给以更重要的位置。第四定律则揭示人类的功利性禀赋,当然要把这种禀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定律是:“自然为促成全部自然禀赋之发展所使用的手段是这些禀赋在社会中的对抗,但系就这种对抗最后成为一种合乎法则的社会秩序之原因而言。”这种对抗表现了“想要依己意摆布一切”的非社会特性,从而完全出自人类的极端功利心。就像康德从来不否定人类的幸福欲求一样,他对于人类的这种禀赋也并不予以完全否定。他认为,这种禀赋能够唤起人的所有力量去争取社会的物质积累,从而形成从野蛮到文化的真正起步。“于是所有的才能逐渐得到发展,品位得到培养,甚且由于继续不断的启蒙,开始形成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能使道德辨别之粗糙的自然禀赋逐渐转变成确定的实践原则,且因而使一种受到感性压迫的社会整合最后转变成一个道德的整体”,这倒颇有《管子》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义”的味道。
展开
目录

导论  康德辩证法新释的意义
第一章  内在与超越之问:辩证法的形态
第一节  理性能力的两种误用造成的辩证法
第二节  两个领域中发生的自然误用辩证法
第三节  思辨理性中的自然误用辩证法
【附论一】古希腊早期哲学中形而上学的辩证困境
【附论二】本体论的含义在辩证困境中含混不清
第四节  实践理性中的自然误用辩证法
【附论三】苏格拉底通过辩证法对善的知识的寻求
【附论四】柏拉图以善统摄辩证法对立双方的尝试
第五节  辩证法的本质形态:幸福和道德

第二章  思辨理性的有限性:辩证法的根源
第一节  作为辩证法根源的思辨理性有限性
第二节  思辨理性有限性的佐证:库恩的范式理论
第三节  思辨理性有限性衍生出的第一类辩证法
第四节  思辨理性有限性衍生出的第二类辩证法

第三章  美:幸福向道德的过渡
第一节  寻求从幸福向道德的过渡
第二节  判断力无法承担过渡的任务
第三节  超越态度:康德“美的分析”的实质
第四节  作为超越态度的美完成过渡的任务
第五节  美在幸福与道德之间的依违不定
第六节  呈现在经验中的美的区分:自在美和依待美
第七节  自在美的分析
【附论五】知性本身作为自在美的对象及其引出的问题
第八节  依待美的分析
第九节  对于美的区分的疏忽造成的迷误

第四章  目的论:超越向内在的回顾
第一节  目的论中的反省判断力
第二节  目的论中的目的
第三节  自然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的分析
第四节  目的论导入神学后辩证法问题的转向

第五章  圆善与历史:辩证法的解决及作用
第一节  宗教试图通过圆善概念解决辩证法问题
第二节  历史哲学在目的视域中解决辩证法问题
第三节  从辩证法的解决走向它的作用:康德的历史哲学
第四节  辩证法作用的揭示: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第五节  辩证法的根本作用:预测历史
结论  从新释视角对康德辩证法的总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