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湘军之父罗泽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54621
  • 作      者:
    朱金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泽南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湘军史上的关键人物。《湘军之父:罗泽南》作者朱金泰用优美而又包含激情的笔调描述了其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一生。曾国藩推他为湘军宗师;郭嵩焘说他是中兴名将之冠首;刘蓉说他是湖湘儒者之魁;左宗棠说他是正学良友;梁启超认为他治学优于曾国藩;陈独秀说他代表湖南人的精神;钱基博认为没有他就没有湘军……这么多盛誉全部属于同一个人——湘军始祖、教育名家、理学大儒、晚清悍将罗泽南。
展开
内容介绍
  《湘军之父:罗泽南》是集湘军名将、理学大儒、教育巨擘于一身的传奇人物罗泽南的传记。罗泽南被称为“咸同中兴名将之冠首”,“湖湘儒者之魁”,是事实上的湘军创建者,“无泽南,无湘军”。他首先发起组建湘军的前身——湘勇,一手制定的湘军的基本制度,他的弟子构成了湘军的主干,却因为地位低微以及英年早逝等原因而声名不显,以至于曾国藩独得大功与大名。《湘军之父:罗泽南》作者朱金泰用优美而又包含激情的笔调描述了其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一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清嘉庆十二年腊冬,此时的湘乡天寒地冻,北风怒号,满目萧杀,劳作了一年的人们窝在自家的火炉旁,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罗山,蜿蜒起伏,连绵不绝,雄峻挺拔,犹如一条巨龙静静地横卧于湘乡境内。
  罗山脚下的爱湾洲善庆乡新林里(今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三柱组),一户人家正手忙脚乱,一对父子模样的男子在屋前踱来踱去,焦急不安,似乎在等待着一件大事的发生。
  不久,一声婴儿的啼哭撕裂了这个偏僻山村的宁静。
  时间定格在嘉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08年1月19日)。
  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两个男人悬着的心落了地。当得知是个男孩时,这对父子欣慰地笑了,笑容里洋溢着传宗接代的自豪感。
  随之,一阵炊烟袅袅升起,给爱湾洲这个萧杀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丝生机,也给这户人家带来了暖意。
  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刚刚面世的小生命,在几十年以后,会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和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与清王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演绎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他,就是罗泽南。
  罗泽南降生在腊月,似乎注定他的人生难以春风得意。
  罗泽南的先祖世居江西豫章,始祖为季一郎,小有功名,“以武功擢升千户”,二世祖华八郎、华十三郎于元朝末年自江西吉水迁移至湖南衡州,三世祖再迁移至湘乡罗山脚下的爱湾州,从此定居下来。历经数十世,繁衍后人数千,至罗泽南一代已经四百余年。因为依山而居的人家几乎全为罗姓,故名罗山。后来,罗泽南自号罗山,世人亦尊称他为“罗山”或“罗山先生”,来历即如此。
  罗山罗氏在当地虽为大姓,却非望族,世代从事耕种,无人为官。
  罗泽南从小就表现出读书的天赋。伯父是个私塾先生,在家开私塾给稚童开蒙,偶尔也教小泽南识字,小泽南即可过目不忘。当他看到门庭楹联中有难以识别的生字时,还会独自揣摩,一副若有所悟的模样。
  祖父罗拱诗见状,感到很是奇怪,认为孺子可教,便全力培养,四岁开始送他入塾馆读书,长到六岁的时候,“读书过目成诵,日可千余言”。
  罗家几代赤贫,祖父罗拱诗因此没有机会获得很好的教育,一直以没有读书为极大遗憾,二十四岁那年丧妻后不再续娶,外出替人打理生意以谋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那个科举改变命运的时代,罗拱诗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通过科举光耀家族,改变贫困潦倒的家境。“凡所贸易之处,即命子从师以受业”,他碾转于衡州、安化、安州以及陕西等地做了八年买卖,始终让儿子罗嘉旦就地读书,花钱毫不吝惜。罗拱诗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在陕西做生意时,见到此地群盗啸聚,料定有变,便决定回湘,临行前劝其他客居的生意人赶紧回家,众人笑之不从。不出两年,果然白莲教起事,很多人罹难。正因罗拱诗颇有主见,后来又被族人推为“族首”,并力倡本族“以置学田课士为急务”。
