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友兰大学讲堂的口吃,我又阅读到近代不少学术大师语言表达也很困难的记载,当然,他们不是口吃,而是因为方音土语,让听讲者很难以了解清楚其讲授的内容。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浙籍”教授的圈子里面。王国维、章太炎、朱希祖皆是。王国维是清华国学院著名导师,为甲骨文、金文研究专家,在文字、音韵、训诂、先秦古史领域有广博深湛的造诣。王国维的弟子毕树棠回忆说,“他讲话不利落,似乎还有点口吃。有一次,北京历史学会请他去演讲,听的人都几乎睡着,因为讲的题材太专门,干枯,他那份口才又笨,没劲儿,听的人不能干瞪着眼,只有睡觉”。毕树棠是北方人,对江浙方音不熟悉,自然就有听不懂王国维学术演讲的回忆(当然,也与学术讲演主题艰深有关系)。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的弟子徐中舒则说,“先生口操浙江音之普通话,声调虽低而清晰简明可辨”。徐中舒寄籍安徽,是南方人,对王国维的讲授是能理解的。这里顺带说一下,同为清华国学院导师的陈寅恪,他的江西义宁方言也让学生听不大懂。曾选修陈寅恪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开设课程的谢兴尧回忆说,陈寅恪讲课开始有三四十人听讲,后来教室里只有六七个人。“一是他讲话声音很低,后面的人听不见,二是他说话似江西口音,有些人听不懂”。
国学大师章太炎虽说没有在大学做专任教授,他的学术演讲也不怎么流利,甚至有些打结。1931年,章太炎北上讲学。他先后在北师大研究院、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做学术演讲。史家钱穆曾听了章太炎的一次学术演讲,钱穆回忆说:“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一人在旁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语音微,又皆土音,不能操国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