  从外地回归故里后,罗家失去了经济来源,再次陷入贫困境地,罗嘉旦因此废学。罗拱诗感到痛惜,遂“自伐木竹诛茅,构屋里中,沽酒米为业”,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得鬻田十亩余”,家境略有改善。
  罗泽南出世后,罗拱诗让子孙读书的念头更加坚定。罗泽南四岁以后,罗拱诗即令他读“《四书章句集注》及《五经注疏》之有关于要义者”,并谆谆告诫说:“圣贤之书,吾虽不曾读,总是要人作好人,不要人作坏人,尔其慎之,勿陷为轻薄子也。”然而在罗泽南求学期间,罗家日益贫困,十余亩田全部售出以偿还债务,“家业零落,四壁萧然”,乃至有时无米做饭。
  为使罗泽南不至于和其父一样因贫废学,罗拱诗典衣缩食供他读书,“一布袍亲持入典肆者六七次”。得知罗泽南在学馆断了粮,他和儿子儿媳省吃俭用,实在没有办法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只好拿衣服去抵押换米,亲自送到学馆,并告诫孙子说:“吾之以汝读书者,欲汝明大义识纲常,不坠先人清德耳。”罗泽南十五岁时,一天,他的母亲萧氏得到一椈米,送到他就学的乡村塾馆,告诫儿子他日勿忘此苦。
  见罗家如此之清苦,有人劝罗拱诗让罗泽南辍学改习他艺谋生,被他严词拒绝:“吾不能以田地贻子孙,独不能以书贻之乎!命应饿死,不读书遂能免耶?”待罗泽南冬日自学馆归家,罗拱诗令其在楼中读书,“闻读书声则捻须自喜”,饥寒俱忘。
  罗泽南家境之落魄,从他写的诗中可见一斑:
  家住罗山第几曲,破落三间白云覆。
  ……
  日暮邻家籴新米,拾得生柴煮淡粥。
  ……
  小炉无炭冷风侵,好是西窗对红旭。
  冬日寒风飕飕,三间漏风的破屋内,一家三代人围坐舔舐着清水一样的淡粥,而身旁的火炉里因为买不起火炭空荡荡的,幸好还有太阳光透过西窗,洒在一家人的身上,才有了些暖意。
  因为家贫,罗家买不起火烛,不过懂事的罗泽南毫无怨言,他有的是办法,晚上常以松香为灯,甚至借萤光、糠火攻读。
  罗泽南少时虽穷苦,但幸得有祖父无微不至的呵护和扶持。祖父是罗泽南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人生的一盏明灯。
  如果说,是祖父罗拱诗给了如饥似渴的罗泽南完成学业的机会,那么,外祖父萧遮圃则以楷模之身推波助澜。
  外祖父萧积璋,号蔗圃老人,湘乡县娄底(今属娄底市)人,为文雄浑,长于诗,然“潦倒场屋数十年”,始终没有博取功名,年满二十即以设私塾授徒为业。蔗圃虽然未取功名,但桃李满门,“里中之登贤书及以文名著者,皆其门下士”,在当地颇有名望。蔗圃老人处世淡然,笑傲烟霞,认为“人当迟暮,有敝裘足以御寒,疏食足以充腹,子孙足以承欢,即可佳境”。
  罗泽南很小的时候,蔗圃先生认定外孙有奇才,嘱咐女婿罗嘉旦:“这个孩子天赋不凡,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一定要供他读书,他日能成大器而光耀门庭者,非他莫属!”
  饱读经书的外祖父果然没有看走眼。年幼的罗泽南初学作诗时,曾试撰一楹联——生活万家人命,染成五色文章。当时罗泽南居所外为药室,左为染坊,此联对仗工整,而且意味深长,“见者靡不欢异”,塾堂先生亦侧目相看。
  外祖父从小就是罗泽南心中的楷模。罗泽南的母亲萧氏“课子女整饬有法”,常以父亲萧积璋为榜样教育罗泽南,说:“尔外祖发愤读书,终身不得博一衿(秀才),曾不为之介意,士人益仰慕之,可见人之见重于世者,原不在乎科名,尔曹当有以自立也。”罗泽南尚未成年之时,每当从学馆回家,母亲都要取先贤德言善行教育他,说:“这都是你外祖父教导我的,你都要记下勿忘。”
展开
目录
自序  罗泽南称为“湘军之父”的五大理由
第一卷  半生清苦
年少凄苦
积寒自立
连殇三子
门庭多故
清苦自励

第二卷  廿载治学
拔俗人圣
科举之路
长沙游学
一代醇儒
教育名家
喜遇伯乐
皇舆要览

第三卷  两度团练
统领湘勇
效仿戚氏
助防长沙
文正起复
湘军破茧
协练大团

第四卷  四年征战
平乱受封
援助南昌
长沙哗变
移师衡州
王鑫分裂
文正抗旨
永兴平乱
湘军首征
军旅尊儒
岳州会战
进军湖北
扎硬寨
田家镇大捷
九江之战
回援江西
援攻义宁
连克两城
巧荐泽南
濠头堡激战
蒲圻之战
再战武汉
大星陨落

第五卷  五位密友
莫逆之交刘蓉
肝胆相照郭嵩焘
生死相依曾国藩
同窗旧雨刘典
正学良友左宗棠

第六卷  八位高足
刚烈骁勇王璞山
名将古风李续宾
谋而后动李续宜
浪子回头蒋益澧
几度沉浮杨昌浚
家族先驱刘腾鸿
张狂九帅曾国荃
亦徒亦友胡林翼
附录一  罗泽南十九旧将简录
附录二  罗泽南年谱简引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